" 用辅助驾驶出了事故,谁负责?"
在过去,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法律上是车主,网络上是车企,现实中是无尽的推拉扯皮。
但现在,比亚迪干脆利落地给了个答案:用智能泊车出了事,比亚迪负责。
比亚迪今天宣布率先实现媲美 L4 级的智能泊车,并承诺为用户提供 L4 级功能的权益:对所有天神之眼车辆用户在智能泊车场景下的安全及损失全面兜底。
要知道,就在两天前,比亚迪官宣 " 智驾车型保有量 " 突破 100 万台,将推送一轮史上规模最大的 OTA。
也就是比亚迪这次 " 保险 " 的覆盖范围,是 100 万个车主,他们在使用天神之眼智能泊车时,发生事故,不用走保险流程,直接联系比亚迪售后处理即可,不会影响车主的车险。
OTA 了什么
先说下这次 OTA 的内容,除了泊车之外,天神之眼还在领航、AEB 主动安全等方面带来提升。
领航功能方面,更新后的辅助驾驶功能可以覆盖更多场景,比如环岛通行、复杂场景连续绕行、高速施工路段借应急车道绕行、窄路多把掉头等,还新增前车加塞场景下的闪灯鸣笛提醒功能(目前只应用于高速场景)。
主动安全方面,天神之眼的 AEB 功能对低矮障碍物的识别能力提升,据官方描述,车辆能在夜间 80km/h 情况下实现对两轮车侵入车道紧急刹停,120km/h 时速下面对静止车会触发 AEB 并做到两段式舒适刹停。
当然,最重磅的还是智能泊车。
这次新增了三速泊车、车头泊入、偏置泊车、窄车位泊车自动收后视镜等功能,还优化了悬空障碍物识别功能,具备更好的避障能力。
目前业内常见的智能泊车功能主要针对垂直、侧方、斜列等多种常见车位,我们测的市面上大部分智能车都可以在半分钟内,仅揉库 1 至 2 次就泊入垂直车位。
部分车型还支持非划线区域的泊车,比如宝骏云海推出的 " 空间车位 ":在空地上自行设定一个位置让车辆泊入。
车身受限时收起后视镜这样的操作也很常见,但具备悬空障碍物识别功能的车型就不多了,目前只有华为和卓驭等个别几家企业针对如消防箱等悬空障碍物做了避让功能。
整体来说,比亚迪的智能泊车功能在业界已经比较常见,比一般车型的功能丰富度要高,但也有更优秀的选手,比如我们之前测过的 15 万级的红旗天工 05,甚至可以泊入机械车位。
谁为智驾兜底
细数下来,现在市面上推出 " 智驾险 " 的车企也有数十家:
其中大部分车企如广汽、鸿蒙智行等是随单赠送,小部分车企例如小鹏采取(低价)收费制,通常针对泊车部分都支持不启用车险、由车企直接赔付,但上限不同。
比如广汽针对泊车事故支持不启用车险、车企赔付最高 5 万元;小鹏则是需要先车险报案,再根据定损补偿 800 元或定损金额的 10%。另外目前市面上所有智驾险都只为非营运车服务。
而比亚迪目前则没有提出任何条件,对车险没有要求,也未给出额度上限,全盘接下泊车风险,确实是开创了行业先例。
有人把它视为比亚迪在辅助驾驶领域的一次巨大成功,并给了比亚迪业界领先的评价,表示 " 华为暂时只能定义在软件层面 "。
这带着 " 智驾险 " 的 "100 万 ",是比亚迪开启智能化反击战的信号?
从数量上来看,比亚迪无敌手:
在今年 3 月官宣全系车型搭载辅助驾驶功能之后,即使是 7 万级的比亚迪海鸥智驾版都搭载上了 " 高速领航 " 功能。
之后每个月,比亚迪的销量都在 30 万以上,几乎等于大多数新势力一年多的销量。
但从经验上看,比亚迪只算刚入了门:
此前,几乎只有腾势等高端品牌或汉等售价 20 万以上车型才带智驾功能,但竞争力也不足。
比如 2024 年都在卷的 " 无图开全国 " 这件事,比亚迪到年底才做到。
其实,在 " 全系平权 " 之前,比亚迪也做过小范围的测试,比如老版海狮 07 等车型在去年就用上了高速领航。
但当时功能的表现不尽人意:主路和匝道的速度切换并不丝滑,全靠 " 手搓 ",而且车辆无法变自主变进匝道,几乎等同于高级 LCC。
现在的 " 天神之眼 " 方案已经成熟很多,入门版天神之眼 C 方案就包括可以进出匝道的高速领航功能,中高级方案还用上了不同的硬件,能实现更全面的城区领航功能。
在这里我们用一张图帮助大家了解:
但是 " 能用 " 和 " 好用 " 之间,还是有着漫长的差距。
辅助驾驶头部车企经常喜欢秀的一个数据就是智驾总里程数,比如鸿蒙智行发布的 5 月总里程就达到了 3.1 亿公里,而理想、小鹏等品牌也会发布一些节假日或年度的辅助驾驶用车报告。
毕竟,让车主爱用辅助驾驶,车企在智驾上投入的真金白银才算没白花。
比亚迪的车主们也可以在评论区交流下,自己平时最常用的智驾功能是哪个,最希望比亚迪有所突破的智驾功能又是哪个?
END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