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十三行 07-10
一汽奥迪Q6L e-tron如何划出豪华纯电的技术边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  汽车十三行    ID:wzhauto2023  ·

   

在电动车的竞争里,讲智能、讲性能、讲功能花活的有很多,但很少有人真正把 " 车 " 本身讲明白。

一汽奥迪 Q6L e-tron 选择回到驾驶和安全的原点,把底盘、热管理、电气架构这些基础能力,作为一辆豪华电动车的第一课。用一整套可验证、可量产、可持续运行的结构,重新定义了纯电时代的豪华底线。

作为 PPE 豪华纯电平台的首款量产车,奥迪 Q6L e-tron 从架构、电压到电池安全,从域控系统到制造工艺,每一处都划清了边界,这种边界不是为了炫耀领先,而是为了保证这台车在不同的路况、气候和长期使用中,都能稳定、安全、可控。

当大家都在追逐 " 更快的智能 " 和 " 更高的性能 " 时,奥迪 Q6L e-tron 把更基础、更持久、更难做到的部分,做成了豪华电动车该有的样子。

奥迪Q6L e-tron操控稳得让你忘了 " 它是电车 "

在电动车的驾驶世界里,大家讨论最多的是动力响应、电驱效率,但少有人真正聊底盘。可一辆车开起来稳不稳,关键从来不是电机多快,而是底盘动作够不够整齐。

奥迪 Q6L e-tron 在底盘上的目标很清楚,不是做一个 " 让你感到刺激 " 的电动车,而是做一台 " 始终能被掌控 " 的车。诞生于 PPE 豪华纯电平台的奥迪 Q6L e-tron 采用的前后五连杆悬架,就是为了解决车身支撑力的问题,这套结构的横向刚度比麦弗逊、双叉臂的结构更高,尤其在高速弯和连续变道时,能更有效地控制轮胎的倾斜和外翻,防止侧向滑移。

虽然这些听起来像是工程参数,但在驾驶时,你会直接感觉到车身的侧倾非常小,重心移动很连贯,不会出现那种 " 先晃一下、再稳住 " 的迟缓感。尤其是在过弯时,五连杆的悬架结构提前把侧向力抵消掉了,驾驶员不需要等车身调整完才能继续加速,动作直接,节奏平顺。

但只靠结构还不够,应对路面变化,还得看减震器的反应速度。奥迪 Q6L e-tron 用了 FSD 频率选择减震器,这种减震的特点是不用等电子指令,只靠机械结构,就能根据振动频率自动调整阻尼。比如在坑洼路面,它会主动 " 放软 ",减少颠簸;遇到高速弯,它又会迅速 " 撑起来 ",防止车身过度压缩。这样开起来增强了驾驶的信心,变道稳、过弯稳,尤其在连续变化的路况下,车身动作不乱,驾驶者的手和脚不用反复去修正节奏,车自己会把动作做到干净。

现在大家听多了自动驾驶和线控转向的概念,却都忽视掉了自己始终握着的方向盘,奥迪 Q6L e-tron 的调整逻辑也是配合底盘节奏来的。奥迪 Q6L e-tron 用了渐进式转向系统,这套系统中集成了航空航天级的高精度齿轮装置和谐波驱动技术,比同级别车型响应更快,转向更直接。

简单说,低速掉头或者窄巷子会车时,转向比更大,转动幅度小,动作轻盈;到了高速过弯,转向比变小,动作更紧凑,方向盘反馈更稳,车头不甩不飘。这种变化是自动完成的,不需要驾驶者去适应,开起来的感受,就是低速轻巧、高速稳重,驾驶质感一直在线。

另外,电动车配备 " 刀片胎 " 的事件屡见不鲜,但我们看到奥迪 Q6L e-tron 轮胎已经应用上前 255mm、后 285mm 的前窄后宽高性能车设计。前轮更窄可以减少了转向阻力,提升了车头响应速度;后轮加宽,提升了过弯时的抓地面积,让车尾在大负载下依然稳住重心。连续过弯的时候,前后轮的节奏很接近,不会出现 " 前轮走得快、后轮慢半拍 " 的失控感,整体性很强。

最后是制动,这是电动车最容易做 " 浮 " 的地方。Q6L e-tron 的刹车脚感很稳,刹车压力从一开始就很清晰,动能回收和机械刹车之间没有突然的切换感,踩下去有反应但不突兀,松开踏板也不会突然放掉,整个减速过程是均匀的,不会让车头猛地一栽。

Q6L e-tron 这些细节组合起来就是为了让驾驶者在每一个操作动作里,都知道车在做什么,下一步还会做什么。这才是一台豪华车在驾控层面的基本功,不用驾驶者去适应电车,而是将电动车做到始终可控。

智能不难,但进入奥迪很难

双激光雷达、13 个摄像头、5 个毫米波雷达、12 个超声波雷达,奥迪 Q6L e-tron 上的智驾感知范围确实完整,再加上华为乾崑智驾 ® 技术的名头,很多人第一眼也会被这些吸引。

可事实上,决定智驾效果的,是奥迪给它定下的原则。

奥迪的第一条规则很简单,安全摆在第一位的人机共驾。在城区,Q6L e-tron 可以识别 " 鬼探头 " 和加塞风险,主动拉开距离,不会抢着绕过去;在高速,它也可以实时监控路况,自动调整车速、超车,并且 " 约束 " 自身不跨实线超车、不超速。这套策略把驾驶动作做得稳,让驾驶者知道每一步都可控。

如此,奥迪 Q6L e-tron 的智驾已经可以覆盖日常大部分情况。比如高速长途巡航,它能保持车距、根据导航完成变道和限速调整,驾驶者的注意力更多是放在远处路况而不是操作细节上。

比如城市通勤的时候,它在遇到行人、电动车、施工路段时会自动识别障碍物;堵车时,它低速跟车、保持车道,减少驾驶者频繁起步和方向调整的疲劳。到了停车环节,遇到机械车位、狭窄车库等复杂泊车环境,奥迪 Q6L e-tron 可以实现车位寻找,泊车和驶离、一键泊车、循迹倒车、记忆泊车等功能。

不过,这些功能不是一上线就敢交给用户的,虽然华为在算法仿真平台上跑了百万公里的路况数据,但奥迪仍然要求在真实的中国道路上做 10 万公里的实测,还要经过整车电磁干扰测试,保证在隧道、高压线路、电厂这些特殊环境下,雷达、摄像头都不会出问题。整套系统最终通过了 ASIL-D 功能安全认证,这意味着它在结构、算法和响应机制上,都达到了奥迪级别的可靠性标准。

今天来看,奥迪 Q6L e-tron 的智能驾驶已经属于行业里最成熟的一类,把大多数人每天用的城市、高速、泊车这些普通场景做扎实,让驾驶者用得安心,也愿意用得久。智能驾驶不是炫耀技术,而是解决疲劳、分心、误判这些真实的问题。

首款 PPE 车型给所有的 " 豪华电动 " 上了一课

现在很多纯电平台在设计时,把重心放在拓展更多车型、拉高性能参数,但在结构安全、电气稳定、热管理这些底层环节,并没有做出足够清晰的边界。PPE 豪华纯电平台的出发点和这些平台不同,无论是在电子电气架构、热管理、安全防护上,PPE 都划清起点和底线。

在 PPE 豪华纯电平台,全域 800V 是最基本要求,从电池、空调、电控、热管理,甚至是辅助供电系统,全链路保持一致。这样做,是为了让能量传输更高效,控制逻辑更清晰,避免在不同部件间出现效率断档和过热风险,可以让整车在高负载、长续航、高频充电这些最容易出问题的场景下,更加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 PPE 豪华纯电平台立项时,工程师把电池热扩散时间定在 10 秒内,不论是零下 30 ℃的漠河,还是 50 ℃的吐鲁番,都要守住这个时间。为了达成这一目标,Q6L e-tron 不仅用上了 STP 阻燃材料、液冷回路、热泵调节,还把热扩散测试变成了贯穿整个研发周期的硬指标。测试不只在实验室完成,更在实地做了反复验证,确保是实车能跑下来的安全标准。

除了热管理和电气架构之外,车辆动态的协同控制也在系统底层做了划分。Q6L e-tron 的 E ³ 1.2 电子电气架构,把整车拆分为中央车辆动力域、驾驶辅助域、信息娱乐域、便利功能域、骨干网关五大控制域,这些控制域各自独立,防止相互干扰,但在动态驾驶中又能毫秒级协同。比如组合驾驶辅助结合路况等信息判断能量回收强度,座舱实时反馈同步调整灯光和音响,整个过程没有延迟也没有冲突。这些细节,是平台级定义时就被考虑进去的,不是功能上线前的修补。

当然,这些架构能力,最终必须靠制造环节来稳定落地。奥迪一汽超级智能生态工厂,用超 800 台焊装机器人实现了焊接自动化率 100%,精度达到 0.1 毫米。所有焊接点都经过 3D 视觉成像和力学检测。这些制造精度就是为了在几十万公里的日常使用、数百次快充和极限气温下,整车的结构稳定性不会因为微小误差而失衡。

架构设计、热管理方案、动态协同,到制造工艺、验证标准构成了一条完整的工程闭环,在极限温度、极限碰撞、长时间使用之后,底盘、热管理、电控还能不能正常工作,安全结构还能不能稳得住,这些是一辆电动车能否被信任的关键,也是 Q6L e-tron 花时间做清楚的底线。

电动车行业花了很多时间在讲快、讲智能,但少有人认真讲清楚豪华电动车到底应该稳在哪、严在哪、久在哪。Q6L e-tron 作为 PPE 豪华纯电平台的首款量产车,把这一课讲明白了,也把最难讲、但最该讲的那部分工程逻辑落地。

这是首款 PPE 车型一汽奥迪 Q6L e-tron 的价值,也是豪华电动该有的底线。

—— END ——

目前已入驻平台

新浪财经|富途牛牛|同花顺|东方财富|雪球

凤凰|腾讯|搜狐|网易|易车|知乎|百家号

商务合作

  邮箱   | wzhauto2023@163.com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汽车十三行所有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奥迪 电动车 一汽奥迪 轮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