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 赵子祥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对杭州银行上海分行开出 380 万元罚单,直指其在流动资金贷款、个人贷款、票据贴现等 7 个关键业务领域存在严重违规,7 名涉事高管同步领罚。
证券之星注意到,这张罚单再次揭开该行合规治理的深层病灶,2024 年其累计罚没金额已超千万元,问题贯穿总行理财运作、分行信贷管理至子公司产品违规等全链条,合规问题亟待解决。
与此同时,前行长虞利明任职两年即突然离职引发的管理层动荡,以及房地产业不良率攀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等压力,这家区域性银行正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考验。
监管重锤落下,合规体系频遭内部冲击
7 月 4 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的一纸罚单,让杭州银行上海分行备受关注。此次处罚涉及 7 项违法违规行为,罚款高达 380 万元,同时 7 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或处以 5 万元罚款。
证券之星注意到,杭州银行此次违规问题涵盖流动资金贷款贷前调查、个人贷款管理、票据贴现业务等关键领域,均被认定为 " 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 "。
其中,因个人贷款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时任上海分行小微金融发展三部总经理助理杨凯、时任小微金融发展四部总经理助理夏青青,以及时任上海北新泾支行行长刘洋均被予以警告。
因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时任上海分行公司金融发展一部总经理王海萍被警告并处罚款 5 万元;因流动资金贷款贷前调查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时任上海长宁区域业务发展部总经理张竺华被警告并处罚款 5 万元;
因信用证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时任上海虹口支行行长沈旭初被警告并处罚款 5 万元;
因票据贴现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时任上海分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卢轶琛被警告并处罚款 5 万元。
而这并非杭州银行首次因合规问题遭受重创,回顾 2024 年,该行及旗下分支机构、子公司罚单不断,累计罚没金额超 1200 万元。
违法违规事项涉及从总行层面的理财资金违规使用、投资同业理财产品风险计量不审慎,到分行层面的流动资金贷款违规使用、外汇管理问题,再到子公司杭银理财的产品运作违规,问题层出不穷。
高层人事动荡,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较高
证券之星注意到,2024 年 4 月,时任杭州银行行长虞利明的突然 " 退场 " 引发轩然大波。彼时,市场流传其 " 失联 " 消息,随后银行公告其因 " 个人原因 " 辞去副董事长、行长等职务,且银行未按惯例对其辞任表达 " 致谢 "。虞利明在杭州银行任职仅两年零三个月,其离职正值银行发展关键期,对内部管理与战略执行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高层人事动荡可能导致银行内部管理出现短期混乱,不同部门间的协作效率降低。新老管理层交接期间,战略方向可能出现摇摆,既定业务推进节奏被打乱。员工也可能因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不确定而产生不安情绪,进而影响工作积极性与稳定性。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一事件无疑增加了投资风险,使他们对银行未来战略规划与业绩增长的信心大打折扣。
从杭州银行 2024 年年报数据来看,资产质量问题不容乐观。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飙升至 6.65%,同比上升 0.29 个百分点,占全行公司类不良贷款比重超 50%,成为对公资产质量的主要拖累。在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的大环境下,杭州银行此前在该领域的大量信贷投放,正面临着违约风险大幅增加的困境。部分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紧张,项目停滞甚至烂尾,导致银行贷款难以收回。
年报显示,个人贷款领域同样亮起红灯,个人贷款不良率同比上升 0.18 个百分点至 0.77%。旗下杭银消费金融的线上业务也问题频发,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杭银消费金融的投诉量超三千条,集中在高额利息、暴力催收等方面。
资本充足率方面,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杭州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 9.01% ,较 2024 年末的 8.85% 有所提升,但仍显著低于同期商业银行行业均值 10.70%,在 A 股上市城商行中处于靠后位置。
杭州银行当前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要想重拾市场信心,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痛定思痛,从完善合规体系、稳定管理层、优化资产质量、合理规划分红与资本补充等多方面入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与调整。否则,在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杭州银行的未来之路将不容乐观。 ( 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 | 赵子祥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