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07-11
用120分钟和汉娜·阿伦特的思想与图像共舞出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尽管市面上关于汉娜 · 阿伦特的著述已相当多了,这本《汉娜 · 阿伦特的三次逃离》首次以图像小说的形式来为其作传,仍是一本以视觉媒介承载思考的绝妙著作。

作者肯 · 克里姆斯坦以阿伦特生命中的三次关键 " 逃离 " 为轴心:1933 年逃离纳粹德国、1940 年脱险法国拘留营、与导师海德格尔及传统哲学范式的思想决裂——勾勒出思想巨擘从流亡学者蜕变为独立思想家的历程。

《汉娜 · 阿伦特的三次逃离》, [ 美 ] 肯 · 克里姆斯坦著绘,刘楠楠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的最令人惊喜之处在于作者卓越的图像叙事。他用铅笔、墨水、颜料等工具与充满幽默、共情又略带挑衅的文字,绘制阿伦特的思考轨迹、错误与顿悟,将极权主义、" 平庸之恶 " 等艰深理论转化为易懂又难忘的漫画分镜。全书以灰调为主,用一抹绿色突显阿伦特的形象——她面容严肃、卷发蓬乱,指尖永远夹着香烟。

图像媒介更释放出文字难以企及的叙事魔法。克里姆斯坦大胆打破时空:已故的本雅明以墙顶水渍的 " 幽灵 " 形态与阿伦特对话;与名导比利 · 怀尔德在咖啡馆 " 邂逅 ";打火机点燃香烟后,海德格尔出现在眼前,决裂时刻到来……这些超现实场景,是图文结合独有的叙事潜能。

作者更是着力还原 " 成为汉娜 · 阿伦特之前 " 的汉娜——一个在动荡中挣扎求索的真实个体,呈现了这位身处黑暗时代的无国籍者带着母亲逃亡的困顿日常。用作者的话说,则是 " 我想展示她个人的、甚至日常的斗争如何影响她的思想诞生、停滞、转向、钝化、偏折、加速与阐发 "。同时这种刻画冷静而深刻。他客观呈现阿伦特与海德格尔的禁忌之恋,并不回避情感沉溺,更凸显她最终以独立思想与之决裂的勇气——在跨时空画面中,成熟的阿伦特宣告以 " 新生性 " 对抗 " 向死而生 ",以 " 多元人类 " 取代 " 单一之人 "。

人物传记从来不是关于传主本身,他所处的时代与在他生命中出现的每个人,都塑造了他的模样。阿伦特成长的年代是许多思想艺术界知识分子 " 群星闪耀时 " 的 20 世纪,尤其是魏玛黄金时代,与那些知识分子的交往对其思想产生了程度不一的影响。作者以罗曼咖啡馆为空间载体,通过简笔肖像与生平脚注来集中呈现这一群星谱。此外,群像刻画还存在于海德格尔在马堡大学的课程上、阿伦特与纽约知识界精英们的交往等。其中,她与本雅明的交往占据了全书最长的篇幅。这些 " 同框 " 不仅丰满了阿伦特的思想脉络,更是图像叙事潜能的绝佳示范。

总的来说,《汉娜 · 阿伦特的三次逃离》是一部门槛 " 精妙 " 的思想之书,或可作为入门阿伦特的有趣选择,而这一切大约只需要 120 分钟即可完成。并且,其图像叙事的创新与深度,又为哲学与艺术研究者提供宝藏。作者完全证明了漫画不仅能承载思想,更能创造关于视觉与智性交织的不思议的生命力。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阿伦 汉娜 克里 黄金时代 法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