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解码 前天
金融股成港股通“吸金王”:南向资金为何偏宠内银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Wind 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7 月 10 日,港股通各行业分类中,金融类股的一周及一个月内净买入额最高,分别达到 70.62 亿元和 450.45 亿元。

其中建设银行(00939.HK)的日净买入量最高,达到 4.56 亿元,其次为今年以来肉眼可见将得益于港股交投暴涨和新股热的港交所(00388.HK)。

我们也留意到,最近一个月当中,南向资金在港股净买入规模最大的是建设银行。南向资金最近为何热衷于内银股?

A 股银行股大涨

今年 6 月中旬以来,A 股银行股开启了牛市模式,到近日,多只大型银行股刷新高位,其中国有四大银行工商银行(601398.SH)、建设银行(601939.SH)、中国银行(601988.SH)和农业银行(601288.SH)均创新高。

我们认为,多重利好推动了银行股的走势:

政策支持因素:5 月的非对称性降息或缓解了银行的息差压力;央行开展大额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缓解银行负债和存单续作压力,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房企融资协调机制加上地方楼市政策松绑等措施,或有利于缓解对银行股的风险忧虑。

股息收益丰厚:接连降准和降息以及银行调降存款利率,令银行股的股息收益比其定存收益更为可观,吸引投资者的参与。

长期资金增持:中国证监会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基金产品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 80%,银行股稳定而丰厚的股息分红可为公募基金提供长期稳定收益;加上新规要求对长期偏离基准 20% 以上的基金将进行重点监控,而主动权益基金的银行持仓占比低于基准指数,促使这些基金增加银行股配置,以缩小偏离度。此外,险资频频举牌银行股也引发了市场的关注,例如平安人寿今年多次举牌招商银行(03968.HK)H 股。

港股内银股也跟随

最近,港股内银股也开始跟上 A 股牛市。最近一周,建行和工商银行(01398.HK)的累计 H 股涨幅均在 4% 以上,7 月以来的累计涨幅分别达到 7.70% 和 5.79%。从今年表现来看,H 股更是显著跑赢其对应 A 股。

即使其 H 股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要高于对应的 A 股,但内银股的 A 股仍普遍较其 H 股具有高溢价,从上图可见,除了招商银行(600036.SH)A 股折合价略低于其 H 股外,其余 7 家大型银行的 A 股均较其 H 股具有溢价,其中国有四大银行的溢价率更高达 20% 以上,工行更是达到 42%。

由于 H 股股价具有深幅折让,内银股的 H 股估值也显得十分吸引,其中市净率普遍介于 0.5-0.6 之间(招行除外),也就是说,相较于其资产净值,其现价打了五六折,同时股息收益率更是远高于内地银行的存款利率,建行、工行、中国银行(03988.HK)和交通银行(03328.HK)的股息收益率均在 5% 以上,而农业银行(01288.HK)、招行、邮储银行(01658.HK)和中信银行(00998.HK)的股息收益率也在 4% 以上。相比之下,最近走势也十分凌厉、有望重上百元水平的英资银行汇丰控股(00005.HK),市净率在 1 倍以上。

这或解释了最近南下资金热衷于追逐内银股的原因。

结语

综上,南向资金在近期对港股内银股的集中追捧,并非偶然。从市场联动来看,A 股银行股自 6 月开启的牛市行情形成了强大示范效应,其背后政策支持带来的经营环境改善、高股息与市场利率下行形成的收益差、长期资金增持带来的流动性支撑等逻辑,同样适用于业务高度同源的港股内银股,推动资金顺着市场热度向港股延伸。​

更关键的是,港股内银股自身的 " 性价比 " 进一步强化了吸引力:尽管 H 股年内涨幅已跑赢对应 A 股,但大幅折让的股价(尤其是四大行 20% 以上的 A 股溢价率)、0.5-0.6 倍的市净率所体现的估值安全垫,以及普遍 4% 以上、显著高于内地存款利率的股息收益率,形成了独特的投资价值。这种 "A 股领涨 + 港股补涨 "" 基本面支撑 + 估值套利 " 的双重逻辑,共同促成了南向资金对港股内银股的持续加仓,而在宏观环境与政策基调未发生根本变化前,这一趋势有望延续。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银行股 a股 基金 港股 港股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