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来自四川的超级独角兽映入眼帘。
投资界获悉,通威股份近日公告,子公司永祥股份引入战略投资者进展暨实施增资扩股完成,共引入 11 家战略投资者,合计投资 49.16 亿元。引人注目的是,永祥股份投前估值已高达 270 亿元。
看似名不见经传的永祥股份,有何来头?坐落于四川乐山市,永祥股份早在 2002 年就成立,系通威股份在光伏产业版图的最早布局。后者外界并不陌生,由刘汉元一手创建,从渔业做起,崛起成一家光伏巨头,如今交由他的女儿刘舒琪掌舵。
一举拿下近 50 亿,永祥股份刷新了今年四川最大融资纪录。
四川乐山超级独角兽
估值 270 亿
这笔融资要从今年 3 月说起。
彼时,通威股份发布公告称,永祥股份拟引入战略投资者并实施增资扩股,拟以增资扩股前永祥股份股权估值 270 亿元,引入战略投资者,向永祥股份合计增资不超过 100 亿元。
四个月过去,这笔融资最终敲定落地,投资方阵容浮出水面——
领投方为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其余投资方为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中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永安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兴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中金中鑫(安徽)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四川振兴穗禾乡村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 11 家战略投资方合计增资 49.16 亿元,相较此前公告预计规模缩水一半,但仍是四川年内迄今最大一笔融资。以此计算,意味着永祥股份投后估值将超过 300 亿元。
通威股份此次为子公司引入战投,意在 " 输血 "。公告披露,增资资金用于偿还永祥股份及其下属子公司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金融机构负债,以及用于永祥股份及其下属子公司补充流动资金。
同时,通威股份还为战略投资者设置了多重退出通道。根据协议,投资者享有 5 年内由通威股份或其指定方回购股份的退出权利,公司可采用非公开发行股份、可转债或现金方式收购。
那么永祥股份靠什么拿下近 50 亿融资?
众所周知,在光伏发电领域,高纯晶硅是太阳能电池的核心材料,其高纯度和优异的电学特性使得太阳能电池能够更高效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而在半导体制造领域,高纯晶硅同样可用于制造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等。
作为通威股份核心子公司之一,永祥股份成立于 2002 年,拥有四川乐山、内蒙古包头、云南保山、四川广元四大生产基地,合计拥有高纯晶硅产能超过 90 万吨。据 InfoLink 统计,2021 年以来永祥股份曾连续多年蝉联全球市占率及出货量第一。
公告显示,永祥股份在 2023 年实现营收 450.30 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 151.79 亿元。但由于光伏行业近年来遇冷,永祥股份也在 2024 年前三季度由盈转亏,净亏损 9.9 亿元。
由此可见,这笔近 50 亿融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85 后女二代已接班
掌舵 900 亿市值
透视永祥股份身后,出现一个响亮的名字——刘汉元。
1964 年,刘汉元出生在四川眉山,他年少毕业于一所水产中专,后进入当地水电局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刘汉元提出 " 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 " 方法,创造了高产纪录,由此决定投身创业,成立通威集团的前身。
2004 年,刘汉元迎来人生第一次 IPO 敲钟,通威股份正式登陆上交所,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商。
转折点发生在 2006 年。看到能源转型的巨大前景,刘汉元带领通威股份跨界光伏,以上游硅料为切口,后又收购合肥赛维的全部股份,成功进入光伏中游的电池片环节。到了 2022 年,随着多晶硅价格的暴涨,通威适时调整战略,大举进军光伏下游的组件环节。
时至今日,通威股份年饲料生产能力超过 1000 万吨,高纯晶硅年产能超 90 万吨,太阳能电池产能超 150GW;组件产能超 90GW;在全国多个省市开发建设 56 座以 " 渔光一体 " 为主的光伏电站,最新市值超 900 亿元。
2023 年 3 月,通威股份第八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上,董事长谢毅将帅印交于实控人刘汉元之女刘舒琪,她同时兼任公司 CEO。资料显示,刘舒琪生于 1989 年,本科毕业于英国伦敦女王玛丽大学,曾任通威集团监事、通威股份第八届董事会董事、总裁助理、光伏商务部总经理。
上任两年,刘舒琪留给外界深刻印象。公开信息显示,她接连推进公司企业数字化转型、全球供应链体系建设等相关布局。去年 5 月,更是拿下了千亿光伏巨头隆基绿能 391 亿的纯晶硅产品销售合同。
与此同时,通威股份发力出海。截至目前,通威组件足迹已遍布 70 多个国家与地区,广泛应用于户用屋顶、工商业分布式及集中式大型电站等各类 " 光伏 +" 场景。
回看过去这两年,恰遇行业波动,刘舒琪接班之路谈不上顺遂。在前不久的股东大会上,她直言," 任何行业都会有阶段性的周期起伏,但全球清洁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愿景不会变,光伏在能源转型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也不会变,光伏行业还有值得我们共同期待的星辰大海。"
刘舒琪将带领通威走向何处,外界拭目以待。
为何是乐山?
圈内流传着一句话:" 世界光伏看中国,中国光伏看乐山 "。
位于四川中部的乐山,古称嘉州,北与眉山市接壤,东与自贡市、宜宾市毗邻,南与凉山州相接,西与雅安市连界。这座悠久古城最为人熟知的,便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峨眉山和乐山大佛。
然而乐山还有另外低调一面——这里被誉为 " 中国绿色硅谷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第一块多晶硅料就在乐山下线,并在 2000 年建成全国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晶硅生产线。如今的乐山已形成高纯晶硅 38 万吨、拉棒 71GW、切片 38GW 的年生产能力,规模稳居全球第一方阵。
当前,乐山市的晶硅光伏主产业链企业数量已增至 11 家,且全球光伏产业前 10 强中有 5 家已选择在乐山落户或参股,形成了显著的产业集群效应。
例如以永祥股份总部办公楼为起点,乐山协鑫新能源的厂区就在其隔壁,顺着下山的方向走,青岛高测科技、北京京运通、晶科能源等公司的乐山工厂亦在不远处。这意味着,从永祥的晶硅产品生产线下来,过条马路就可以到达下游企业生产线,最远也不超过 10 分钟车程。
如今,乐山也在发力新型储能产业。据悉,坐落于乐山的四川伟力得,已在全国范围内布局以乐山为总部的五大基地,预计到 " 十四五 " 末,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产能将达 5GW,占全国 50% 以上的市场份额。
与伟力得比邻而居,四川海创尚纬年产 10 万吨动力储能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首期 4 万吨)项目于去年 12 月建成投产,全线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约 25 亿元。
眼下,乐山正聚力打造 " 钒资源开发—关键材料—电堆制造—系统集成—终端应用 " 全产业链。到 2027 年,力争形成 2GW 电堆关键材料、电堆和系统集成产能,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产值突破 500 亿元;力争用 3-5 年时间,打造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全钒液流电池生产制造基地。
如此一幕,堪称四川新能源崛起的一抹缩影。
外界鲜少知道,四川已构建形成 " 成乐眉宜 " 光伏产业走廊和 " 三州一市 " 光伏应用基地、成德高端能源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成德自攀氢能产业集群。2024 年全省新能源产业链实现营业收入约 2350 亿元,其中光伏 1950 亿元,风电 250 亿元,氢能 150 亿元。成都、绵阳、眉山、遂宁、宜宾、自贡 ..... 这些名字在中国新能源版图上不可或缺。
放眼望去,从川西雪域高原到天府沃野千里,从乐山大佛脚下到宜宾长江之畔,四川新能源产业的浪潮正如江河奔涌,激荡四方。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刘博,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507/552236.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 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