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07-11
孩子放假在家天天鸡飞狗跳?暑期亲子矛盾可以这样解决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暑期来临,如何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与休闲时间,避免 " 放羊 "?怎样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子设备,防止沉迷网络游戏?针对家长的这些困惑,日前,文汇报邀请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陈小文、静安区精神卫生中心医生胡海萍、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咨询师徐丽、上海市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朱雅琴等数位教育界专家,为广大家长答疑解惑,助力大家度过一个愉快充实的暑期生活。

暑假不是 " 第三学期 ",建议设置 " 放空日 "

问:在家长群里,时有 " 就怕学霸过暑假 " 的说法,暑期已经变成了孩子参加培训班、甚至 " 弯道超车 " 的关键时刻。如何在假期平衡好孩子的学业发展和休闲?

答:在家长群体中,既想让孩子假期放松,又怕荒废学业的焦虑普遍存在。这一问题的核心,其实与孩子的假期时间管理有关。

有教育学者提出了 " 三维平衡法 "。首先,建议采用 " 目标阶梯化 " 策略,协助孩子将暑期任务分解为每日可达成的小目标,配合 " 番茄钟工作法 " 提升单位时间效率。例如,根据不同学段、孩子学习能力,每天设置 3 个及以上 25 分钟的高效学习时段。

其次,强调 " 时段模块化 ",明确划分学习、运动、自主娱乐与亲子互动时间块,尤其保障户外活动或运动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多位专家均提醒,避免将暑期变为 " 第三学期 ",建议安排完整的 " 放空日 ",满足学生心理修复需求。

最后,倡导 " 动态调整 " 机制,每 1 至 2 周召开家庭会议回顾计划执行情况,根据实际灵活优化安排。

在学习与休闲的融合方面,专家们还分享了一些可行的方案。例如,将学科知识融入生活场景:通过超市采购实践数学计算,在旅途中开展人文地理探索,通过博物馆参观、职业体验等拓展视野,为新学期提前注入心理能量。同时,强调亲子共创的价值,建议家长每天保留专属的 " 黄金半小时 ",开展亲子阅读、合作游戏、深度对话等。

制定家庭媒体使用公约,平衡亲子 " 注意力之战 "

问:暑假期间,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不像读书期间那样有节制,沉迷网络社交、游戏等很常见,手机常常引发亲子冲突。假期需要管控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频率和时间吗?究竟如何管控?

答:" 如何合理管控孩子使用电子产品 " 几乎成为影响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它本质上也是亲子间的 " 注意力之战 "。

单纯禁止往往适得其反,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媒体使用生态。建议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家庭媒体使用公约,明确使用时段、时长及内容范围,并将规则可视化地张贴于家庭公共区域。同时,创造丰富的线下替代活动,如亲子共读、家庭运动日、暑期旅游等,用真实世界的精彩体验降低孩子对虚拟世界的依赖。

尤其要针对不同学段,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体现递进性。比如,小学阶段需家长外部监督与习惯养成,初高中则应转向培养自主管理能力,为孩子适应大学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告别 " 沙发土豆 ",自我管理养成良好运动习惯

问:都说暑假是追高、提高身体素质的关键时期。确实,整整两个月的暑假时间,孩子不能天天窝在沙发里,怎样才能让孩子动起来?

答:暑假是体育活动的好时机,不妨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借助各种体育智能装备(例如运动手环)以及合适的体育锻炼 APP 或视频教程,帮助孩子积极运动,保持健康状态。

首先,保证充足睡眠。假期要制定作息表,确定最晚就寝和起床时间,小学生保证 10 小时、初中生保证 9 小时睡眠,避免熬夜或过度补觉导致生物钟紊乱。

在此基础上,家长和孩子要就基本运动要求达成共识,至少包括:每天要有体育活动,以及每天至少保证 1 小时的室内外中高强度运动,例如跑步、跳绳、游泳、球类等。另外,确立具体的运动目标,例如跳绳的时长、跑步的速度、行走的距离、肌肉的力量……确定的目标越具体,越利于积极进取和自我监督。

由于中小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通过佩戴智能运动手环,自行管理身体和运动状况,还可以自己和自己比,不断激励获得进步。

同时,家长也不要忽略自己,要自觉成为孩子积极锻炼的重要支持。不少家长一边要求孩子动起来,一边却用工作忙等各种理由作为自己不动的借口。炎炎夏日,如果孩子身边有这样的 " 榜样 ",运动意志的形成将会困难重重。所以,家长不妨在家庭会议中,明确自己的夏日锻炼目标。事实上,常有旱鸭子家长要求孩子学会游泳,却没有想到自己也可以跳入泳池,和孩子一起学习,这不仅增加了亲子互动的时间和内容,还为孩子做了健康生活的榜样示范。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培养自理能力,莫以爱之名剥夺孩子生活体验

问:有些幼儿园小朋友在外面遇到同学时,同学会和他热情地打招呼,但他却似乎很淡漠,孩子是不是存在人际交往障碍?如何趁着这个暑假,为孩子营造多与同伴交流的机会,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

答: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子女的社会交往能力,希望孩子情商高、善与人相处,但却常常感觉事与愿违,这也让不少家长百般烦恼,甚至怀疑孩子存在人际交往障碍。

比如,有的孩子在家与父母、长辈交流时表情丰富、口若悬河;老师则反映在集体活动中,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协作完成各种任务,只是看似性格有点内向,不常主动发表意见,而是在倾听之后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行动。这显然不是人际交往障碍,只能说是家长的期待、设想与孩子的行为表现有所差距罢了。

但是,孩子在园和在家表现的反差,的确值得探究,尤其是当家长在身边时,孩子既没有家中的灵动,也没有独自在园的沉稳。这是为什么?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样的孩子在家中几乎没有机会进行生活自理的实践,想要自己拿杯子喝水,家长会说 " 别动,玻璃杯摔碎会伤到手 ";孩子想要帮忙去拿个碗,家长会说 " 别动,厨房有火、有刀,很危险 " ……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表面看是让孩子能够拥有一定的生活技能,但同样会对孩子的自主性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当他能够自己刷牙、洗脸,就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最基本的掌控感。他能够参与到大人的家务劳动中,就能在亲人的赞赏中获得自豪感。当一点一滴的积极反馈不断积累,就构成了孩子自信心的底色—— " 我能行 "。

孩子的自信,首先来源于直接的生活体验,也需要在生活中多多积累,毕竟生活是孩子一辈子的课题。

所以,暑假里,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设定一些自理生活的小目标,比如自己理桌子,自己拿饭碗,协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而家长在明确要求的同时做好细致的指导。千万不要以爱之名义,剥夺孩子成长的体验。至于可以做什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和幼儿园保持同步,幼儿园要求孩子做什么,整个暑假就让孩子在家拷贝不走样,家长就负责指导、陪伴、信任和鼓励即可。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家庭教育 指导 博物馆 培训班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