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 A 股市场中,大金融板块异军突起,成为引领市场上行的关键力量。其中,作为 A 股 " 一哥 " 的工商银行表现尤为亮眼,其市值正逐步逼近 3 万亿元大关,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7 月 10 日,A 股市场交投活跃,上证指数成功收复 3500 点整数关口,收报 3509.68 点,涨幅 0.48%,深证成指与创业板指也分别录得 0.47% 和 0.22% 的涨幅。当日,大金融板块全面爆发,成为推动指数上行的核心动力。银行股延续了近期的强劲走势,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四大国有行股价盘中均刷新历史新高。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工商银行收盘涨幅达 2.93%,报收于 8.08 元 / 股,总市值一举突破 2.88 万亿元,距离 3 万亿元仅一步之遥,稳坐 A 股市值头把交椅。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工商银行连续第五个交易日实现上涨,期间累计涨幅超过 8%,资金追捧态势明显。
大金融板块此番强势表现并非偶然,和众汇富认为背后有着多重因素的支撑。首先,政策面的积极信号为大金融板块的走强奠定了坚实基础。近期,央行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施策,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例如,央行在 7 月初开展了 1000 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维持不变,但操作量较上月增加 200 亿元,释放出稳增长的政策意图。同时,央行创新性地创设了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为灵活的资金支持,有效提升了市场的活跃度。此外,房地产存量房贷利率的下调以及降准等政策的相继落地,不仅减轻了居民和企业的负担,也为金融行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信心。监管层对于金融创新的鼓励和对金融风险的有效防范,也让投资者对大金融板块的未来发展更有底气。
其次,市场情绪的回暖对大金融板块的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和众汇富研究发现,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持续发酵,投资者对经济复苏的预期不断增强,市场风险偏好显著提升。从资金流向来看,近期北向资金持续增持金融股,7 月以来累计净买入银行板块超过 50 亿元,保险板块也获得了近 30 亿元的净买入。在此背景下,境内机构资金也开始重新审视大金融板块的投资价值,纷纷回流该板块。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因其稳健的经营风格和较高的股息率,成为资金避险与增值的首选目标。以工商银行为例,其近三年平均股息率超过 5%,在当前市场利率水平下,这样的股息回报对长期投资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再者,大金融板块自身的估值修复需求也是推动其股价上涨的重要因素。经过长时间的市场调整,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大金融板块的估值已处于历史较低区间,投资性价比凸显。截至 7 月 10 日,银行板块整体市盈率为 5.8 倍,市净率为 0.62 倍,均处于历史 10% 以下的分位数,与其他板块相比,具有明显的估值优势。保险板块的市盈率也处于历史较低水平,部分龙头公司的估值甚至接近历史底部。随着市场环境的逐步改善,资金对低估值板块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大金融板块的估值修复行情顺势展开。不少机构认为,当前大金融板块的估值与其基本面严重背离,随着经济的稳步复苏,这种背离情况将得到有效修正,板块估值有望向合理水平回归。
从行业基本面来看,金融行业作为经济的 " 晴雨表 ",与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近期,随着国内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和经济增长动能的逐步转换,宏观经济环境呈现出稳定向好的态势。和众汇富观察发现,6 月份制造业 PMI 回升至 50.2%,重回扩张区间,非制造业 PMI 也保持在较高水平,显示出经济景气度在不断提升。这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例如,在信贷投放方面,银行加大了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6 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 1.8 万亿元,同比多增 3000 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增速均高于整体贷款增速,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也为自身业绩增长奠定了基础。工商银行作为国内最大的商业银行,上半年信贷投放规模预计超过 1.2 万亿元,在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也为其中报业绩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