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解局 昨天
没有一只蚊子,能活着逃出新加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夏天到了,蚊子继续出来作妖。

被蚊子咬后,不仅奇痒无比,红肿起大包,还会传播疾病,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

有调查数据就曾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 70 万人因为被蚊子咬伤而致死。

不过,去过新加坡的人,可能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

新加坡虽然是热带地区,但却没什么蚊子。

新加坡,是怎么做的呢?

新加坡,也曾经蚊虫肆虐。

新加坡的 " 年纪 " 不大,1965 年才独立。

刚刚独立后的新加坡,无论是个人的卫生习惯,还是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都没那么强。

乱丢垃圾,乱倒脏水,甚至随地大小便等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的事儿,随处可见。

公共卫生管理也不怎么到位,加上大大小小的沼泽地、炎热的气候、潮湿环境的助攻,让这个国家很 " 顺利 " 地就成为了蚊虫的天堂。

2018-2021 年的登革热情况

蚊虫狂欢,也带来了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病原因,就是被蚊子叮咬。

登革热有多狠?

这种病已被世卫组织列为目前全球最严重的病媒传播疾病。

登革热患者症状及发病过程

有人说,新加坡的登革热是环境欠下的 " 债 "。

但事实上,尽管这些年,新加坡的环境已大大改善,但消灭登革热仍是很棘手的事儿。

因为光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炎热多雨,一年四季都是夏天,而且河沟、草地、树林都很多,想要在这样的条件下灭蚊子,确实够新加坡人累的。

再加上灭蚊子的事儿,还得各部门共同协作,全社会支持。

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这么难,灭还是不灭?

当然灭。

为了灭蚊,新加坡还专门出台了一项法律。

这项法律规定,如果在谁家发现了蚊虫,初犯罚款 100 新元(合 530 多块人民币),再犯者罚款加倍。

这项法律于 2005 年,正式实施了。

到了 2020 年 7 月,法律又升级。

规定从 2020 年 7 月 15 日起,家中被发现伊蚊滋生处的,将面临 300 新元的罚款,约合人民币 1600 元。

一再违规的可处以最高罚款 5000 新元和最高达 3 个月的监禁。

惩罚力度不断加码。

这也就造就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新加坡除了你专门去密林区域,其他地方几乎很难找到一只蚊子。

当然,新加坡也不是光靠一纸法律,就管住了蚊子。

虽然罚款的法律很多,但罚款并不是真正的目的。

而新加坡灭蚊的成功,主要还是靠多方面的配合。

首先,就是监管部门。

比如,国家环境局的重视。

2022 年,新加坡登革热高发,国家环境局加班加点儿地灭蚊。

加紧到什么程度?

光是在上半年就进行了 40.9 万次稽查,并找到约 11300 个蚊子滋生处。

正在稽查的新加坡环境局工作人员

一年才有 365 天,新加坡国家环境局半年时间,就稽查 40 多万次。整个新加坡人口也不过 560 多万人。

而且,连找到的蚊子的数量都有零有整,毫不含糊—— 11300 只。不得不说,新加坡对待蚊子的态度太重视,太严谨了。

除此之外,政府还相当贴心。

比如,在新加坡,几乎每家都能收到政府不定期发放的 " 防蚊资料袋 "。

资料袋里,装着各种跟防蚊有关的宣传单、意见书。

还用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四种官方语言的文字各自标注。

新加坡灭蚊大行动随处可见横幅

这些宣传单、意见书上都是一些琐碎的提醒:花瓶中的水要每天换,每隔一天清除花盆垫盘里的污水,所有的水桶和水容器倒置存放,在不用晾衣竹竿时,清除积水,将竹竿孔封好,等等。

琐碎到有些婆婆妈妈,但却很接地气,很用心。

老百姓也很走心。

因为不走心,就会受到惩罚。

依据法律规定,要是谁家被检查到解决积水之类的措施没有到位,主人将被问责甚至罚款。

新加坡的灭蚊 " 攻略 "

新加坡对于 " 破坏环境 " 的行为,可谓深恶痛绝,管得特别多,罚得还特别狠。

一位曾在新加坡生活过的网友就曾回忆道:

某个星期六早上,一个男人按响了他的门铃,微笑着对他说:" 我们正在检查这一地区的房屋,教你如何防止蚊子滋生。"

这位来自环境管理局的人,拿着一个看起来有点像做饭时拿的勺子,先用勺子舀了排水沟里的水进行查看,然后,又检查了所有的盆栽植物。

新加坡居民在清理积水

最后,检查人员把目光停留在了一块盖自行车的帆布上,并注意到帆布上的一滩水里有东西在动,于是,从袋子里拿出一个小水泵,然后把它浸入水洼里泵出一些水,装进瓶子里。

几天后,这位网友收到了一封 200 新元的罚款信,是关于蚊子繁殖的,信中还提到了处罚的日期和时间,以及关于 " 蚊子幼虫繁殖 " 的描述。

自觉之外,还要扛得住邻居的监督。

比如,要是谁家飞出了蚊子,有可能被邻居投诉。

一名工作人员在做灭蚊工作

除了住户,新加坡国家环境局每周还会对工厂和外国工人宿舍进行检查,发现违规,可能面临被勒令停产。

大概是尝到了没有蚊子的甜头,新加坡更加大了科研力度。

这些科研项目也十分有趣。

比如,以蚊制蚊。

科学实验室特意培育出了一种特殊的 " 弓蚊 ",让这种 " 弓蚊 " 捕食伊蚊,然后控制伊蚊,也就是说我们平常见到的黑斑蚊,也叫花斑蚊的爆发。

再比如,给蚊子做绝育。

听起来像个段子,但却是真事儿。

自 2019 年,新加坡设立蚊子繁殖设施以来,培育了 2 亿多只带有沃尔巴克氏菌的雄性伊蚊,并在计划试行区的组屋楼层与走廊释放。

这些伊蚊会和传播登革热症的雌性伊蚊交配,产下无法孵化的卵,这样一来,绝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而且,这个计划试行后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两个试行区的伊蚊数量减少了 98%,登革热症病例下降了 88%。

不得不说,新加坡对于蚊虫的控制,不仅上下一心,科学应对,还软硬兼施。

一手举起要罚款,一手落下教方法。

能想到的,都想到了。

《淮南子 · 氾论训》里有这样一句话:"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

大白话就是,治理国家最重要的,就是首先能想到百姓的利益,即便看起来是小事儿;而不管是政策还是规定,不仅要在思想上提高觉悟,还要严格地执行。

在消灭蚊子这件小事儿上,新加坡对这两句话领悟得不错。

除此之外,新加坡还隐藏着不少 " 小事儿 "。

新加坡,建国还不到 60 年,土地面积也很小,只有 733 平方公里。

这个面积,还没北京海淀区和朝阳区两个区加在一起大。

在世界地图上,只是一个 " 小不点 "。

地图上的新加坡

别小看这个 " 小不点 ",它在很多方面都十分发达,更是被称为东南亚唯一的发达国家。

2022 年,新加坡的人均 GDP 达到 8 万美元左右,是日本的 2 倍、韩国的 2.5 倍,更超过了美国。

而在几十年前,新加坡刚成立时,人均 GDP 才是香港的 70%,日本的 60%,美国的 15%。

有人说,新加坡过于严苛的法律,肯定生活得有压迫感,但事实上,新加坡人生活得不慌不忙,井然有序。

就算是在游乐场,人多排队也不会乱糟糟,更用不着大喊大叫维持秩序,因为每个人都很自觉,按规矩排队。

在地铁站,大家也都是自觉站在门的两侧,耐心等待乘客完成下车的动作后,再上车。

除非有交通事故,在新加坡,很少能遇到堵车的情况。

新加坡的交通

不是因为新加坡人少,而是因为,新加坡对城市整体的设计规划,既高效又合理。

为了减少交通堵塞,一方面,新加坡在大部分商业楼和住宅区楼底下建有连廊,和公共交通设施连为一体,方便人们出行,保证人们可以便利地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

另一方面,新加坡还规定,机动车都要停在辅路两边,主干路上不能停车。像大货车这类车型,是不能开进市区的。

新加坡还因为太安全,每年都会登上热搜。

几乎只要是全球跟和平、治安有关的排行榜,新加坡都榜上有名。

2023 年全球和平指数排行榜

2020 年,新加坡整体的法治指数排在全球第一位,达 97 分。

2023 年,新加坡在全球和平指数排行榜上名列第六,比 2022 年的第九位上升三个名次。

其中,在安全和治安领域排名全球第 4。

新加坡可不是徒有虚名。几年前,美国 CNBC 就曾在新加坡街头做了一项实验:

这项实验,是将笔记本电脑、手机、钱包放在公众场所,然后装作离开。然而,几分钟后,东西完整地放在桌子上,位置都没变。

根本没有人动。

难怪在一项调查问卷中,有 94% 的新加坡人表示夜晚一个人独自走在新加坡街头很放心。

而这些细节,无不隐藏着一个强大,且一直走在上坡路上的新加坡。

这个国家,仅仅用了 50 年时间,便从自然资源匮乏、经济条件窘迫的小渔村,成为世界上最大港口和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就连城市基础设施也排名世界第一的神奇国度。

这个神奇的国度,值得学习的细节,还有很多。

THE END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新加坡 元和 奇迹 高发 世卫组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