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报 17小时前
消费增速放缓,这座一线城市要破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杭

继湖南、浙江、广东、上海等地陆续出台促消费政策后,北京也于近日对外发布《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共包括 8 个部分、24 项任务,并为下一阶段提振消费工作制定了明晰的发展目标:力争到 2030 年,北京市场总消费额年均增长 5% 左右,打造 2 至 3 个千亿级文商旅体融合消费新地标,在全球消费市场的辐射带动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创新引领能力进一步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

《行动方案》为北京消费市场定下了长远目标,但其当下仍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2024 年北京消费市场的增长态势发生转折,3 月起便呈下降趋势,尤其从 2024 年 11 月到今年 5 月,已连续 7 个月同比下降。

在今年全国社零增速持续改善的大背景下,作为国内重要消费市场的北京,更显得压力重重。北京消费到底怎么了,未来的增长点又在哪?

连续 7 个月同比下降

近年来,北京在国内消费版图上的座次悄然挪移:2018 年被上海反超,2022 年又让重庆后来居上,如今已连续三年位列全国第三。

2023 年,北京社零总额仍录得 4.8% 的正增长,达 14462.7 亿元,市场总消费额更实现 10.2% 的跃升。

然而,进入 2024 年,北京消费再度承压。从 3 月起,月度社零总额由升转降,全年八个月份同比下滑,11 月跌幅更是达 14.1%。全年维度来看,无论按商品用途还是消费形态划分,所有类别均告下滑——社零总额最终定格在 14092.4 亿元,同比下降 2.7%。

到了 2025 年,即便春节期间消费短暂升温,1 — 2 月降幅有所收窄,也未能改变下行方向。截至今年 5 月,北京社零总额已连续 7 个月同比下降。最新数据显示,今年 1-5 月,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5607.2 亿元,同比下降 3.1%。

北京统计局将社零下降归因于两点,一是商业经营主体经营模式调整,销售渠道更加多元,影响部分单位在京实现的零售额。

二是,消费品市场发生变化,新兴消费领域快速发展。比如,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提高,但北京传统优势领域的燃油车销售下降,影响 1-5 月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占比近 1 成)下降 21.1%,与此相关的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也呈现降势。

港股 100 强研究中心顾问、经济学家余丰慧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汽车等大宗消费品的领跌,折射技术迭代与政策切换叠加下的需求换挡;同时,人口结构和外来流动人口的变化也可能影响了消费市场的表现。

北京国贸 CBD 图源:图虫创意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也曾撰文表示,近年来一线城市常住人口增速持续低于全国城镇人口增速,2022 年甚至出现负增长,指向在收入增速放缓、就业压力加大等影响下,一线城市人口流入持续放缓,在中长期内拖累消费增速。

除了这些因素外,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业内普遍认为,北京消费之所以持续承压,还在于基数偏高带来的负增长,以及房价持续下行带来的家庭资产缩水与消费信心转弱等。多重力量叠加,使本已放缓的需求更难在短期内修复。

把 " 增收减负 " 放在突出位置

中国经济的主要短板之一,就是有效需求不足。而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则需要从居民收入端着手。

近期,湖南、浙江、广东、湖北、上海等地先后出台行动方案,纵览这些文件," 让居民有钱可花 " 也都被置于政策最首位。

广东 " 实施 " 百万英才汇南粤 " 行动计划,吸纳 100 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并深入实施 " 粤菜师傅 "" 广东技工 "" 南粤家政 " 三项工程,2025 年培训超 78 万人次,促进技能人才就业增收。

上海同样重视技能培训教育对增收的作用,特别提到将实施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等重点行业技能人才培养计划。

这些举措共同指向一个共识:影响消费走向的核心是可支配收入。居民拿到手的可支配收入,无非两条去处:当期花掉,或留作储蓄。只有钱包更鼓,消费意愿才能转化为实际购买力。

北京最新发布的《行动方案》中,同样把推动居民增收减负放在了首位。

在推动工资性收入增长方面,北京计划深入实施就业优先的策略,不仅提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还特别强调要加强灵活就业劳动者权益保障。同时,北京提出在重点工程项目和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因地制宜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带动更多劳动力增收。

增收之外,减负同样被置于突出位置。

针对 " 一老 ",北京提出鼓励金融机构丰富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提高老年群体金融服务可得性;围绕养育负担,北京明确支持医疗卫生机构为托育服务提供支持,提升托育服务质量,减轻家庭育儿支出压力,间接释放消费潜力。

增收减负为消费 " 松绑 ",但要让需求持续释放,关键还要把居民 " 想花钱 " 的意愿引导到 " 有供给、能体验 " 的领域。而北京的政策目光,顺势投向了服务消费领域。

早在 2024 年,北京的消费市场便呈现出 " 商品冷、服务热 " 的鲜明对照。去年,北京实现总消费额同比增长 2.1%,其中服务性消费额增速达 6.1%,而社零总额则为 14092.4 亿元,下降 2.7%。服务型消费已成为北京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李勇坚曾在采访中表示,根据国际经验来看,服务消费在人均收入超过 1 万美元时出现较快增长,在整个消费盘子里的占比将出现一个持续增加的过程。

面对消费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北京把 " 做旺服务 " 当成新的增长杠杆。

在最新的《行动方案》中," 优化服务消费体验 " 就排在 " 促进居民增收减负 " 之后,被视为拉动增长的关键落点。

具体来看,北京希望依托深厚的文化家底,丰富文娱供给,全面繁荣演艺经济;再升级旅游场景,推进环球影城二期建设、推出中轴线等世界文化遗产旅游产品,以及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大文化带主题旅游线路等项目。

北京 图源:图虫创意

体育消费紧随其后,《行动方案》提出,要重点培育 20 项国际顶级赛事、30 项高商业价值赛事、50 项本土影响力赛事,加快形成 " 双奥 100" 精品赛事体系,推进双奥国际赛事名城建设。

从增收减负到服务扩容,北京这一轮举措能否把内需的 " 慢火 " 真正催旺?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北京 上海 春节 统计局 广东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