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 07-16
播放背景音乐竟涉侵权 城关区人民法院成功调解132起音集协维权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背景音乐因能营造愉悦氛围,被广泛应用于商场、餐厅、咖啡馆、健身房等场所。然而,这份提升顾客满意度的无形投入,却演变成了百余起的法律纠纷。近日,城关区人民法院民三庭作为知识产权案件的承办庭室,将实质性化解此类矛盾、案结事了作为目标,持续推动 " 尊重知识产权,畅想正版音乐 " 主题活动落实落地。

精心营造的舒适环境

成了侵权的 " 现场证据 "

不久前,城关区百余家餐饮、零售等商户意外收到法院传票,成为被告。起因并非产品质量或服务纠纷,而是如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以下简称音集协)代理人当庭出示证据所证明的那样,这些商户在店内播放了若干首歌曲作为背景音乐。

" 只是在店里放了几首歌,怎么就成被告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传票,不少商户满脸疑惑。原来,这些商户在经营过程中未经授权,通过音响设备播放了音集协管理的多首音乐作品。音集协作为音乐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代表众多音乐作品权利人行使权利,认为这些商户的行为侵犯了音乐作品的表演权,因此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商户停止侵权并支付高额赔偿。突如其来的诉讼让众多经营者措手不及,内心充满不解与焦虑。

" 播放 3 首歌曲侵权,索赔 8000 元!" 开蛋糕店的张老板捏着起诉书的手直抖," 我诚信经营十几年,从没听说在店里放首歌还要被起诉!" 隔壁经营奶茶店的女孩红了眼眶:" 音集协开口就要 3 个月流水,可我们小店哪经得起?" 此刻,兰州市内 100 余家小本经营者成了案件被告。面对音集协提出的赔偿诉求,商户们普遍表示不理解。

那些熟悉的旋律

成了高额的索赔诉求

音集协代理人表示,在营业场所播放录音制品,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向录音制作者支付报酬,根据作品知名度、店铺规模等,主张单店赔偿 3000 至 8000 元。

" 我们开店放几首歌烘托气氛,又不是故意侵权,为什么要赔这么多钱?"" 一年利润才多少,几首歌就要赔掉半年辛苦钱?"" 平时根本没意识到播歌也要许可,赔偿金额太高了 "…… 在商户看来,日常播放背景音乐是常见的经营手段,从未意识到这一行为会侵权,更难以接受高额的赔偿金额。这种认知偏差,使得双方在赔偿金额和侵权认定上产生了巨大分歧。面对动辄数千甚至上万元的索赔,商户们普遍感到难以接受,法律认知的缺失成为纠纷化解的首要障碍,且不清楚赔偿金额的计算依据,因此对音集协的诉求充满抵触。这种对版权保护认知的不足,以及对赔偿标准的不理解,导致双方矛盾加剧,案件陷入僵局。

寓法于调解

习以为常成了法之必然

为实质化解矛盾,让商户真正理解版权保护的重要性,面对商户的普遍困惑和潜在的群体性纠纷,城关法院民三庭群策群力,各团队齐抓共管,确定了集约送达、集中释法、统一调解的工作思路。组建 5 个送达小组,先对所有案件排查摸底,优先采用电子送达方式进行送达,对于需要实地送达的,根据当事人地域分布规划路线,提高送达效率。通知当事人同一时间到庭,在集中释法明理中开展调解工作,在调解过程中逐一为当事人答疑解惑。

当事人到庭后,有着丰富调解经验的张洁法官上阵了。一个小小的法庭人头攒动,但极有秩序,是情绪平复以后群众素质的展现,亦是老法官专业庭审驾驭能力的集中体现。" 在营业场所播放背景音乐虽非直接利用背景音乐获利,但该背景音乐能够营造氛围,提高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愉悦程度,进而对其商业行为起到促进作用。故经营者理应向权利人支付合理的使用费。" 承办法官在沟通和调解中,不仅讲法条,更注重阐释保护音乐创作、尊重知识产权的深层意义,引导商户理解版权保护对促进文化繁荣的重要性,转变 " 理所应当免费使用 " 的观念。

结合具体案例,承办法官向商户们详细解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说明未经授权在经营场所公开播放受版权保护的音乐作品,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有些商户表示,其播放的音乐是从第三方音乐服务公司付费下载的合法音乐,因此认为在经营场所播放不需要另外交纳使用费。对此,承办法官解释道:" 即使购买了正版 CD 或者利用第三方音乐会员账号欣赏音乐作品,也仅限于自我欣赏范围内的反复收听和播放,并不意味着可以向公众传播。"

同时,承办法官还通过列举以往类似案件的判决结果,向商户们说明音集协主张赔偿金额的依据和合理性。在释法过程中,法官不仅讲法律条文,更注重讲清法律背后的道理,让商户们明白保护音乐版权对于推动音乐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经过释法明理,商户们逐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对音乐版权保护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32 起纠纷圆满化解

对簿公堂成了握手言和

观念的转变带来了行动的自觉。通过法官的耐心调解和普法教育,在充分理解自身权利义务后,绝大部分涉案商户展现出积极态度,从最初的不理解、抵触,到后来的真心认可,商户们纷纷表示愿意停止侵权行为,或积极寻求补办授权手续,或自愿就过往行为在法院调解下达成合理赔偿方案。该系列案件系全省首批因背景音乐引发的纠纷,通过短短几天的工作,成功调解结案 132 件,所有同意调解的被告均当庭履行,向原告给付了赔偿款。当庭调解、即时给付、当天结案,既维护了原被告双方的权利,又减轻了后续执行的压力,是知识产权审判中案结事了、定分止争的完美名片,亦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中的重要一环。

这场版权纠纷的圆满解决,是司法机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法治宣传教育的一个缩影。不仅维护了音乐作品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更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在商户群体乃至更广范围内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版权普法教育,播撒了 " 尊重知识产权 " 的法律种子,增强了社会公众的版权保护意识。

来源:兰州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索赔 知识产权 音乐 兰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