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能入局一个濒临破产的威马汽车到底是为了什么?
两年半以前," 活下去,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 ",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分享完这句电影台词后,这家曾风光无限的车企,就迎来了破产重整的命运。
沈晖自己去了美国,像牲口活下去的只有威马和那些曾经的员工们。这是现实版的 "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沈晖留下的一地鸡毛总要有人打扫,倾覆的威马汽车也正被榨干最后一丝的剩余价值。
然而,威马就要复活了。
最近几天,网上突然留出一份《新威马汽车致供应商白皮书》,其中新威马汽车投资人深圳翔飞汽车,披露了威马的复产规划和未来发展。翔飞公司表示,将通过对老客户置换新车,网约车采购,出海等策略打开局面。
甚至还发布了一系列未来逆天改命的三步走计划:
第一步:2025 年 9 月复产 EX5 和 E.5 车型,确保年产销 1 万辆,争取实现产销 2 万辆;同时海外破局,布局泰国 KD 工厂,开拓东南亚及中东市场。2026 年量产 10 万辆。
第二步:2027-2028 年,要实现年销量跃升从 25 万辆到 40 万辆;同时高阶辅助驾驶车型量产,通过 AI 赋能研发、生产、营销全链条,并且在这一阶段要启动 IPO 筹备。
第三步:新威马计划在 2030 年产量挑战 100 万辆,营收 1200 亿元,构造智慧出行生态圈,成为行业新标杆。
从署名的翔飞汽车以及新威马项目组来看,具体的复工事宜还有待进一步确认,这份白皮书也仅仅是开给供应商的一张空头支票。
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同时,在第三方招聘网站上出现了大量关于翔飞汽车的招牌信息。上到年薪 200 万元的研究院副院长、销售总经理,下到月薪 4000 元行政司机、人力资源助理,俨然一幅重整旗鼓的模样。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去年年初,威马汽车正式启动破产重整并公开招募战略投资人时,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成为唯一有投资意愿的公司。
今年 4 月,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批准了威马汽车的重整计划,并裁定终止重整程序。威马重整计划(草案)显示,威马计划 2025 年完成复工复产,同步进行品牌焕新与营销网络搭建。
当时报名成功且还有投资意愿的投资人仅剩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最终威马汽车与深圳翔飞签订了《重整投资协议》。
而这家翔飞汽车到底又是何方神圣?
天眼查信息显示,深圳翔飞的主要股东为深圳卓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和深圳凤宇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其中深圳卓凯的法人和实控人为黄晶,而在黄晶的关联企业中,出现了昆山宝能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三家股东关系相互嵌套,卓凯控股翔飞、凤宇控股卓凯、翔飞控股凤宇,其目的就是为了隐藏实际出资人。
但从翔飞与宝能系千丝万缕的关系看,不难猜测,这家公司的实际掌控者,就是宝能汽车。
与此同时,在 6 月威马汽车旗下车型被曝已现身深圳宝能汽车展示中心与宝能旗下的悠宝利 A3 车型一同展出,更有媒体上个月已经爆出宝能全面收购威马汽车。
为了推动新威马复活,翔飞公司表示,地方政府将直接支持新威马。温州市政府及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协助重整后的复工复产工作,包括协调浙江及温州本地供应商,促进合作并解决历史问题。
有网友表示,观致的历史悲剧恐怕又将上演。一直以来,宝能仿佛对于汽车同样有着一个不可明说的执念。
2017 年 12 月宝能成为了观致汽车最大股东,为宝能跨界造车奠定了基础。在品牌影响力和用户积累层面上,宝能入主观致后确实取得了表面成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观致 2018 年销量达到了 63,179 辆。
看似成功的背后却仿佛能看到陆正耀 " 神州系 " 的精髓,神州优车收购宝沃汽车后,也曾左手倒右手。一方面通过神州优车租赁板块消化宝沃汽车的产能,另一方面制定 " 千城千店 " 拓展销售渠道。
当时,观致汽车销量大增,也是因为有关联方联动云的深度合作,通过采购观致汽车来布局共享服务出行。然而共享汽车租赁行业也是一地鸡毛,两方的合作并未全面到位,这也促使 2019-2020 年观致汽车销量大幅度下滑,乘联会数据显示,2020 年其乘用车销量仅为 13,093 辆。
如果说,彼时宝能汽车收购观致是为了扩宽产业布局,选择了一个不错的标的,那此时入局一个濒临破产的威马汽车到底又是为了什么?
地产造车,全军覆没
从 2019 年到 2021 年,威马汽车的亏损额高达 174 亿元,三年营收分别为 17.62 亿元、26.71 亿元、47.73 亿元,调整净利润分别为 - 40.4 亿元、-42.25 亿元、-53.63 亿元。到 2021 年末,有息负债接近百亿。
事实上,这个数字在造车新势力中还不算太多,但没有资金持续导入的威马走进了欠薪、停工停产的死循环,沈晖也出走美国。
据法院公布的数据,截止目前威马有效债权超过 148 亿元,另有 112 亿元暂缓债权。资产估值仅 41 亿元,大批的车主因车机系统停摆沦为 " 数字弃民 "。
威马这样的负资产品牌放在哪都是一个烫手山芋。想要复工复产,第一步就要拿出大几十亿的现金处理债务问题。
但此时的宝能汽车,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河。
6 月初,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宝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前海锐致投资有限公司、西安宝能汽车有限公司、宝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等发布 " 注销备案 / 公告 ",注销原因为 " 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 "。
宝能汽车曾在公众号发布回应,痛斥媒体关于公司 " 解散清算 " 的报道为恶意歪曲事实,坚称公司 " 经营正常 " 且有新车即将上市。
这里提到的新车大概率是前文中的悠宝利 A3 以及复产的威马 EX5。让外界质疑的点是,宝能还有没有能力让一家企业起死回生?
2021 年,宝能系因为观致汽车的债务问题,第一次被法院列为了 " 失信被执行人 "。宝能系在高杠杆扩张、产业协同失效以及政策转向的三重打击下,逐渐走向困境。
2024 年,宝能系的债务问题全面爆发,资产被法院接连冻结,连深圳的核心资产 " 宝能城 " 也没能幸免。
2025 年 2 月,宝能系大出血,旗下的 " 前海联合基金 " 股权被以五折的价格甩卖,最后被上海证券以 3766 万元的价格接盘。
7 月 21 日,也就是在下周,深圳钜盛华持有的前海财险 20% 股权将以 3080 万元起拍价公开拍卖,这一价格较评估价大幅折价 30%。
引人注意的是,如果以前海财险当前 10 亿元注册资本计算,此次拍卖的 20% 股权对应的价值应为 2 亿元,而该笔股权却以 3080 万元拍卖,属于是卖血求生。
目前,宝能债权人超过了 200 家,其中还包括 12 家金融机构,涉及金额超过 200 亿元。某银行的华南分行行长甚至透露,宝能的抵押物估值泡沫破裂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可能要飙到 8%
有数据统计,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被执行总金额超过 500 亿元,宝能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被执行金额逾 120 亿元,宝能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被执行金额累计超过 320 亿元。
甚至姚振华个人,被执行金额也超过 310 亿元。
从陆正耀到许家印再到姚振华,地产造车可以说是全军覆没。野蛮人都想通过汽车产业转型,但没想到都被汽车埋葬。
早在几年前,发改委就曾发布文件要求各地发改委上报新能源汽车投资情况,其中就点名了恒大汽车还有宝能汽车。宝能汽车回函承认其虚假宣传、产能注水,主打一个立正挨打。
次年,宝能汽车在昆明的基地,因备案后两年未开工被政府除名;2023 年,宝能汽车在昆山、广州三宗地块、西安基地三宗地块被收回;2024 年,宝能汽车在深圳的一宗地块被收回。
那些通过造车拿到的地,也因为造车不利被收回。
在眼下,无论是宝能汽车还是宝能系,对于威马的复活都很难起到太大的帮助。反过来,威马汽车如果能在政府的主导下复产复工,或许对于宝能而言会是一根救命稻草。
毕竟一个死而复生的造车故事讲起来更容易打动资本,在威马现有的资产已经复工后产生的无形资产都能为宝能套出一大笔的真金白银。
威马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沦为了资本的工具。
注: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