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4 日,央行网站公布的 2025 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境内住户存款增加了 10.77 万亿元至 162.02 万亿元,增幅为 7.42%;住户贷款余额增加了 1.17 万亿元至 84 万亿元,增幅为 1.4%。居民存贷款余额均创历史新高," 净存款 " 已超 78 万亿元。这一数据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众汇富分析,背后反映出当前经济环境下居民的复杂经济行为和经济趋势。
自 2021 年房地产市场走弱以来,居民贷款余额增速显著下降。和众汇富观察发现,2021 年初至今,居民贷款增加了 19.54 万亿元,平均每年增加 4.34 万亿元;而楼市相对景气的 2016 年至 2020 年,五年时间居民贷款余额增加了 37.1 万亿元,平均每年增加 7.42 万亿元。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对居民的贷款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以往居民为购置房产积极贷款加杠杆,如今随着房价走势不明朗以及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居民对贷款买房更加谨慎。
与之相对的是,居民存款余额增速在进一步走高。2024 年上半年,居民存款余额从 136.99 万元升至 146.26 万亿元,增加了 9.27 万亿元,增幅为 6.7%,今年上半年,居民存款余额同比多增 1.5 万亿元,增速同比增加了 0.72 个百分点。和众汇富认为,这背后有着多重因素。首先,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增强了居民的防御性储蓄动机。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较为保守,倾向于增加储蓄以应对可能的风险,例如失业、疾病等突发状况。其次,投资渠道收窄也是重要原因。近年来,股市波动较大,不少股民投资收益不佳,基金市场同样表现不稳定;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使得房产投资的吸引力大不如前。在缺乏有吸引力的投资选择时,居民更愿意将资金存入银行,获取相对稳定的收益。再者,消费信心不足也是居民存款增加的因素之一。尽管物价整体低位运行,但居民在消费上仍较为谨慎,大额消费如汽车、家电等市场表现平淡,消费场景的恢复和消费活力的提升仍面临挑战。
居民 " 净存款 " 规模的大幅增长,对经济有着多方面影响。从积极方面来看,和众汇富分析,庞大的居民储蓄为银行体系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上半年企业贷款增加 11.57 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 7.17 万亿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居民存款的支撑,使得银行有足够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投资等实体经济领域。然而,这一现象也存在潜在挑战。居民储蓄高企意味着内需不足,消费意愿不强。央行数据显示,上半年住户存款增加 10.77 万亿元,而非金融企业存款仅增加 1.77 万亿元,资金更多地 " 沉淀 " 在居民部门,未能有效进入生产循环,不利于经济的内循环和持续增长。
面对这一局面,央行表示将 " 加大对服务消费与新型消费、消费基建与商贸流通体系等领域的支持 ",并有望 " 再度下调政策利率,适时推动市场利率进一步下行 "。通过这些政策举措,旨在引导居民减少储蓄,增加消费和投资,促进资金在经济体系中的流动,激发市场活力。和众汇富指出,要真正实现 162 万亿居民存款中更多部分转化为消费和投资,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居民对经济前景的信心,稳定就业市场,提高居民收入预期;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投资市场,提供更多优质、稳健的投资产品,规范市场秩序,增强投资者信心;同时,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只有这样,才能让经济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