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 17小时前
今天,中科创星宣布首关26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今日(7 月 16 日),中科创星上海办公室——

投资界从现场获悉,中科创星先导创业投资基金正式亮相,基金首关规模 26.17 亿元,LP 包括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基金、浦东创投、上海未来产业基金、上海科创基金、宁波开投、台州科创、西科控股等,阵容颇为豪华。

2013 年,米磊、李浩等联合发起成立中科创星,是国内知名专注于硬科技创业投资与孵化的早期机构。12 年耕耘,中科创星基金管理规模已超 130 亿元,累计投资超 530 家企业,编织了一张庞大的硬科技版图。

26 亿,今年超级早期基金

LP 阵容浮现

投资界了解到,该基金注册于上海浦东,引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基金、浦东创投作为基石投资人,存续期 8 年,重点投向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物质、能量、信息、生命、空间产业领域中,兼具知识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硬科技项目。

LP 阵容浮现:除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外,还有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基金、浦东创投、上海未来产业基金、上海科创基金等 LP 参与投资,及其它地方国资。此外,还有数家市场化资本在决策流程中。

当中上海国资身影活跃——中科创星为上海先导 AI 产业母基金首批签约机构,也是上海未来产业基金第一批中选机构。

这般规模,在当前募资低迷的一级市场中并不多见。" 这份信任不仅是资金的注入,更是对硬科技未来十年甚至更长周期的战略共识。"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李浩表示,无论是新基金的首关,还是前段时间完成全国民营股权投资机构首笔科创债的发行,都让团队深刻感受到市场对硬科技和长期主义的坚定信心。

李浩介绍,中科创星先导创业投资基金依旧围绕 " 硬科技 ",投资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和瓶颈技术,以及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关键核心技术。

其中,新基金 70% 的资金将投资于早期硬科技项目,服务 " 从 0 到 1" 阶段的原始创新;30% 的资金将投资于成长类项目,助推技术 " 从 1 到 10" 的熟化应用。

" 越是在行业低谷,越要出手。" 李浩向投资界透露,中科创星投资团队的项目储备丰富,新基金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始投资工作。

十年投出一张 AI 版图

这一次,中科创星新基金的关键词是 AI。

正如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李浩所言,所有事情都有时间窗口,"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 才有可能成功。如今,新的技术革命已然确立——人工智能," 这是未来最核心的突破点,抓住这一机遇,便有机会取得巨大的成功。"

中科创星认为,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正朝着超微观(量子、光子、合成生物学)、超宏观(航天)、超复杂(脑科学、生命科学)、超极端环境(可控核聚变)延伸,并且呈现多学科交叉的趋势。这些技术领域发展周期长、风险高、投入巨大,一旦突破就会呈指数型增长,是孕育颠覆式创新的摇篮。

这同时也要求股权投资机构要有更长期的耐心、更大的投入,以及更创新型的整合资源能力。基于此,中科创星先导创业投资基金将聚焦 AI 领域,贯穿最底层的芯片层、算力层,到中间的模型层,再到顶端的数据应用层,在技术逐步迭代中挖掘投资机会。

其实,一直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投硬的中科创星早已构建一张广阔的人工智能生态版图。自 2013 年创立起,中科创星便开始布局光子技术,2014 年开始投资光电芯片和半导体,2016 年开始投资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2018 年开始投资量子计算,2022 年开始投资可控核聚变,已形成以算力为显著特色的人工智能 + 产业布局。

梳理中科创星人工智能投资图谱,覆盖了大模型、机器人、Al Infra 等多个关键核心环节,当中包括明星独角兽智谱 AI。早在 2019 年,中科创星便投资了智谱 AI,当时才成立不久的智谱 AI 规模尚小,如今已成为大模型 " 六小虎 " 中最 " 硬 " 的一家,月初刚刚获得浦东创投集团和张江集团两家上海国资共计 10 亿元的战略投资,成为第一家冲刺 IPO 上市的大模型独角兽。

此外,中科创星还投资了智元机器人、驭势科技、中科闻歌、开源中国、紫东太初、清程极智等一批人工智能企业,星光熠熠。

行至当下,人工智能已然成为一级市场的共识。李浩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行业对算力的需求到底有多大,成本下降会是一个怎样的趋势,AGI 还有多久能来,算法创新是护城河还是场景的闭环……如此种种都亟待进一步深度学习与研究,当中也必然蕴藏着颠覆式创新的投资机会。

落子上海

越是行业低谷,越要逆势出手

" 这是我们第一次把主基金放在上海。" 李浩告诉投资界。

成立于 2013 年,中科创星旨在培育 " 中国科技创业之星 ",十余年深耕科技成果转化领域,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投硬,旗下资产管理规模累计超 130 亿元,此前已在北京、西安设有多只主基金。

这一次中科创星来到了上海,并收获上海国投先导基金的出资。总规模约 890 亿元的上海国投先导基金堪称近年创投圈最大活水,此次出资中科创星实现放大倍数 5.2 倍。上海国投先导基金表示:将携手中科创星,专注早期、前沿、先导产业领域,为人工智能项目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此外,中科创星也将充分借助上海的人才、平台、资金等要素集聚优势,积极参与上海人工智能先导产业生态建设。通过资本引领、服务赋能、生态共建,有效助力上海打造硬科技创新策源地,推动先导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

你可能不知道,中科创星在上海已悄然打造一个硬科技创业 " 雨林生态 "。2024 年,中科创星不仅设立上海办公室,还在浦东建设上海首批高质量孵化器,打造 " 好望角科学沙龙 " 科创跨界交流平台。截至目前,中科创星已在上海投资 60 多个优质项目,投资总额达数十亿元。

作为上海近年来重点打造的高质量孵化器之一,中科创星一方面主动探索 " 超前孵化 ",从原理和论文阶段介入,支持科学家开展原理设计与概念验证。另一方面,择优 " 深度孵化 ",参与团队组建、产品研发和商业运营,实现从 PI(学科带头人)-IDEA-IP-IPO 的全过程孵化,致力于推动前沿科技成果率先实现产业化。

截至目前,中科创星上海高质量孵化器成效初显。据了解,原集微、华科冷芯等 7 个项目进入到 " 超前孵化 " 或 " 深度孵化 " 阶段。

在李浩眼中,上海对未来的方向判断很准,比如培育高质量孵化器、设立先导母基金和未来产业基金,投入更早期、更前沿的产业,围绕 AI、量子、基因治疗、脑机接口、合成生物学、低空经济等出台了很多具体的扶持政策,推动整个生态的建立。" 人才、平台、资金,各方面要素集聚,就有可能产生‘核爆点’。"

放眼望去,中科创星在上海的生态布局,正是中国硬科技产业发展的一个生动注脚。

随着硬科技浪潮兴起,中国创投行业进入新的周期。" 每一个周期的低谷里都孕育着伟大创新的机会,中国科技资产重估也才刚刚开始,此时此刻正是出手的好时机。历史经验表明,在动荡时期出手往往能给 LP 带来高回报。" 李浩透露,今年中科创星投资节奏并没有太大变化,团队活跃于创投圈一线,仍保持一年投资 70 个左右项目。

" 行业低谷,也正是科技创业者需要资金和资源的时候,中科创星坚定逆周期出手,愿给创业者雪中送炭。" 李浩说。如他所言,中科创星正在打造一个像热带雨林一样的硬科技生态环境,助力创业者长成参天大树。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周佳丽,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507/552381.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 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人工智能 ai 中科创星 基金 上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