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1 日,乐道 L90 以 27.99 万元(买断)/19.39 万元(租电)的起售价开启预售。一夜之间," 一步到位 " 成为社交媒体对这款大三排纯电 SUV 的集体情绪。
在发布会后的媒体群访中,李斌、秦力洪、沈斐三位核心高管直面 22 个尖锐问题,从定价逻辑到纯电战略,从品牌区隔到交付规划,勾勒出乐道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与蔚来集团的全局布局。这场对话不仅解答了市场对 L90" 低价高配 " 的疑惑,更揭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从 " 内卷价格 " 到 " 技术突围 " 的转型逻辑。
乐道 L90" 低价高配 " 的底气
乐道 L90 抛出的 27.99 万的起售价(租电方案 19.39 万)引发市场震动,在大三排 SUV 中,这样的价格几乎与同级别增程 / 插混车型持平甚至更低,却搭载了 2000Mpa 超高强度钢、一体压铸后地板、9 气囊等 " 满配 " 配置," 低价是否意味着无利可图 " 成为首个焦点问题。
李斌的回应直指核心:成本控制在产品定义阶段就已完成,技术创新是降本的关键。
" 蔚来成本目标的设计其实就走了一条用技术研发换成本下降的路线,尽管一上来研发的时候成本高,但最终规模化生产以后成本就会下来,这样既保证了竞争力,又保证了成本的可控,这也是我们希望大家多关注集成化、轻量化、小型化背后的价值。"
而在与李斌的交流中,我们不难发现乐道 L90 成本控制的三重逻辑:
技术复用与规模化:乐道 L90 的座椅、电驱等部件复用蔚来体系,避免重复研发;芯片架构的复用也能够让乐道的智驾更快跑通整个数据闭环;340 千瓦后电机仅 79 公斤(行业主流约 100 公斤),轻量化设计既降低材料消耗,又提升能效,规模化生产后成本优势凸显。
多重取舍:乐道 L90 未采用超大电池(标配 85 度电池,续航 605 公里),而是通过换电体系弥补续航焦虑,既控制电池成本,又契合家庭用户 " 短途为主、长途换电 " 的真实场景。
组织效率提升:沈斐团队在减员情况下实现 L60 销量逆势增长,6 月交付 6400 辆,营销端 " 先发车再开发布会 " 的模式减少无效投入,渠道端 400 家门店同步直播至凌晨的高效执行,进一步摊薄单位营销成本。
这种 " 把钱花在用户身上 " 的策略,本质是通过技术创新重构成本结构,正如李斌所言:" 手机行业能做到技术升级同时价格亲民,汽车行业同样可行 ",乐道 L90 的定价不是 " 价格屠城 ",而是 " 体系降维 ",蔚来把过去十年在 900V 平台、轻量化、换电网络上的沉没成本一次性折现,用乐道 L90 打掉了增程阵营最后的 " 价格护城河 "。
这也是为何尽管乐道 L90 定价低,李斌还能够坚定说出 " 有毛利 " 的原因。
灵魂拷问:纯电还是增程?
在沟通过程中," 纯电与增程之争 " 被反复提及,李斌团队的态度鲜明且一致:增程是过渡,纯电才是终极选择。
作为乐道掌舵人的沈斐更是直言," 纯电和增程的用户没什么区别,我觉得都应该买纯电,为什么还要买增程?"
在李斌看来,过去用户选择增程车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缓解续航焦虑,但现如今增程的一个趋势是把电池越做越大,这样一来就减少了发动机、增程器的使用频率,有些增程车主一年燃油系统可能只用一两次,但还是要每天背着这套动力总成在外边跑。
" 这就好比一个人每天都要背一个几十公斤的行李出去,但一年只打开一两次,我觉得它不是特别的合理。"
李斌的这一判断源自于真实用户用车场景下的观察。
" 我们考察了很多充电站,有我们自建的也有第三方的公共充电桩,我们发现很多增程车也在那等充电,包括在喀什那边,为什么呢?因为新疆很大,从乌鲁木齐去喀什距离 1600 公里,用油和用电至少差 1000 多块钱,且当地谷电才 0.25 元 / 度,这时候你不充电而是用油跑,就是跟钱过不去。"
这种 " 场景穿透式 " 的论证,直指增程车型的核心矛盾——在补能基建完善后,其 " 可油可电 " 的优势将逐渐让位于 " 冗余成本与空间浪费 "。相比之下,纯电动车则可以通过轻量化设计释放更多空间,这也是为什么乐道 L9 可以实现 " 座座都是 VIP,6 人 10 箱无压力,前后都能装行李 "。
至于蔚来,自然也有着正面硬刚增程的底气:截至目前,蔚来已在全国范围内建设 8058 座充换电站,其中包括 3399 座换电站和 4659 座充电站,这些站点分布范围辽阔,东至抚远,西至喀什,北至漠河,南至三沙,基本覆盖了全国的主要区域。与此同时,蔚来还成功打通了 9 纵 9 横 14 大城市群的高速换电网络,高速换电站数量突破 1000 座,连通超 700 个县级以上城市,3 分钟换电 " 增程 "600 公里,彻底终结了纯电动车用户的长途补能焦虑。
乐道品牌的 " 边界感 "
如果把时间拨回到今年 4 月,乐道还在 " 销量瓶颈 " 与 " 品牌模糊 " 的双重阴影里徘徊。
彼时,蔚来果断把能源业务的 " 技术派 " 沈斐推到台前,由他接管乐道的销售工作与区域公司,并直接向秦力洪汇报。这个看似 " 跨界 " 的人事调动,却成为乐道品牌命运的转折点:5 月交付 6281 辆,6 月交付 6400 辆,连续刷新纪录。
外界担心乐道会稀释蔚来品牌,但随着乐道 L90 的发布,蔚来与乐道的品牌边界也愈发清晰。
李斌明确二者定位:蔚来对标 BBA,主打高端市场;乐道聚焦家庭用户,提供 " 高品质主流产品 ",这种区隔并非凭空设计,而是基于用户需求的精细化运营。
从产品层面来看,乐道 L90 是蔚来向市场证明其 " 高端技术孵化,大众市场普及 " 逻辑可行性的关键产品。它并非蔚来车型的简配版,而是依托蔚来成熟技术体系和庞大供应链规模,通过精准的成本重构实现的 " 高品价比 " 产品。
目前,主流增程 9 系(如理想 L9、问界 M9 等)的价格带普遍集中在 40-50 万元区间,这已成为该细分市场的典型定价策略。
乐道 L90 给出的 27.99 万元的定价(租电方案下探至 19.39 万)直击主流家庭购车预算核心区间,其意义在于证明了蔚来多年的积累,有能力支撑起一款在空间、安全、续航补能体验等核心产品力上对标甚至超越同价位增程 / 混动竞品,且保持合理毛利的纯电车型。这是对 " 蔚来技术价值 " 能否有效向下渗透的关键检验。
在品牌建设方面,此前,乐道品牌虽凭借乐道 L60 在市场崭露头角,但品牌认知度与形象塑造仍有提升空间。乐道 L90 通过与蔚来品牌在价格带、产品逻辑上的清晰区隔,把 " 家庭旗舰 " 四个字牢牢钉在乐道品牌身上,避免了与蔚来 " 高端 " 认知的内耗,也让 30 万预算用户第一次有了 " 不妥协的纯电大三排 " 选择。
李斌透露,乐道 L90 将于 7 月底正式上市,8 月 1 日开始全国大规模交付,初期产能会优先保障六座版本的交付,七座版本将稍晚于六座版本。
写在最后:
在 2025 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李斌为乐道定下的 " 四季度月销 2.5 万辆 " 目标,乍看之下与当前乐道月均 6000 辆左右的销量形成鲜明反差,甚至带着几分 " 强人所难 " 的意味。
但深究这一目标的内核不难发现,它并非简单的数字博弈,而是蔚来对 " 三级火箭 " 战略中 " 乐道承上启下 " 定位的终极考验,乐道必须扛起 " 规模化与现金流 " 的大旗,才能为蔚来品牌的高端化探索托底,为萤火虫品牌的下沉市场渗透铺路。
从这个维度来看,乐道 L90 的发布,恰是这场终极考验的关键落子。此前 5 月、6 月连续逆势增长的销量曲线,已证明沈斐团队在调整后对渠道效率、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控,而 L90 身上展现出的战略聚焦、资源整合、效率优化,也让品牌的成长轨迹愈发清晰。
或许 2.5 万辆的目标会面临诸多挑战,但当李斌在发布会上强调 " 每个季度都能看到明显进展 " 时,他或许已经看到乐道 L90 不仅是一款产品,更是蔚来从 " 技术驱动 " 向 " 市场驱动 " 转型的里程碑,所以,乐道品牌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更多原创热点汽车资讯可关注 58 汽车微信号:wubache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