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美股研究社
当特斯拉 Robotaxi 在奥斯汀街头悄然载客,当 Waymo 与 Lyft 紧急结盟,一场改写全球出行版图的竞赛已进入白热化。
昨日,中国自动驾驶领域迎来里程碑式突破。百度旗下萝卜快跑与全球出行巨头 Uber 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数千辆第六代无人车将接入 Uber 全球网络,率先登陆亚洲和中东市场,并逐步覆盖全球。
这场被戏称为 " 上 Uber 打萝卜 " 的科技联姻,不仅让百度美股涨近 9%,更标志着中国自动驾驶技术首次以 " 服务输出 " 模式参与全球竞争,从实验室真正驶向世界的十字街头。
强强联合:百度与 Uber
各取所需的战略互补
据悉,百度萝卜快跑宣布与全球最大的移动出行服务平台 Uber 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萝卜快跑拓展至全球多个市场,并部署数千台无人驾驶汽车,为更多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
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前双方将率先在亚洲和中东地区部署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驾驶汽车,未来将逐步扩展至全球更多市场。服务上线后,乘客可通过 Uber App 呼叫到由萝卜快跑提供服务的无人驾驶车辆。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表示:" 我们致力于让更多市场和更多用户享受到无人驾驶技术的成果,与 Uber 的合作是萝卜快跑在全球范围内部署无人驾驶汽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将与 Uber 一同,为世界各地的乘客提供安全高效的出行方式。"
" 这一合作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两家科技公司强强联合,共同定义未来出行。"Uber 首席执行官达拉・科斯罗萨西(Dara Khosrowshahi)表示,"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出行平台,Uber 业务涵盖出行、配送和货运,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将萝卜快跑无人驾驶技术快速推向全球市场。"
萝卜快跑与 Uber 的合作绝非偶然,而是两家企业在自动驾驶商业化路径上的必然选择。
目前,萝卜快跑已在全球部署了超 1000 台无人驾驶汽车,足迹遍布香港、迪拜、阿布扎比等 15 个城市,为全球用户提供了超过 1100 万次出行服务,累计安全行驶里程已超过 1.7 亿公里。
然而,缺乏全球化运营经验和用户基础一直是其海外扩张的瓶颈。Uber 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出行平台,业务覆盖出行、配送和货运,拥有无可比拟的用户触达能力和本地化运营经验,却因技术研发的高成本和长周期,在自动驾驶领域始终难以突破。
此外,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搭载了百度 Apollo ADFM 大模型——全球首个支持 L4 级自动驾驶的大模型,其安全性号称 " 高于人类驾驶员 10 倍以上。
这一技术突破解决了自动驾驶在复杂环境适应性方面的关键难题。Uber 首席执行官达拉 · 科斯罗萨西 ( Dara Khosrowshahi ) 直言:" 这一合作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两家科技公司强强联合,共同定义未来出行。"
自动驾驶竞争进入
" 生态圈 " 对决阶段
萝卜快跑与 Uber 的合作,标志着自动驾驶行业的竞争逻辑发生根本性转变。从单纯的技术比拼升级为 " 生态圈 " 构建能力的较量。
纵观全球市场,各大玩家已清晰形成四大阵营:科技巨头 ( 如 Waymo、百度 ) 、传统车企 ( 如大众、丰田 ) 、新势力车企 ( 如特斯拉、蔚来 ) 以及出行平台 ( 如 Uber、滴滴 ) 。
在 L4 级自动驾驶商业化临近拐点的 2025 年,孤军奋战的企业将面临巨大压力,而拥有完整生态的企业联盟则可能占据主导地位。
百度 Apollo 与 Uber 的联盟直接对标 Waymo 与 Uber 此前在北美市场的合作。
值得玩味的是,Uber 选择在中国市场之外与萝卜快跑合作,而非继续独家绑定 Waymo,反映出几个关键趋势:一是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已具备全球竞争力;二是出行平台不愿将 " 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三是区域化合作成为全球化战略的新思路。
与此同时,中国市场的竞争格局尤为激烈。根据弘博报告网分析,中国自动驾驶行业已形成四大核心阵营:科技巨头 ( 如华为、百度 ) 、新势力车企 ( 如小鹏、理想 ) 、传统车企 ( 如吉利、长城 ) 以及垂直场景创新企业 ( 如文远知行、毫末智行 ) 。
萝卜快跑此次出海,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国内市场趋于饱和下的战略突围,其已在中国 11 个城市开放载人测试运营,其中武汉、重庆、北京、深圳已开启全无人自动驾驶运营。
2025 年 1 月,萝卜快跑向公众提供的累计出行次数超过 900 万次,稳居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
国际市场上,这一合作将对 Waymo、Cruise 等美国企业构成直接挑战。Waymo 虽然在凤凰城和旧金山提供完全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但商业化速度缓慢。
而 Cruise 虽在 Robotaxi 领域商业化进展领先,但受限于运营成本和法规。萝卜快跑通过 Uber 的全球网络,可能实现后来居上。
自动驾驶
如何跨越 " 死亡之谷 "?
尽管自动驾驶技术取得长足进步,但商业化始终是行业难以跨越的 " 死亡之谷 "。萝卜快跑与 Uber 的合作,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表示:" 我们致力于让更多市场和更多用户享受到无人驾驶技术的成果,与 Uber 的合作是萝卜快跑在全球范围内部署无人驾驶汽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将与 Uber 一起,为世界各地的乘客提供安全高效的出行方式。"
这番话背后,是对自动驾驶商业化三大核心问题的系统性回答。
首先,技术可靠性问题。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采用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 ( 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 ) 和 V2X 通信技术,能够实时构建三维环境模型,精准识别交通标志、行人、车辆及道路状况。
百度 AI 大模型和深度学习算法则为复杂决策提供支持,使系统能 " 预测他方行为,自主制定并执行最优驾驶方案 "。这种技术组合有效应对了极端天气或复杂路况的挑战,为大规模商用奠定基础。
其次,成本控制问题。自动驾驶研发和生产成本高一直是阻碍普及的关键因素。通过与 Uber 合作,萝卜快跑可以借助其现有车辆调度系统和用户基础,大幅降低市场开拓成本。
Uber 庞大的订单量也有助于提升单车利用率,摊薄固定成本。这种共享经济模式与自动驾驶的结合,可能找到商业可持续的密码。
最后,法规与社会接受度问题。无人驾驶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责任认定、保险赔付等问题亟待解决。Uber 在全球各地的本地化经验和政策资源,将为萝卜快跑快速适应不同市场法规提供支持。
同时,通过 Uber 平台逐步引入无人驾驶服务,而非突然替代有人驾驶,也有助于公众逐步建立对技术的信任。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合作还可能创造新的商业模式。除 Robotaxi 外,Uber 业务还涵盖配送和货运,这为萝卜快跑技术应用于无人配送、自动驾驶卡车等领域留下想象空间。
百度与 Uber 未来可能共同探索订阅制、按需付费等创新模式,进一步丰富自动驾驶的商业变现路径。
结语
当萝卜快跑在迪拜沙漠中穿过沙尘暴,当 Uber 用户于东京街头轻点手机呼唤一辆没有方向盘的汽车,这场始于中国企业技术突围的变革,已演变为全球出行文明的进化。
百度与 Uber 的联手,不仅将中国自动驾驶推上世界舞台,更提前揭开了 2030 年 Robotaxi 万亿市场的竞逐序幕。
然而激战未歇,特斯拉 Robotaxi 正疾驰向旧金山湾区,政策高墙与公众信任仍是横亘前的路障。唯一确定的是,当 " 轻资产远征 " 遇上 " 纯视觉豪赌 ",人类出行史的拐点,此刻正由东方技术力量加速推动向前。
【如需和我们交流可后台回复 " 进群 " 加社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