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候科技 17小时前
“H20恢复”利好有多大?腾讯与阿里的战略差异,云大厂的收入与资本开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对于关注中国科技巨头的投资者而言,近期英伟达计划恢复对华供应 H20 芯片的消息无疑是市场焦点。然而,摩根大通的最新分析为这股热情浇上了一盆冷水:这虽是增量利好,但远非 " 游戏规则的改变者 "

据追风交易台消息,7 月 16 日摩根大通发表研报指出,在这场 AI 竞赛的初期,阿里的 " 卖铲 " 模式似乎能更快地为股东创造财务回报,而对腾讯来说可能短期利空。此前 7 月 15 日,高盛发表的研报则预计阿里和腾讯的资本开支将在 2025 年第二季度触底,并在下半年开始环比复苏

摩根大通认为,投资者不应过分高估 H20 恢复供应对云厂商收入的直接提振作用,而应更深入地审视各家公司的 AI 战略、资本开支计划以及其对利润率的实际影响:

短期财务影响分化显著: 由于战略路径截然不同,该消息对阿里巴巴构成短期利好,但对腾讯却是短期利空。阿里作为 " 卖铲人 ",其 AI 投资能更快地通过云服务变现;而腾讯聚焦于免费的 AI 应用开发,巨大的资本开支和运营成本将直接侵蚀其短期利润率。

资本开支(Capex)是关键情绪指标别指望云厂商收入会因此暴增,真正的看点在于资本开支的稳步增长。摩根大通预测,继 2024 年的囤货热潮后,2025 年行业资本开支增速将放缓,但仍将保持稳定增长,这是塑造投资者对该行业信心的核心财务指标。

需求并未 " 指数级 " 爆发: 市场对 AI 算力的真实需求是 " 温和增长 " 而非 " 指数级爆发 ",尤其是在缺乏原生 AI 杀手级应用的外部公有云客户中。因此,芯片供应的恢复不会立刻转化为云厂商收入的大幅上修。

战略分化:阿里的 " 卖铲人 " VS 腾讯的 " 应用开发者 "

尽管阿里和腾讯都涉足对外销售算力和对内开发 AI 应用,但两者的战略重心存在本质区别,这直接导致了 H20 恢复供应对其财务影响的差异。

摩根大通认为,H20 的恢复供应对阿里而言是积极的,有助于其更好地服务外部开发者,而在 AI 发展的早期阶段,阿里的 AI 投资回报率应高于腾讯

" 卖铲人 " 阿里巴巴:

阿里更倾向于扮演 AI" 淘金热 " 中的 " 卖铲人 ",追求短期财务回报最大化,其 AI 资本开支可以通过其盈利的云业务直接变现,转化为云收入

这种 " 云优先 " 的策略意味着,投资 AI 能带来虽不显著但却增量的利润。预测阿里云在 2026 财年的收入增长为 22%

数据显示,腾讯的元宝 APP 月活跃用户从 2024 年 12 月的 290 万,飙升至 2025 年 3 月的 4200 万,并在 6 月稳定在 4000 万左右,跻身行业前三。同时,腾讯还将元宝内嵌至微信、腾讯文档和 QQ 浏览器等生态系统中。

研报指出,腾讯构建 AI 生态的策略长期来看是有利的,但目前由于这些 AI 功能均免费提供给用户,其巨大的算力消耗和运营投入在短期内对公司损益表是负面的:

" 应用开发者 " 腾讯:

腾讯着眼长期但牺牲短期利润,战略重心是成为一名 " 生成式 AI 应用开发者 ",优先满足内部 AI 应用的需求,而非外部客户

预计 AI 资本开支将在 2025 年造成约 2 个百分点的利润率稀释。其计算机及其他运营设备的折旧占总收入的比重,将从 2024 年的 2.9% 跃升至 2025 年的 4.5%,这意味着在没有直接变现手段来弥补的情况下,仅折旧一项就将带来 1.7 个百分点的利润率负面影响。

预计 AI 运营开支(Opex),包括人才招聘(如未来 3 年提供 2.8 万个实习岗)和用户获取成本(据报道仅 2 月份元宝 App 的营销费用就达 2.81 亿人民币),预计将对 2025 年的利润率产生另外 1 个百分点的冲击。

资本开支展望:增速放缓,但仍是核心观察指标

资本开支是衡量云厂商 AI 投入决心的关键。

摩根大通预测,在经历了 2024 年下半年的囤货高峰后,2025 年行业整体的资本开支增速将会放缓:

阿里巴巴:预测 2026 财年(截至 2026 年 3 月)的资本开支将达到 1090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25%。阿里在最近一个季度报告了 160 亿人民币的资本开支,摩根大通认为其全年计划正在稳步推进。

腾讯:预计其 2025 年资本开支将达到 940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22%。

而高盛的预测则提供了更细化的时间节奏,预计阿里和腾讯的资本开支将在 2025 年第二季度触底,并在下半年开始环比复苏。

这与摩根大通的年度增速放缓判断并不矛盾,反而共同描绘出 " 先抑后扬 " 的年度开支图景。

利好有限:芯片供应恢复并非 " 游戏规则改变者 "

摩根大通明确指出,市场不应将英伟达 H20 芯片的恢复供应视为中国生成式 AI 发展的重大转折点。

首先,由于大型云服务商在过去几个季度已大量囤积 AI 芯片,4 月初宣布的 H20 限制措施并未在行业内造成普遍的供应紧张

其次,自 2025 年 1 月 DeepSeek 大语言模型发布以来,市场对 GPU 算力的需求和 AI 功能的消耗呈现出 " 温和增长 " 态势,而非大众想象中的 " 指数级增长 "。这种温和的需求增长主要源于公有云的外部客户。

摩根大通观察到,真正大量用 GPU 跑 AI 的头部公司(如字节、腾讯、百度),他们用的是自己买的 GPU,而不是租公有云的 GPU。所以这些 GPU 需求虽然真实存在,但不会变成阿里云、腾讯云等云服务商的 " 收入 "。

而公有云的外部客户,大多是中小型 AI 应用开发者,尽管广泛采纳了生成式 AI,但其消耗增长相对平缓。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腾讯 阿里 ai 摩根大通 芯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