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财经》电鳗号 / 文
1074 万元罚单如一记警钟,敲响在中国太保的发展之路上。罚单背后,折射的不仅是具体业务操作的失范,更对行业起到警示作用。
7 月 11 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因存在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备案的保险条款、费率,投保信息管理不规范,报送的报告、数据不准确等违法违规行为,中国太保旗下核心子公司太保产险、太保寿险及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 1074 万元。
公告显示,因存在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备案的保险条款、费率,投保信息管理不规范,报送的报告、数据不准确等违法违规行为,太保产险被警告并罚款 472 万元,安徽分公司被罚款 30 万元,河南分公司被罚款 50 万元,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共计 99 万元。
与此同时,同样因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备案的保险条款、费率,给予投保人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报送的报告、数据不准确等问题,太保寿险也被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警告并罚款 353 万元,相关责任人一同被警告并罚款共 70 万元。上述罚款项合计,太保产险、太保寿险及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 1074 万元。
相关媒体报道称,数据显示,2025 年前五月,太保产险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 923.82 亿元,同比仅增长 0.5%。2025 年一季度,中国太保实现营业收入 937.17 亿元,同比减少 1.79%; 净利润 96.27 亿元,同比减少 18.13%。
此外,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太保合计实现保险服务收入 695.50 亿元,同比增长 3.9%。其中太保寿险实现保险服务收入 209.80 亿元,同比仅增长 0.6%; 太保产险实现保险服务收入 477.41 亿元,同比增长 4.8%。
破局之道在于构建 " 合规即竞争力 " 的新型发展范式。中国太保需要将此次处罚转化为制度再造的契机,建立贯穿产品设计、销售服务、理赔管理的全流程合规体系。在数字化转型中植入合规基因,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业务可追溯、风险可预警、责任可认定。只有将合规要求内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严监管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增长。
《电鳗财经》将继续关注后续发展。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