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 7 月 17 日讯(记者屠俊)近日,华中地区最大的民营口腔医疗服务提供商大众口腔(02651.HK)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7 月 9 日,大众口腔挂牌港交所,发行价为 20 港元 / 股,不过,按照 7 月 19 日,收盘价为 17.4 港元 / 股,跌破发行价。
就在大众口腔上市前不久,多家原始投资机构,包括中信证券投资、中元九派、致道资本在内的 6 家 B 轮投资者几乎以 " 平价退出 "。
虽然医疗界有 " 金眼科、银牙科 " 之说,但从大众口腔财报显示,2024 年其业绩出现下滑。业务构成方面,大众口腔主要有三大业务板块:综合牙科诊疗服务、口腔种植服务和口腔正畸服务。
此前在牙科行业,种植牙和正畸为两大高利润项目,不过随着种植牙集采落地,几乎对整体市场形成颠覆性影响,从终端价格来看,过去动辄上万的种植牙现在普遍降到 5000-7000 元,降幅超过 50%,在极大惠及患者的同时,牙科连锁企业也面临阵痛。
老股东在 IPO 前夕几乎平价退出,种植牙利润受集采冲击
2024 年 9 月,即 IPO 递表前 2 个月,大众口腔的多家原始投资机构,包括中信证券投资、中元九派、致道资本在内的 6 家 B 轮投资者,以总价 1.21 亿元将所持的 837.93 万股股份全部回售给大众口腔,回购价为每股 14.47 港元。此次退出后,仅剩 3 名个人投资者(李臻、陈巍、王宏)持有少量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回购价 14.47 港元 / 股与 2021 年 B 轮融资入股成本 14.50 港元 / 股几乎持平,相当于投资者持有 3 年未获利。
至于投资机构急于 " 平价退出 " 的原因,根据招股书披露,大众口腔与 B 轮投资者签订了对赌协议,核心条款包括:若公司未能在 2024 年 12 月 31 日前提交上市申请,或出现重大经营风险、管理层诚信问题等,投资者有权要求赎回股份。
有业内人士猜测,大众口腔首次递表时间为 2024 年 11 月,临近对赌截止日,投资者可能因担忧时间紧迫或上市不确定性而选择提前退出。而对赌协议,其业绩隐忧与所面临的行业压力或许是机构退出更关键因素。
2024 年,大众口腔营收同比下滑 7.9%,从 2023 年同期的 4.42 亿下滑至 4.07 亿元,同比下滑 7.87%;归母净利润则下滑了 14.28%,毛利率降至 37.42%。
大众口腔是一家在华中地区运营的民营口腔医疗服务提供商,目前,大众口腔在湖北、湖南两省拥有 92 家口腔医疗机构,包括 4 家医院、80 家门诊部和 8 家诊所。所有机构统一使用 " 爱尚大众口腔 " 品牌,主要位于社区或社区附近。据悉,大众口腔计划未来五年在华中地区新建 80-100 家新机构,并收购 40-65 家机构。
业务构成方面,大众口腔主要有三大业务板块:按照 2024 年营收,综合牙科诊疗服务,占比约 53%、口腔种植服务占比约 28%、口腔正畸服务占比 18%。
其招股书中显示,随着集采政策实施以及该政策带来的下行定价压力下的激烈市场竞争,2022-2024 年间,大众口腔种植牙服务价格三年降幅超 30%,从 8460 元 / 颗降至 5767 元,利润空间被压缩,正畸服务平均单价也从 627 元降至 510 元。但是价格的下降并未换来量的明显提升,2024 年种植牙数量比 2023 年减少 430 颗,为 20055 颗;口腔正畸服务就诊人次 2023 年为 140143,2024 年为 145252,基本持平,降价未能转化为快速增长。
头豹研究院医疗行业分析师吕佳睿向蓝鲸新闻表示,集采政策对种植牙市场的冲击可以说是颠覆性的,它直接打破了行业长期以来的高价模式,将整个产业链的利润空间压缩到一个更透明的区间。从终端价格来看,过去动辄上万的种植牙现在普遍降到 5000-7000 元,降幅超过 50%,这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支付门槛,理论上会刺激需求增长,尤其是之前因价格犹豫的中老年群体。
" 但对牙科连锁企业来说,这种价格跳水带来的阵痛非常明显,过去种植牙业务往往是利润支柱,毛利率可能高达 60%~70%,而现在可能直接腰斩。短期来看,许多中小型诊所可能会因为现金流压力被迫退出市场,而头部连锁机构虽然可以通过规模化运营和多元化服务(如正畸、美学修复)来缓冲冲击,但整体利润率的下滑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吕佳睿指出。
开在社区边上的口腔品牌,社交媒体上多位消费者投诉
那么相对于公立医院牙科来说,民营牙科诊所是否有市场?
对此,吕佳睿认为,从患者选择动机来看,中老年患者往往更信赖公立医院,这不单单是出于对 " 老字号 " 的信任,更因为公立医院在复杂病例处理上确实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比如全口义齿修复、颌面外科手术这类技术要求高的治疗,公立医院的多学科协作优势就非常明显。同时,医保报销的便利性也是重要考量,特别是对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群体。而私立口腔机构则敏锐地捕捉到了消费升级带来的新需求。他们不仅仅提供治疗,更打造了一种融合医疗与生活美学的服务体验。
公立医院的专家资源和专业度或许是让患者更愿意选择的关键因素。事实上,蓝鲸新闻发现在社交平台上,多位患者对大众口腔的服务产生不满,反映问题包括过度医疗和治疗过程中更换医生等。
图片来源:社交媒体截图
有患者反映去年六月在大众口腔连锁店补牙,后出现感染等症状,医生说需要根管治疗,而去武大口腔医院后医生认为没有必要根管,只需要补牙就行。
在客户数据方面,2022-2024 年,大众口腔总客户数分别为 27.6 万、29.7 万和 28.4 万;总就诊人次分别为 70.9 万、76.9 万和 74.9 万。2024 年新客户数从 2022 年的 16.8 万降至 15.1 万,但 2025 年第一季度新客户环比增长 3% 至 3.75 万名。
整体行业来看,中国口腔医院正在面临阵痛期。
根据《口腔医院近五年倒闭情况综合分析(2020-2025)》报告,中国口腔医疗机构数量从 2015 年的 64100 家增至 2023 年的 102400 家,但 2024 年出现显著收缩。仅 2024 年上半年,全国有 12000 家口腔门诊倒闭(数据待核实但趋势明确),武汉、天津、上海等地连锁品牌集中爆雷,单案例涉及患者超 500 人、资金损失近千万元。截至 2025 年 4 月,行业倒闭率预估达 30%,远超服务业平均水平。
但此背景下,大众口腔却选择逆势扩店,大众口腔此前透露,大众口腔计划未来五年在华中地区新建 80-100 家新机构,并收购 40-65 家机构。
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连锁机构而言,最大的战略考验是如何在规模效应和医疗质量之间找到平衡点。某些连锁品牌在扩张过程中出现 " 麦当劳化 " 倾向,过度标准化导致医疗品质下降;另一些则陷入 " 小而美 " 的困境,难以突破增长瓶颈。
" 牙科诊所未来的发展实际上折射出中国医疗服务体系转型的大趋势。行业正在经历从‘医疗商业化’到‘商业医疗化’的质变过程。过去二十年,牙科诊所更多是套用商业机构的运营模式,追求快速扩张和高利润回报;而现在则必须回归医疗本质,在保证专业性的前提下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型。这种转变不是简单的经营策略调整,而是整个行业价值取向的重构。" 吕佳睿认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