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 昨天
兰州以“清凉经济”打造西北避暑新标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兰州中山桥及夜游黄河成为游客热门打卡景点和游览项目。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陶奕冰 摄

兰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区。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超 摄

兰州老街音乐喷泉吸引游客嬉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陶奕冰 摄

□编者按

盛夏时节,当全国多地持续高温," 火炉 " 模式不断升级之际,兰州却以独特的地理禀赋与城市气质,为市民和游客营造出一方清凉天地。黄河穿城而过,南北两山葱郁如屏,夏日平均气温较同类城市低 3 至 5 ℃,这份 " 天然空调 " 的厚爱,既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更是一座城市文旅发展与人文关怀的鲜活写照。

日前,中国气象局发布 16 条全国避暑路线,其中," 陇秦山水 · 古道西风 " 这条线里,兰州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实打实的清凉生态稳稳占据了国家级推荐名单 C 位,也让兰州成为了全国游客心里排名前列的避暑游目的地。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深入探索 " 避暑胜地 · 兰州 ",带您解锁这座西北重镇的消暑密码,看兰州如何从单一观光走向全域旅游,将气候资源转化为经济动能,以清凉为媒,书写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的生动答卷。

游客感受 :" 我在兰州很凉快 "

今年入夏以来,兰州凭借其迷人的黄河风情线和凉爽的晚风,成为游客的热门选择。特别是每当夜幕降临后,城市褪去了白天的炎热,河水与花草的清香交织,让人心旷神怡。这令许多初次踏足兰州的游客都禁不住惊叹,原来兰州不仅以一碗誉满全球的牛肉面闻名,更拥有如此绚丽多彩、清凉宜人的黄河风情线。

傍晚时分,南京游客刘娟站在兰州中山桥头,一阵裹挟着黄河水汽的凉风拂过面颊,她忽然理解了为何这座城市会被游客称为 " 西北避暑天堂 ",一时间禁不住感叹:" 来到兰州,这夏夜的风瞬间便吹散了淤积于身心已久的暑气,黄河水裹着古城千年的质朴,连呼吸都透着瓜果酿的醉意。"

数日前,一场酣畅淋漓的雨后,有游客举着屏幕上显示着实时气温 24 ℃的手机,兴奋地对着镜头大喊:" 终于逃离 40 ℃的火炉了,你们看,我在兰州很凉快!" 这一刻,兰州实现了一场与全国游客充满惊喜的 " 清凉之约 "。

" 今年暑期,兰州市文旅市场活力满满,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热捧这座避暑胜地,他们纷纷在网上分享自己的舒心避暑游,无数的留言‘我在兰州很凉快’就是最生动的注解。" 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毛玉铎告诉记者," 如今,避暑游已成为兰州文旅发展的新增长极,不仅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更重塑了城市形象、推动了产业升级、促进了区域协同。未来,兰州将进一步挖掘气候优势,深化文旅融合,打造‘清凉经济’标杆,让‘我在兰州很凉快’成为全国游客的共同记忆,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如今,凌晨时分的兰州,各处的特色夜市依然人声鼎沸;黄河岸边的船坊里,举着三炮台自拍的游客络绎不绝。在 " 火炉城市 " 越来越多的当下,清凉之都成为兰州文旅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夏日兰州对游客的吸引力既来自自然馈赠,更得益于主动作为。

天然优势 : 夏季平均气温 18.4 至 22.2 ℃

兰州地处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城区海拔约 1520 米。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兰州 " 向北 "" 向高山 " 的优越避暑条件。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兰州,年平均气温 10.3 ℃,夏季平均气温更是在 18.4 至 22.2 ℃之间 。

记者从我市气象部门了解到,兰州夏天的高温天极为短暂,这是很多城市无法超越的天然优势。比如,气象部门把最高气温大于 35 ℃的日子称为炎热日,兰州平均每年只有 2.8 天,而济南有 24.1 天,重庆更是长达 33.8 天。就算偶尔出现 34 至 36 ℃的高温,由于持续时间短,午后相对湿度小,天气热而不闷。人们只要往绿荫下一站,或者待在室内,燥热感便会瞬间消散。

而且,兰州昼夜温差较大,白天阳光明媚,夜晚凉爽宜人,不需要整晚开着空调,就能享受舒适睡眠,真是怕热人士的福音。

兰州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为景区提供定制化气象服务,包括小时级分区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预警、气候舒适度指数预报及最佳游览时间推荐等。同时,将在相关景区布设自动气象站,实时监测景区内的气温、湿度、风速、风向、气压、降水量等气象要素,为游客提供 " 看得见 " 的安全感。

多措并举:将 " 自然凉 " 转化为 " 经济热 "

记者了解到,在兰州市文旅局的精心谋划和积极推动下,我市各大景区正在依托生态、文化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避暑游,诸多防暑消夏产品在政策红利助推下广受欢迎。同时,今年以来避暑游的快速升温也正在不断拓展城市夜间多元业态,不断激发消费潜力,有力带活了 " 避暑经济 "。

目前,我市正在以黄河风情线为轴心,全面整合南北两山生态资源与近郊乡村田园,科学构建差异化避暑布局,旨在形成 " 避暑 + 文化 "" 避暑 + 康养 "" 避暑 + 演艺 " 等丰富业态集群,强化产品体验创新,为广大游客量身打造最舒心的 " 清凉 +" 融合场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紧抓避暑优势,推动我市文旅产业从 " 资源依赖 " 向 " 体验经济 " 转型,市文旅局正在积极打造 " 我在兰州很凉快 " 全新旅游名片,将在全市范围以醒目的方式标注 " 清凉 " 打卡点,生动、直观展示实时温度,以亲切、自然的温度描述彰显贴心、舒适的情感体验。如此一来,游客的体验可通过社交平台传播,形成 " 网红打卡 " 效应,进一步将 " 凉快 " 延伸至视觉、触觉等多维感知,力求让游客产生 " 来了就不想走 " 的共鸣。

" 兰州兼具‘高原凉爽’与‘黄河风情’双重优势,但当前避暑宣传多聚焦单一维度,缺乏对温度舒适度、体感清凉感的具象化表达。" 毛玉铎告诉记者:" 因此,我们希望用游客最容易接受的方式,直击游客夏季核心需求——逃离高温,以‘凉快’为记忆点,强化兰州区别于周边城市的差异化优势,形成独特品牌认知。"

" 紧抓避暑优势是兰州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突破口。" 他说 :"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清凉兰州’为核心载体,以‘清凉 + ’融合产品为抓手,以品牌化 + 精细化运营为路径,进一步挖掘特色资源、提升服务能级,将‘自然凉’转化为‘经济热’,全力将兰州打造为西北避暑旅游首选目的地,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超

来源:兰州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兰州 西北 黄河 中山 桥头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