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结束的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上,中车长客强势吸睛。这支高铁 " 梦之队 " 携 CR450BF 动车组、超导电动高速磁浮样车、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技术提升列车、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等产品实车参展,成为令人瞩目的焦点。
回顾来时路,筚路蓝缕,中车长客白手起家创多个第一!
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列地铁、第一组动车组,相继制造出我国第一列铝合金地铁、不锈钢地铁、单轨列车、低地板轻轨、直线电机车、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等轨道交通装备。
1959 年,中车长客生产出第一辆铁路客车。
1967 年,独立自主研制出新中国第一列地铁列车,成为地铁的摇篮。
1985 年,提能 33.8%,新造客车达 910 辆,奠定了在中国铁路客车市场半壁江山的特殊地位。
1989 年,生产 168 辆国际招标车,开创了中国 25 型铁路客车研发的新时代。
1969 年,DK1 型地铁车辆在首都亮相。中车长客供图
2015 年 7 月 1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车长客作出重要指示:高铁是我国装备制造的一张亮丽的名片,成为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 " 抢手货 ",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要把装备制造业作为重要产业,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奋力抢占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大国和强国。
殷殷嘱托,见诸于行。
曾经,绿皮车是许多人对出行的记忆。车轮碰撞轨缝产生的 " 咔嗒 " 声,伴随着许多人的回忆。
如今,复兴号高速动车组驰骋在祖国大地。" 说走就走 " 不再是梦想,人们的出行半径随着 " 高铁经济圈 " 的扩大而延伸。
这样的改变,离不开中车长客的改革与创新。
近年来,从助力 " 一带一路 " 建设的跨国互联互通动车组,到服务于北京冬奥会的 " 瑞雪迎春 " 京张高铁智能动车组,再到最新的 CR450 动车组样车,一批批轨道客车正从高速向智能化实现跨越发展,为我国铁路的历次提速提供了装备支撑。
十年间,中车长客深度掌握轨道交通客运装备列车网络等 60 余项核心学科技术,在碰撞吸能、振动噪音、超导技术、轻量化等方面取得实质进展。
中车长客的每一个 " 首次 "、每一步 " 前行 ",都标注着吉林制造的发展新高度。
2024 年 3 月 21 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成功完成时速 160 公里满载运行试验,标志着氢能在轨道交通领域应用取得新突破。
2024 年 12 月,包括 CR450AF 和 CR450BF 两列样车的 CR450 动车组样车正式发布。时速 400 公里、能耗降低大于 20%、制动距离小于 6500m…… 这组关于 " 全球最快高铁列车 "CR450 动车的数字,展示着中国铁路自主创新的技术突破成果。
不久前亮相世界高速铁路大会的我国首辆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最高运营时速达 600 公里。这一成就不仅展示了我国在高速磁浮技术领域的实力,更预示着未来交通速度的新篇章即将开启。
一项项技术突破的背后,离不开自主创新。
中车长客搭建了以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高速列车本构安全技术铁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更高速动车组系统集成铁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平台,助力中国高铁逐步从全国走向世界。
从时速 35 公里的老旧客车,到时速 350 公里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
从奠基立业、自主创新,到建成全球先进的轨道客车装备制造基地之一,
如今的中车长客的产品先后进入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列列轨道客车以更智能、更绿色、更人文的姿态驶向世界,
如今的中车长客,让中国高铁这张 " 国家名片 " 愈发闪亮。
来源:吉林发布
编辑:古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