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 07-23
海欣食品上半年业绩亏损加剧,传统业务萎缩,预制菜增长难掩结构失衡隐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证券之星 吴凡

近两年,伴随消费市场景气度下降、冻品行业竞争加剧以及传统经销模式承压,多家速冻食品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乏力。证券之星梳理发现,2024 年,仅行业龙头安井食品 ( 603345.SH ) 业绩呈现小幅增长,其余上市公司三全食品 ( 002216.SZ ) 、广州酒家 ( 603043.SH ) 、千味央厨 ( 001215.SZ ) 、海欣食品 ( 002702.SZ ) 及惠发食品 ( 603536.SH ) 的归母净利润均呈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海欣食品降幅高达 1727.37%,不仅大幅超过行业内其他公司,还创下其上市以来的最大同比降幅。​

营收承压之下,费用高企是公司 2024 年业绩由盈大幅转亏的主因。而今年上半年,受子公司福建长恒费用同比上升、产能未充分释放及新品销量尚未形成规模的影响,叠加公司持续加大市场投入,最终导致上半年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 1600 万元至 2100 万元,同比下滑 25.34%-64.51%;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 2100 万元至 2800 万元,同比下降 22.06%-62.75%。2024 年以来,公司股价累计跌幅已超 29%。​

多品牌新品收入贡献承压​

海欣食品的核心产品为速冻鱼肉制品和肉制品,辅以速冻米面制品、常温鱼肉及肉制品、速冻菜肴制品等。但作为公司业务根基的速冻鱼肉制品和肉制品,近年收入持续萎缩,从 2020 年的 14.35 亿元降至 2024 年的 10.52 亿元。公司营收增速从 2021 年起 " 换挡 " 至个位数,此后始终未能回升至双位数水平。​

事实上,海欣食品很早就意识到,仅依靠传统鱼丸、肉丸等品类难以打开业绩增长空间。且由于公司收入呈现季节性特征,每年第二季度为销售淡季,第四季度为销售旺季。为提升淡季收入规模,公司需要改善产品结构以弥补淡季收入不足。​

证券之星注意到,2021 年起,海欣食品将部分业务重心转向速冻预制菜。2022 年,公司速冻菜肴制品实现收入 1.62 亿元,同比骤增 1334.35%,成为当年盈利扭亏为盈的重要原因。​

不过,预制菜业务收入的大幅增长也与其 2021 年基数较低有关。2023 年至 2024 年,速冻菜肴制品收入分别达 3 亿元和 4.83 亿元,同比增幅为 84.47% 和 61.11%,增速已逐步回归常态。​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增长部分得益于 2023 年 4 月公司对东鸥食品 51% 股权的收购。东鸥食品主营速冻菜肴制品,已在高端海洋水产预制菜领域形成布局。​

但预制菜业务高速增长的背后潜藏着多重隐忧。​

首先,公司近两年的新品增量,尤其是预制菜新品,主要依赖东鸥食品。2023 年和 2024 年,其新品 SKU 分别增加 1015 个和 1223 个,对应新品收入达 1.1 亿元和 1.39 亿元;反观公司其他品牌,同期合计新增新品仅 494 个和 485 个,不仅数量差距显著,新品收入占比也远低于东鸥食品。​

以 2024 年为例," 东鸥 " 新品收入连续两年突破亿元,而主品牌 " 海欣 " 的新品收入却从 2023 年的 1.29 亿元降至 0.97 亿元。新品类销量未能形成规模效应,导致业绩未达预期,这也是海欣食品 2024 年及今年上半年亏损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难看出,公司新品增长存在结构失衡:过度依赖东鸥食品的贡献,主品牌及其他品牌新品拓展乏力。这种单一依赖模式下,若东鸥食品的新品增长遇阻或 SKU 转化效率下降,公司整体新品业绩将面临更大压力。同时,主品牌 " 海欣 " 作为业务根基,其新品收入下滑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核心竞争力弱化。

多基地产能利用率不足

新品结构失衡的背后,是产能布局与市场需求的错配。

证券之星注意到,海欣食品各生产主体的产能利用率呈现显著分化。2023 年至 2024 年,东鸥食品产能持续超负荷运转,利用率分别达 113.6% 和 118.2%;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其他生产主体产能普遍不饱和—— 2024 年整体产能利用率仅 65.06%,其中设计产能 6.71 万吨的东山腾新利用率为 68%,而生产主体海欣食品及福建长恒的利用率更分别低至 48.04% 和 49.57%。​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曾于 2022 年 10 月推出定增预案,计划募资不超过 5.2 亿元用于 " 水产品精深加工及速冻菜肴制品项目 ",彼时公司称,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增长,产能不足制约了规模扩张。该项目原计划 2024 年 12 月完工,达产后将新增 2.5 万吨速冻菜肴制品、7.5 万吨鱼糜 / 肉制品及 2000 吨大豆拉丝蛋白产能。​

但若按原计划投产,在现有产能已存在闲置的背景下,7.5 万吨新增传统制品产能恐面临消化难题,且产能扩张将直接推高固定成本,折旧、人工及管理费用大概率同比攀升。为此,公司于 2024 年 11 月公告称,因部分设备尚未完成采购与调试,将项目延期至 2025 年 12 月。​

另据证券之星发现,子公司福建长恒虽于 2024 年下半年投产,但因产能未充分释放叠加费用同比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公司业绩压力。​

此外,尽管近年预制菜业务保持增长,其毛利率却从 2022 年的 23.30% 骤降至 2024 年的 9.97%,公司整体毛利率亦从 22.45% 下滑至 18.52%。​

对于 2025 年的发展,海欣食品在年度业绩说明会中表示,将通过成本控制、效率提升,明确市场定位与品牌建设,优化产品毛利结构、提质增效等举措改善业绩。不过,在上半年已确认亏损的情况下,下半年能否扭转颓势,证券之星将持续关注。​ ( 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吴凡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证券之星 海欣食品 上市公司 元和 福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