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持续高速扩张之后,逐步进入深度调整期。政策驱动减弱、市场竞争加速、用户需求理性化,叠加技术迭代加速,行业正经历一场结构性洗牌。在这场洗牌中,一个原本被贴上传统车企标签的品牌,却悄然完成了从 " 追赶者 " 到 " 领跑者 " 的跃迁——一汽奔腾。
这一论断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实打实的销售数据及远高于行业的增速。今年上半年,一汽奔腾整车销量达到 87517 辆,半年度销量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 43%,超行业增速近 3 倍。其中,新能源产品销量达 72552 辆,同比增长近 3 倍,渗透率也达到 83%。在刚刚过去的 6 月份,一汽奔腾的纯电产品交付量达到 1.58 万辆,进入行业前十。
这份成绩是建立在行业整体增速放缓、部分头部新势力失速、资本趋于理性、用户更加务实的背景下," 含金量 " 可想而知。
就此,不少行业人士认为,这不仅代表着一汽奔腾转型的阶段性胜利,更意味着其已从传统燃油车品牌真正蜕变为一家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新能源车企。
此时外界关注的焦点是:奔腾的 " 含金量 " 到底是如何炼成的?对于目前的新能源汽车竞争格局有何影响?
1
精准卡位:
细分市场 " 打爆款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 693.7 万辆,同比增长 40.3%,新能源汽车新车渗透率达 44.3%。但在这组看似亮眼的数据背后,是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产品同质化严重、用户需求分化的现实。
有含着 " 金钥匙 " 出生的豪华新势力品牌以高调姿态入局,却在资金链的紧绷中倒在决赛圈之前;有被市场寄予厚望的车企因内部管理混乱、资金运作失误而暴雷,最终 " 原地解散 " 留给市场无限唏嘘;还有曾凭借创新技术独树一帜、引领潮流的先锋车企,却因市场策略失误、产品定位偏差而逐渐失去竞争力黯然退场……
在这样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一汽奔腾选择了一条 " 稳扎稳打 " 的路径:以产品为核心,以用户为中心,从而精准卡位细分市场。
其首款纯电小车奔腾小马一出道就自带流量,上市首年交付突破 10 万辆,为一汽奔腾拿下绝佳开局;随后,在成功的转型战略与技术的双重赋能之下,一汽奔腾多款新能源车型上市即爆款。全新推出的新能源序列——奔腾悦意,以及两款车型悦意 03 和 07 接连登场。
3 月,悦意序列首款车型、越影平台首发车型奔腾悦意 03 正式发布。目前单月订单稳定在 5000 台以上,成为紧凑级 SUV 赛道上的一匹 " 黑马 ";紧随其后,中国一汽首款 BMP 超级混动 SUV ——奔腾悦意 07 于 5 月底上市,聚焦超大续航、超大性能、超大可靠三大核心用户价值,成为 " 电混 SUV 新标杆 ",并且在近期中汽中心开展的 2025 全域能效验证测试中,以远超官方标定数据的综合续航击碎用户的里程焦虑。
值得一提的是,奔腾悦意序列双子星的装甲电池均成功完成中汽中心 " 超国标 " 安全测试,上市仅三个月新车交付量强势突破 16000 辆,为一汽奔腾的新能源转型之路注入了强劲动力。
作为一汽奔腾全面转型新能源的核心载体,奔腾悦意不只造车,更在造一种 " 悦意的生活方式 "。刻在骨子里的 " 用户型 " 基因,让一汽奔腾深刻认识到,售前体验与售后服务已然成为品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为此,一汽奔腾建成 353 家 "Joy Feel" 悦意中心,并推出 " 三终身、两计划、一个家 " 的悦意 321 服务承诺,让用户购车养车更省心。这种 " 购车养车不绕路,服务就在家门口 " 的体验,成为一汽奔腾在用户心智中建立差异化认知的关键。
更重要的是,这种服务体系建设并非 " 空中楼阁 ",而是依托一汽集团的全国渠道网络与服务体系,具备快速复制与落地的能力。
从灵动便捷的微型小车,到时尚实用的 A 级纯电 SUV,再到性能卓越的 B 级电混车型,一汽奔腾在每一个细分市场,都以 " 标杆 " 的匠心悉心打磨产品。这种对于技术的坚持、对产品品质的追求以及对于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让一汽奔腾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赛道。
2
传统基因与新势力打法:
一汽奔腾的双螺旋战略
一汽奔腾的成功,本质上是传统车企转型的一次战略验证:不是放弃过去,而是融合过去与未来。
作为中国一汽旗下的品牌,一汽奔腾天然继承了一汽的造车底蕴,其新能源技术集群——越影平台、逐日动力、如意座舱等,正是基于一汽集团在底盘、动力、智能化方面的深厚积累。
同时,一汽奔腾也积极拥抱 " 新势力打法 ":快速响应市场、打造爆款产品、强化用户运营、构建技术朋友圈。
一汽奔腾的转型不是短期行为,更可以视为一场长期投入的系统工程。其规划的百亿研发投入,重点投入了电池、三电系统、智能化等核心技术领域。同时,依托中国一汽的资源协同,一汽奔腾在新能源技术、制造体系、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形成了 " 国家队 " 级别的综合能力。
如在制造端,一汽奔腾布局长春、盐城两大基地,形成年产能 40 万辆以上的智能制造体系;在研发端,其 " 两国四地 " 研发布局下,拥有超过 2 万名研发人员、1.6 万项专利储备,为长期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自主创新研发实力赋能下,一汽奔腾还赢得了多元圈层的积极口碑,如携手华为、宁德时代等行业领军企业打造 " 全新技术朋友圈 ",不断扩充丰富未来出行生态。
可以看到,凭借民族汽车品牌的担当,一汽奔腾在全球产业变革中锻造新质生产力的中国样本,为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3
写在最后
一汽奔腾上半年的爆发式增长并非偶然。从产品打磨到服务体系、从技术研发到品牌战略,一汽奔腾都走出了一条传统车企转型的 " 新路径 "。它没有盲目追求热点,也没有陷入 " 烧钱换市场 " 的陷阱,而是坚持技术驱动、用户导向、精准卡位的战略逻辑。
因为,在新能源汽车的 " 下半场 ",玩家们比拼的不再是资本和速度,而是产品力、体系力和可持续性。从这个角度看,一汽奔腾将传统汽车的历史底蕴与新势力的创新能力融合,为传统汽车品牌的转型升级树立了一个出色的 " 典范 "。
未来,随着在智能化、电池技术、用户生态等方面的持续深耕,一汽奔腾将不只是 " 新 ",而是有望成为新能源赛道的 " 长跑型选手 "。
© 投稿专线 微信:cyzqx2013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