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封关倒计时,零关税扩至 6600 项商品、加工增值 30% 免税入内地—— " 境内关外 " 新格局下,跨境电商迎来保税集货、免税转运、供应链重构的黄金窗口期。
如何抢先布局海南自贸港红利?8 月 15-17 日,2025 中国(广州)跨境电商交易会,亚马逊、SHEIN 等 40+ 平台现场解码海南机遇,助您在新贸易格局中占得先机。
2025 年 12 月 18 日,海南将正式启动封关运作,这场酝酿七年的制度试验,终于走到需要交卷的时刻。
节点选在这天,并非偶然——它与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日重合,改革开放的起点,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 " 全域启封 ",遥相呼应。
图源:新浪财经
所谓 " 封关 ",是指海南全岛将转化为 " 境内关外 " 的特殊关税区。通俗来讲,从这一刻起,海南岛在制度意义上将与中国内地做出分割:岛内流通享有零关税、低税率、高度便利的营商环境,而从海南流向内地的商品,则需依照现行进口管理制度申报、缴税。
一旦封关正式落地,零关税商品的覆盖范围将从 1900 项扩展至 6600 项,占全部税目的 74%;岛内加工增值 30% 以上的商品可免税进入内地市场,85 个国家公民可免签入境;政策受益主体也由企业扩大至事业单位、民间组织。
这意味着,海南将成为目前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甚至在某些领域对标香港、新加坡。
但要成为香港,光有政策不够,甚至远远不够。
从 " 窗口 " 到 " 试验田 "
中国对于海南的政策试验,早在 1992 年就已开始。彼时中央将海南省整体设为经济特区,岛内流传一句话:" 深圳是特区,海南是特区中的特区。"
图源:视觉中国
但三十年过去,海南始终没能形成稳定的制度红利转化路径。房地产泡沫、旅游价格乱象、产业基础薄弱,这些并不新鲜的问题,持续消耗着政策耐心,也掏空了市场的想象力。
而今天这个 " 封关 " 节点,是海南政策试验史上的又一次深水区突破。不同的是,这次不再是 " 局部先行 ",而是 " 全岛通盘 "。其背后的深意,在于为下一阶段的全国开放路线,提供制度可复制模板。
一个重要制度创新是 " 加工增值 30% 免关税 " 政策。其核心在于:若企业将境外原料运入海南加工,只要增值部分超过 30%,成品进入内地时即可免关税。这为 " 离岸制造、内销中国 " 打开了政策空间。
再如扩大商品税目范围和签证政策调整,也为跨境电商与数字贸易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流通通道。
在欧美贸易壁垒抬升的大背景下,海南正成为一个具备低税负与高通关效率的国际中转节点。
热潮之下的冷现实
但任何政策优势,都终将面临现实大考:能否聚集人才?能否承接产业?能否建构稳固监管机制?海南的答案,目前仍显稚嫩。
从数据来看,过去五年海南实际使用外资 1025 亿元,新设外资企业 8098 家,货物与服务贸易年均增速均超过 30%。
这些数据令人振奋,但也应看到其绝对值的局限性。海南的 GDP 总量仍未突破万亿元,整体经济体量仅为深圳的五分之一。
图源:Google
相比之下,香港、新加坡之所以能够支撑起 " 全球自由港 " 地位,背后是强大的中介服务能力、规则透明的法治环境与高度开放的金融体系。海南目前在这几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
但我们也不必一味苛责海南。毕竟它的使命从来不是成为 " 第二个香港 ",而是探索 " 本土版的开放模式 "。这也解释了为何此次封关政策,在关税让利之外,还包含了制度接轨:如事前备案转为事中事后监管、税收政策以消费型增值税为主导等。
写在最后
从制度设计看,海南已具备初步的 " 政策容器 " 能力;但从现实经济运行逻辑看,它尚未形成足够的 " 自循环生态 "。
真正考验海南的,不是封关那一天能吸引多少进口商品、免签游客,而是五年后,是否还能吸引产业留下来,资本留下来,更重要的是,人留下来。
长按 / 扫码添加
加入大数跨境卖家交流群
第一时间获取行业活动资讯
免费领取优质跨境资源
一站式广告开户 & 全球营销策划服务,支持 Google / TikTok / Facebook / Amazon DSP
扫码添加了解更多
扫码入群交流
扫码开户咨询
大数跨境精彩内容系列:品牌出海、爆品洞察、跨境焦点
大数精选
1
2
3
4
5
售价 2 万也能卖爆!这家国产电动车品牌年收 32 亿、畅销全球 52 国
欢迎关注大数,星标更好 :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