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药物界也有 " 名人堂 ",阿司匹林无疑是那位挂着金牌入选的常青巨星。自 1899 年问世以来,它横扫发热、头痛、关节痛、心梗防治等诸多领域,成为家喻户晓的常备药物。然而,这位 " 解热镇痛老将 " 并未止步于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揭示出它的 " 隐藏技能 " ——不仅在缓解痛风和代谢类疾病方面崭露头角,更在防癌领域悄然展现出强大潜力。
最近,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团队在《国际癌症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发表的一项研究 [ 1 ] ,再次将阿司匹林推上了热搜。这项覆盖逾百万中国人群、历时 20 年的大型队列研究显示,长期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不仅显著降低了癌症的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在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高发癌种中表现出特别突出的保护作用。服药时间越长,防癌效果越强,尤其是在坚持服用超过 10 年的人群中,防癌效更加稳固。
服药年头越久,防癌效果越强
这意味着阿司匹林长期使用可带来 " 累积式 " 的防癌效应。
此外,研究还进一步探讨了阿司匹林的起始用药年龄是否影响其防癌效果。结果表明,用药越早,防癌效果越明显。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 " 起步太晚 " 可能会削弱阿司匹林的潜在防癌收益。
研究者指出,低剂量阿司匹林的防癌作用主要通过抑制 COX-1 酶,间接降低 COX-2 表达,从而阻断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因子释放,干预肿瘤发展过程。除了影响 COX 通路外,阿司匹林还可通过抑制 NF- κ B 信号通路、激活 AMPK 抑制 mTOR,减少癌细胞的炎症驱动及增殖能力,并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癌细胞扩散与免疫逃逸风险。不过,阿司匹林并非 " 万能药 ",任何 " 提前干预 " 都需要在权衡出血等风险后谨慎评估。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提示,长期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多种癌症的发病风险,其中尤以使用超过 10 年者效果更为显著。并且,阿司匹林的预防性使用应尽早开始,甚至可在 40 岁左右启动。
生活方式糟也挡不住
阿司匹林的防癌本事
当然,仅凭一项研究还不足以将低剂量阿司匹林称作 " 防癌神器 "。好在,一项同样具有说服力的研究 [ 2 ] ,为这一观点提供了来自不同维度的有力补充。这项研究由哈佛公共卫生学院主导,发表于 JAMA Oncology,不仅再次证实了阿司匹林在预防结直肠癌方面的显著效果,还带来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发现:即便是生活方式糟糕的人群,阿司匹林依然能发挥 " 亡羊补牢 " 式的保护作用。
进一步的分析则揭示了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细节:生活方式越不健康的人,服用阿司匹林所获得的防癌收益反而越明显。研究者依据五个核心维度—— BMI、吸烟、饮酒、体力活动和饮食质量,对每位参与者进行生活方式评分,得分越低代表健康状况越差。
换句话说,阿司匹林在健康基础较差的人群中 " 补救 " 的空间更大。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体重和吸烟状况。研究表明,BMI ≥ 25kg/m ² 和中重度吸烟者是阿司匹林受益最多的两类人群。而当这些不良习惯同时出现,比如高 BMI、吸烟饮酒、不运动且饮食不佳,阿司匹林所展现出的防癌效应被进一步放大。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将观察期延长至 20 年,这种趋势依旧稳固——无论生活方式处于哪个等级,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者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始终低于未服用者。
不止防癌,还能挡住癌细胞 " 跑路 "
事实上,阿司匹林在癌症领域的妙用绝不仅限于预防阶段。除了降低新发癌症的风险,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它还能在癌症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保护作用,尤其是在抑制癌细胞扩散和转移方面。来自剑桥大学的研究团队一项发表于 Nature 的研究 [ 3 ] 表明 ,阿司匹林能够释放受血栓素 A2(TAX2)抑制的 T 细胞,激活人体免疫系统,狙击癌细胞的 " 迁徙计划 "。
众所周知,癌症死亡中约有 90% 源于转移,而该研究指出,阿司匹林通过靶向 TXA₂ -ARHGEF1 信号通路激活 T 细胞免疫反应,有效阻止癌细胞的扩散。具体来说,血小板释放的血栓素 A ₂会激活 T 细胞中的 ARHGEF1 蛋白,这个蛋白犹如免疫系统的 " 刹车片 ",抑制 T 细胞分泌多种关键细胞因子(如 IFN- γ、IL-2、TNF)并提升耗竭标志物 PD-1 的表达,从而削弱 T 细胞清除转移灶的能力。
通过基因敲除实验,研究团队发现缺失ARHGEF1 的小鼠对多种癌症转移展现出更强的抵抗力,包括 B16 黑色素瘤、LL/2 肺癌、MMTV-PyMT 乳腺癌和 MC38 结直肠腺癌。研究还锁定了 T 细胞作为关键靶点:当 T 细胞中缺失 ARHGEF1 时,其抗肿瘤功能显著增强。另一方面,TXA₂的稳定类似物 U46619 则通过 ARHGEF1 抑制 T 细胞活化,表明 TXA ₂正是 ARHGEF1 作用的 " 幕后操控者 "。
而阿司匹林作为经典的 COX 抑制剂,能阻断血小板生成 TXA₂。研究验证了阿司匹林通过降低 TXA₂水平,解除其对 T 细胞的抑制作用:给予阿司匹林的小鼠血清中 TXA₂代谢物明显减少,T 细胞活性得到提升,肺部转移灶数量也相应下降;如果补充 U46619 或敲除 ARHGEF1,则阿司匹林的抗转移效果将不复存在。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首次完整阐明了阿司匹林通过降低 TXA ₂水平,解除 ARHGEF1 对 T 细胞的抑制,增强 T 细胞多功能性,从而有效降低癌症转移风险的分子通路。
阿司匹林这种看似不起眼的白色小药片,竟还藏着狙击癌症的 " 秘密武器 "!从降低整体发病风险到拦截癌细胞的狡猾 " 转移计划 ",它们总能焕发新生,上演一出出意料之外的 " 逆袭 " 科学好戏。
仍需指出的是,研究 [ 1 ] 和研究 [ 2 ] 是观察性的,尚不能直接推断因果关系;研究 [ 3 ] 主要基于动物模型,在人类中的普适性仍需进一步验证。
参考资料:
[ 1 ] Lam A, Hao Z, Yiu K, Chan S, Chan F, Sung J, Tsoi K. Long-term use of low-dose aspirin for cancer prevention: A 20-year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of 1,506,525 Hong Kong residents. Int J Cancer. 2025 Jun 15;156 ( 12 ) :2330-2339. doi: 10.1002/ijc.35331. Epub 2025 Jan 18. PMID: 39825684; PMCID: PMC12008822.
[ 2 ] Sikavi DR, Wang K, Ma W, Drew DA, Ogino S, Giovannucci EL, Cao Y, Song M, Nguyen LH, Chan AT. Aspirin Use and Incidence of Colorectal Cancer According to Lifestyle Risk. JAMA Oncol. 2024 Oct 1;10 ( 10 ) :1354-1361. doi: 10.1001/jamaoncol.2024.2503. PMID: 39088221; PMCID: PMC11295063.
[ 3 ] Yang, J., Yamashita-Kanemaru, Y., Morris, B.I.et al. Aspirin prevents metastasis by limiting platelet TXA2 suppression of T cell immunity. Nature ( 2025 )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8626-7
撰文 | 木白
编辑 | 木白
●
●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立刻下载梅斯医学 APP!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