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Cars 23小时前
“厂二代”们的断舍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 厂二代 " 们,正在面临艰难的市场处境。

河东河西,果然十年就够。

故事的轮回,再一次像十年那样,也是六个字写下的决心。" 回归一个吉利 "。

曾推出过帝豪、全球鹰、英伦三个独立子品牌的吉利,在经历过短期的销量增长之外,曾陷入三品牌独立为战、分散资源、难以形成合力的困顿局面。2014 年,吉利当机立断,合并资源,回归一个吉利。

11 年后的今天,吉利再次喊出了 " 回归一个吉利 " 的口号,吉利汽车以 172 亿元的价格将极氪全盘收回,使其从纽交所退市成为全资子公司。要知道,作为一个在 2021 年才宣布成立的新品牌,极氪曾是吉利押注高端新能源赛道的最大筹码。

私有化被视为," 吉利一口‘吞下’极氪 ",是深化落实《台州宣言》的关键一步。

此话并没有错。

的确,在公告中,吉利汽车提及,此举 " 为了推动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协同,杜绝重复投入,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打造长期价值。"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走向品牌回归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 " 分兵作战 " 资源分散而导致的经济账,和打一场突围战所必要的资源聚焦之间的矛盾。

回归一个品牌,被视作是降本增效、应对盈利挑战的关键一步。背后也折射出了 " 厂二代 " 们正在面临艰难的市场处境。

被迫进行 " 断舍离 "

极氪是吉利的一次豪赌。

2021 年 3 月,吉利高层在杭州酒店内,用一个月时间敲定品牌命名、产品规划、供应链体系和销售渠道,等等。以大吉利体系为托举,极氪崛起很快。

但是,极氪的崛起,也导致了领克纯电项目被抽空、极星品牌错位,集团付出的资源代价巨大,原本平衡的沃尔沃 - 吉利 - 领克矩阵被打破,从平台到渠道再到定位,资源庞大,而分散。

集团内多个品牌进入自相竞争的 " 内战状态 ",也为极氪埋下了 " 退市 " 的伏笔。所以,吉利掌门人李书福在 5 月 7 日提到,"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我们将审时度势 "。

审时度势,李书福斩钉截铁,不想重蹈十年前的覆辙,以《台州宣言》为开始,回归一个吉利,整合技术优势,提高创新能力、盈利能力,持续创造长期价值,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集团。

与此同时,将极氪私有化,也是吉利对过去战略的反思与修正。其实,不仅仅只有吉利在审时度势,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进入 2025 年,越来越多中国车企悄然收缩品牌矩阵。

此前,比亚迪将多条品牌线合并为主品牌业务部门,奇瑞的重心,也有明确聚焦," 奇瑞 + 捷途 " 双品牌为主。

广汽集团也进行了战略调整,一个关键举措是将 B 端业务剥离出来打造独立品类,让埃安更专注于 C 端私人消费市场,昊铂坚守新能源高端定位。

上汽将荣威、飞凡品牌营销部门合并,成立 " 大乘用车板块 ",与智己汽车形成市场区隔和互补。为岚图背书的东风汽车也不甘落后,成立奕派科技,整合乘用车业务,形成更强的协同效应。

即便还未盈利的蔚来,也不得不进行战略收缩,决定三网合一,在内部组织架构上,要将乐道、萤火虫合并到蔚来中去。

这个局面,也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当初,吉利推出极氪,长安推出阿维塔,上汽推出智己,东风推出岚图等等 " 厂二代 ",彼时市场开始担心," 多品牌战略导致资源分散,难以协调 "。

当时,新能源市场一片大好之势,抢占地盘成为首要任务,任何不悦耳的担忧之音,都被屏蔽掉。" 抢占新能源风口 ",成为诸多车企唯一的目的。毕竟,没有及时登上新能源时代的大船,就等于没有上牌桌。

转型节奏慢一拍的各大合资品牌,就是前车之鉴。而且,彼时正是增量市场的时代。

在增量市场上,竞争策略比拼的是速度,搞多个品牌、多个车型,去抢占地盘,在快速增长的不同细分市场全面开花。

但是,不悦耳的声音,并不会随着趋势的发展而自动散掉。就像燃油车时代未能解决的事情,在电动化时代也一样绕不过去。

还记得,当时蔚来发布第二品牌乐道的时候,就有人问," 蔚来是从哪里来的勇气做多个子品牌的?" 其实,这个问题,也可以问给很多品牌。

" 品牌一多,互相抢生意,资源也分散,最后谁都没搞好。"

用了 2 年的时间,蔚来从一个品牌,折腾出三个品牌,如今又合拢到一处。也说明一个问题,实际上,无论是燃油车时代,还是电动化时代,底层逻辑是没有变的。

因为,在技术换代叠加出口窗口期,品牌被重新包装得更加潮流化、电动化、智能化。实际上,所以看起来技术很新潮,但底层逻辑依然是平台复用、供应链集中度极高。

" 多数品牌都想学大众与奥迪的关系。"

整合完成之后,极氪更接近于吉利体系内 " 中高端纯电主力军 "。也可以说,极氪曾经对标奥迪的梦想,被迫放缓。

人人都想当 " 大众 ",却缺少了大众集团花了很多年架构的 " 体系力 "。在大众集团的框架内,多品牌不是去分摊资源,分兵作战也是形成 " 技术 - 利润 - 规模 " 的良性循环。

这一点,是掩盖在了快速扩张的野心之下。多品牌战略之下,最大的麻烦产生了,就是资源不够分了," 有限的资金、工程师和时间都会被摊薄。"

所以,产品和技术的同质化变高了,内部厮杀就变得激烈了,此前吉利银河、领克、极氪三套智能系统并行开发,一边分裂,一边抢资源。

正是因为资源分散,且浪费,所以也就有了 "3000 万辆中国汽车卖的利润,不如丰田的 900 万辆 "。从单车利润来看,2025 财年丰田全球销量预计达 1040 万辆,单车利润约 2.29 万元,即便销量最高的比亚迪,单车利润也仅 0.94 万元。

  " 规模扩张与利润萎缩 " 的背离,也让 2025 年的关键词,变成了内卷和反内卷。于是,越来越多的车企被迫进行 " 断舍离 "。

传统大厂输在哪?

回归一个品牌,是因为多品牌战略之下,销量未达预期,不得已而为之。

如今,这些 " 厂二代 " 们在新能源赛道上的步履,走得那叫一个 " 蹒跚 "。虽然,大多数厂二代,都是背靠扎实雄厚的产业根基,以及有着优渥的资源支持,但是销量却是和资源配比,未能形成 " 正循环 "。

从今年上半年的销量数据来看," 亮色不多 "。众多厂二代中,年度销量目标的完成率超过 30% 的寥寥无几,也仅有合并了领克的极氪科技、以及深蓝汽车完成了 30% 以上。比亚迪腾势,长安阿维塔,东风岚图等二代们,完成率未能突破 30%。

具体来看一些数据。

极氪与领克完成合并之后,定下了一个年度目标,2025 年完成 71 万辆,其中领克品牌肩负 39 万辆,极氪品牌达成 32 万辆。上半年,极氪科技累计交付 24.5 万辆,完成率 34%。距离 71 万辆的目标,仍要继续努力再努力。

但是,需要警惕的是,领克靠燃油车 + 新能源撑起了六成销量。高度依赖吉利集团输血的极氪,资源与精力,在产品重叠与内斗中出现消耗。所以,痛定思痛之下,五年后再次归于 " 一个吉利 " 的战略体系之中,极氪的独立试验结束了。

" 产品内卷是慢性放血 ",是极氪的桎梏,也是其他人的。

以前表现优越的广汽埃安,也在今年遭遇了 " 年中失速 "。上半年,埃安累计销量为 10.9 万辆,同比下滑了 14%,根源之一,就是网约车的标签迟迟无法摘下,以及和昊铂产生了资源重叠。

B 端市场曾是埃安的 " 护城河 ",却也成为高端化的 " 绊脚石 "。虽然在广汽集团,埃安与高端品牌昊铂的定位,划分得还算清晰,但是在技术投放上,广汽集团无法做到清晰。

即便堆砌 800V 超充与激光雷达,昊铂依旧被市场称之为 " 贵版埃安 "。埃安和昊铂销量频遭下滑,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无奈表示:" 广汽已全面进入战时状态!"

紧急追赶的岚图,在今年上半年有了不错的销量增势,实现了月销量过万,也算走向了正轨,但是,岚图依旧面临诸多厂二代都难解的问题,爆款车型单一,销量偏科。

得益于梦想家的强劲拉动,岚图汽车信心满满地在 2025 年定下了 20 万年度销量目标,意味着月均交付需达到 1.66 万辆,对于仅有梦想家一款爆款车型的岚图来说,难度很大。

技术、资源、营销,要啥给啥,上汽对智己下了血本,但是回报比差点意思。手握近百亿融资背书的智己,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约 1.9 万辆,仅完成年度 10 万辆交付目标的 19%,月均销量仅仅只有 3000 辆左右。

销量不如意的背后,包含两大因素。

一是,价格与认知撕裂," 历史包袱难甩 " 和大象难转身的 " 官僚病 ",成为厂二代们高端人设难以被树立的根源。而且,为了抢占市场,经常出现不是卖得不好,而是卖得太急的问题。

二是,智能化技术不断被抹平,竞争力下滑。在很长时间,特斯拉、小鹏等品牌之所以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也是因为智能化技术带来的未来预期。极氪退市,也是相比之下,缺乏领先的技术支撑。

" 要想保持热度,就必须用‘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方式,不断将新的技术、新的体验装进车里,持续制造新鲜感和热度。" 业内表示。

但是,都抢着去迭代,又会造成资源浪费,以及旗下各品牌车型标签模糊。不迭代,销量又上不去。扩张期的矛盾,总是被被滞留在那,一直到问题爆发。

" 市场扩张到一定程度,就会进入存量市场,竞争策略比拼的是效率,应该集中力量搞爆款车型,聚焦再聚焦。" 市场分析师表示,是时候,把五个 " 手指头 " 收回来,攥成一个 " 拳头 " 了。

再加上,销量打下的巴掌之下,也让这些厂二代们看清楚了现实,不得不进行 " 回归 " 动作。

写在最后:

退市后,回归 " 一个吉利 " 的整合之后,极氪科技能否完成这场新的突围?

虽然,答案还未知。

不过,可以借用掌舵人李书福的一句话。他近日在对话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时表示:" 方向对了,每前进一步都是成功;方向错了,越努力越错。"

推进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融合,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从 " 撒豆成兵 " 到 " 握指成拳 ",也已是 " 坐在牌桌 " 的迫在眉睫之势。

不仅极氪如此,各大传统厂二代皆是如此。

注: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吉利 领克 李书福 吉利汽车 奇瑞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