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07-29
中国电信战略升级 “云改数转智惠”锚定新引擎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柯瑞文三提 "AI 规模应用元年 ",中国电信 All in AI

作者/   IT 时报记者  钱立富 郝俊慧

编辑/   王昕  

" 今年是人工智能规模应用的元年。" 在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生态论坛上,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再次强调这一观点。

事实上,这已是他今年第三次公开阐述这一判断——在 4 月的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 智能云生态大会和 6 月的 2025WBBA 云网宽带发展大会上海峰会上,柯瑞文均表达了相同观点。

"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这背后,是中国电信对 AI 战略机遇的深刻洞察。正如柯瑞文所言:" 当前,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特征更加明显,已经开始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作为全球首家提出云网融合理念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再次引领行业变革。在本次论坛上,柯瑞文宣布,中国电信的企业战略由 " 云改数转 " 向 " 云改数转智惠 " 升级。

战略升级后,中国电信的未来路径如何规划?中国电信总经理刘桂清在论坛上给出了答案——中国电信将致力于担当 " 五者 " 角色:智能算力主要提供者、通用大模型先行者、行业大模型共拓者、智能化产品服务普惠者、人工智能安全发展守护者。

中国电信正从多维度推动战略升级,如打造 " 算力 + 平台 + 数据 + 模型 + 应用 " 一体化智能云服务体系、打造全方位人工智能动态防护体系以提升 AI 安全治理能力等,全面拥抱人工智能时代。

在此次论坛上,中国电信发布了智传网的信容律、同源律、集成律,并提出超语义语音学、生成式智能传输、家族同源模型接力等创新技术,同时发布息壤算网一体服务、" 见微 " 大模型安全能力以及智能体即服务(AaaS)、终端即服务(TaaS)等创新成果,不仅展现了中国电信在 AI 领域的深厚积累,更彰显其推动企业战略升级的决心。

根技术突破

构建面向 AI 时代的下一代网络

" 中国电信将全面拥抱人工智能。" 在柯瑞文多次强调 "All in AI" 战略后,这家通信巨头正在人工智能领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决心和行动力。这种决心不仅体现在持续加码 AI 应用、推动产研融合上,更反映在对基础研究的长线投入中。

去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央企首家专业 AI 研究院——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正式揭牌。时隔一年,TeleAI 院长李学龙对外正式发布了研究院在人工智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重大方向——智传网(AI Flow),发布智传网的信容律、同源律、集成律,并提出超语义语音学、生成式智能传输、家族同源模型接力等创新技术,为构建国家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提供数理基础和实践方向。

早在 30 年前互联网刚兴起时,李学龙便曾思考过一个问题:到底是计算机单机重要,还是网络更重要。如今随着 AI 大模型的兴起,这个问题演变为:单个大模型能力与网络云边端协同哪个更重要?

答案是交互和融合。IT(信息技术)和 CT(通信技术)的交汇,将让网络从数据和信息的连接演进到智能的连接和交互," 我们把科学技术和工程产品做成了一件事。" 李学龙回答。

作为承载中国电信未来探索的 AI 前沿科技课题,智传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通信网络,而是通过连接让大模型和网络实现协同进化。

智传网(AI Flow)集结了人工智能(智)、通信(传)、网络(网)三项关键技术,通过 " 端—边—云—网 " 高效串联,将复杂度不同的计算任务划分到各个节点,通过智能体间的连接、智能体与人之间的交互,实现智能的传递和涌现,将当前基于 " 数据 " 的智能涌现推向基于 " 连接和交互 " 的智能涌现。

简单理解,就是传统通信网络传输的是数据,但随着数据越来越多,网络演进始终无法充分满足传输的需求,而智传网希望传输的是智能,通过部署在不同网络节点的大模型和智能体,仅需极少的数据便能实现信息的传递。

李学龙详细阐述了 " 智传网 " 的三大数学定律,分别为信容率、同源律和集成律。

信容率揭示的是信息存储和传递的效率,如果模型是海绵,信息是水,信容率就是海绵吸水的效率,吸得越多越快,模型可能就越聪明。如果多模态大模型通过传输指令而非原始数据,而接收端的大模型可以根据指令恢复传输内容,也即生成内容,于是便实现了 " 以计算换带宽 "。

比如在远洋通信场景中,尽管信号很弱,但手机同样可以利用大模型恢复视频内容,来大幅降低对带宽的需求。

同源律和集成率则是指通过家族式的同源模型,借助数据的涌现和智能体的协同作用,多个智能节点的连接,可以为整个系统带来更为强大的推理能力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于是,不同算力的终端能够突破限制,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低延迟的高效推理。比如一个便宜的终端,不需要拥有强大的算力,一样可以通过云连接其他的小模型智能体,通过连接和交互,实现与大规模模型相同的 " 智能 "。

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智传网的未来是一个基于智能连接、数学原理与模型涌现的新型基础设施,显然,这也是只有拥有云网资源的电信运营商才能演进的方向。

在向科技型企业转型的道路上,中国电信展现出卓越的前瞻性。

在去年成立大会上,柯瑞文曾表示,将致力于将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打造成为国家人工智能核心战略科技力量的人才高地。此次他再次强调,将持续加大在沪科研投入,依托人工智能研究院,与上海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 AI 前沿课题攻关,加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全力支撑人工智能 " 上海高地 " 建设。

提高算力资源使用效率

让每个 AI 创新需求找到最优解

算力是 AI 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只有实现用户随时、随地、随需接入算力资源,并持续优化算力配置效率,才能为 AI 产业的高速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在 3 个月前福州举行的人工智能生态论坛上,中国电信展示了算力调度平台能力升级方面的成果,最大的关注点在于推出 Triless 架构,提供与资源无关的算力服务、与框架无关的平台服务、与工具无关的应用开发服务,推动解决算力供需错配、算力使用门槛高等行业痛点。

如今,中国电信更进一步,在原有算力调度能力基础上,依托云网融合优势,通过覆盖全国的算力布局和具备大带宽、低时延、云边端协同特性的全光网络,推出算网一体服务。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胡志强介绍,息壤算网一体服务具备两大核心能力:一是算间网络,实现全国算力一张网;二是算网一体化调度,实现全国调度一体化。

首先是算间网络,中国电信通过 ChinaNet、CN2、算力专网这三张承载网络,将接入息壤的所有算力连接成全国算力一张网,具备大带宽、高弹性、高品质、低成本等优势。如大带宽,算力专网使用 400G 甚至 800G 的高速传输网络,应用镜像可以分钟级分发。如高弹性,息壤对三张承载网络自动编排,可秒级调整带宽,故障快速自愈。

算间网络是实现息壤算网一体服务的基础,但仅靠它还不够,还需要算网一体化调度能力,这是关键。

息壤通过对算力和网络融合调度,对外提供算网一体化服务,实现全国调度一体化。通过融合算力、网络等多维指标,息壤调度系统能够深度解析任务的资源需求,做到秒级、精准匹配算力和网络的最优路径,智能化地完成业务流编排和应用的治理。" 让开发者使用跨域算力时,只需要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不需要关注网络的细节,用户甚至忽略了网络的存在。" 胡志强表示。

息壤算网一体服务已经在 " 实战 " 中绽放光芒。就在近期,天翼云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携手,通过将息壤算网一体服务与 DeepLink 技术相结合,调度了京沪两地的国产算力和贵阳的非国产算力,共同实现了全球首个跨越数千公里的多地异构算力集群训练任务,算力的有效训练时长占比达到 92% 以上。

当前,我国正发力建设算力互联网,目标是 " 到 2028 年,基本实现全国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逐步形成具备智能感知、实时发现、随需获取的算力互联网 "。

息壤算网一体服务正是中国电信的一根纽带,与产学研共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提高算力资源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算力高质量发展,让每一个 AI 的创新需求都能找到最优解。

提升 AI 治理能力

" 扫描 + 护栏 " 筑牢安全防线

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催生新业务新模式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安全风险挑战。如何在保障 AI 高速演进的同时,筑牢安全底座,已成为产业界无法回避的命题。

柯瑞文表示,中国电信正打造全方位人工智能动态防护体系,构建从基础设施、数据到模型以及应用的端到端安全保障体系,提升 AI 安全治理能力。

大会上,天翼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国内首款大模型安全扫描器以及国内首个开源的大模型基础护栏。在 3 个月前举行的智能云生态大会上,中国电信已经展示过部分能力,此次系统发布标志着其 AI 安全技术体系进一步完善。

无论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的开源大模型 Meta 的 Llama 3,还是国内 "AI 骄子 "DeepSeek,大模型在安全挑战上具有高度共性。中国电信 " 广目 " 测绘平台对全球大模型部署的实时感知显示,所有大模型排名前五的 CVE(公共风险和暴露)漏洞几乎一致。

电信安全公司曾对国内六款最热门的基础大模型做了完整扫描,结果发现,最高分也只有 77 分,有的还低于 60 分。天翼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紫千表示,这说明国内的基础大模型在安全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为应对大模型安全挑战,今年 4 月举行的智能云生态大会上,中国电信曾推出基于自研的广目资产测绘能力和灵犀网络原生威胁情报系统,对大模型应用的互联网暴露面进行深度扫描,识别未加密模型、数据泄露等传统网信安全风险,为客户提供前瞻性风险预警服务。

不过,由于很多国内关键行业大多采用本地私有化部署,因此此次大会上,天翼安全科技公司推出了基于内网的大模型安全扫描器,形成输入可防、推理过程可检测、输出可控的模型及智能体应用防护体系。

该工具专为政府及敏感单位的私有化部署场景设计,支持离线运行,兼容 RAM 平台,最低可在 512MB 内存、双核 CPU 的普通笔记本上高效运行,而且具备高并发检测能力,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完成全局扫描。

用户仅需绑定设备,即可通过本地体检式扫描,快速识别提示词注入、模型越狱、违规内容生成等风险。检测完成后,系统会生成详细的 " 安全体检报告 ",清晰标注风险等级和防护能力。

当天,中国电信还同步发布了国内首个开源的大模型基础护栏,通过两年积累的高质量攻击样本和语料,结合强化学习与黑白盒联合测试方法,聚焦提示词注入、敏感信息生成和内容合规性控制三大风险,可有效提高模型抗 AI 攻击能力。

在全球主流护栏项目对比测试中,电信安全的大模型基础护栏 F1 得分(防得准也防得全)普遍优于其他开源及商业化解决方案。

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

AaaS 打造 " 三位一体 " 新范式

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后,Agent 已成为 AI 落地的主流范式。相关数据显示,全球 Agent 市场规模预计将从 2024 年的 51 亿美元增长至 2030 年的 471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44.8%。

今年,很多云服务商提出 " 智能体超市 " 概念,旨在为客户提供可直接使用的智能体。但在实践中,企业普遍面临三大难题:一是复杂场景中业务接口数量众多,开发与维护成本高企;二是缺乏体系化的开发工具和标准模板,智能体构建效率偏低;三是上线交付周期长,定制调试门槛高。

当日论坛上,刘桂清发布了中国电信的星辰智能体即服务(AaaS)能力体系。所谓智能体即服务,并不是简单搭建 " 智能体超市 ",而是在对行业 Know-how(关键因素)深入理解后,打造的 " 应用矩阵  +  开发平台  +  交付服务 " 三位一体新服务范式。

中国电信已深耕政务、交通、制造、金融等行业多年,中国电信政企信息服务事业群总经理潘天舒此前曾透露,每年中国电信大约有超过 3 万个行业信息化项目。

在多年服务客户的过程中,中国电信对 " 什么是场景刚需、如何组合能力模块、怎样才能交付成功 " 形成了从认知到执行的闭环理解。这种对行业 " 知根知底 " 的熟悉度,使得中国电信不仅能提供算力和模型,更能精准输出 " 场景化能力包 ",真正实现 "Agent 能懂业务、能落地 "。

潘天舒表示,平台已上线超 170 个智能体,可实现多智能体并行协作;提供分钟级构建能力,提升故障响应效率 45%;并打造出涵盖 100 多项工具的智能体交付体系。截至目前,平台已经服务 600 多家大中型的客户。

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一家制造企业希望上线一个智能质检 Agent,用于识别产品缺陷。这类需求往往牵涉多个系统的对接、多个模型的调用、多个业务流程的编排,复杂且个性化。但在中国电信的平台上,企业并不需要从零开发,也不需要把每个接口、每项能力重新梳理一次。

首先,在中间层,平台通过 "HUB 网关 " 将底层各种异构能力打通,可以根据业务请求自动 " 调度路线 ":需要图像识别?调模型引擎;需要历史数据?调数据库;需要通知管理系统?整个路由过程可治理,可动态调度。

如果客户需求清晰、流程标准,可以直接通过低代码方式,用图形化界面拖拽组件," 几分钟就搭好一个 Agent",实现快速上线;如果客户需求个性化、流程复杂,平台也支持模块化组装,像搭乐高一样拼出深度定制的智能体,既满足功能,也兼顾灵活性。

刘桂清表示,通过星辰智能体即服务平台,中国电信可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打造场景化、标准化、跨域智能体解决方案,助力产业智能化升级新需求的落地与推进。

让 AI 普惠生活每一处

终端变得越来越聪慧

在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国电信展台,一系列新奇的产品和应用让参观者 " 走不动道 ",比如可 AI 打电话的 " 智能音箱 "、能识别骗术的手机等等。

在 AI 能力的加持下,即使终端 " 体积小 ",也变得越来越聪慧了。在这次论坛上,中国电信发布了星辰终端即服务体系(TaaS),通过云端资源和 AI 技术深度协同,助力实现 AI 无处不在的普惠愿景。

中国电信市场部副总经理沈骏祥在论坛上介绍,星辰 TaaS 服务具备软硬结合、个人专属、统一账号、数据协同、跨端服务等特征。比如软硬结合,依托端云协同和智能资源的调度,可以发挥端侧处理的效率和云侧复杂计算的优势,能够给用户带来极致流畅的新体验。又如数据协同,能让用户的行为数据在不同终端之间高效安全地流转和同步,助力实现跨端和跨屏服务。

在展台现场,AI 中屏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外观上看,它是带屏幕的智能音箱,实际上它是家庭智能中枢入口,依托星辰大模型和 DeepSeek 大模型,能给家庭用户带来 AI 看电视、AI 打电话、AI 智能体对话等新体验。比如打电话,AI 中屏能够由 AI 大模型提取通话纪要,并自动生成代办事项,如 " 明天交水费 " 等内容都能进行留言推送。万一有未接电话,它也会代为接听并生成摘要。

中国电信正在打造 TaaS 体系三大 AI 入口,除了 AI 中屏被定位于家庭智能中枢入口,还有 AI 手机和 AI 一体机,前者定位于个人 AI 入口,后者定位于企业 AI 入口。AI 手机的代表产品,就是前不久发布的麦芒 40 手机,搭载了基于中国电信自研智能体平台开发的 " 星小辰终端智能体 ",尤其在通话反诈与智能代办方面实现了诸多创新。AI 一体机则支持 AI 算法舱,可快速加载自研及生态算法,融合物联网与视联网能力,成为企业 AI 入口。

除此之外,中国电信此次还发布了 AI 眼镜,集成了 AI 语音助手、AI 识物、翻译等多模态 AI 功能。

中国电信正积极推动构建 TaaS 生态,希望通过共建统一的接口标准和协议,统一的语义理解和意图识别的框架,进一步完善场景化服务编排能力,以及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统一支付认证体系,从而实现能力深度整合和无缝协同,真正打破应用的孤岛。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中国电信 费锋

来源/《IT 时报》公众号 vittimes

E   N   D

大家都在看

请加「星标」不错过我们

各地开出 " 人脸罚单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中国电信 人工智能 ai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经济增长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