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郭鹏
" 我国已经是塔式起重机的生产大国,2024 年全球塔式起重机制造商 10 强企业全球总销售额达 40.95 亿美元。前十榜单中,包括中联重科在内的 4 家中国企业上榜,占比 48.8%,中国在塔机领域制造和技术上具有明显优势。" 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械公司相关负责人近日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中联重科常德厂区是全球最大的塔机工厂,可实现平均每 18 分钟下线一台塔机。"
随着地产行业 " 黄金十年 " 落幕,塔机等设备 2020 年至 2024 年的销售量也逐渐走低。
但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实现持续攀升。2024 年,我国塔机出口量为 2010 台,较 2022 年的 900 台实现翻倍,占我国塔机总销量比重从不足 5% 提升至 27.12%;2025 年 1-4 月塔机出口 810 台,占比已达到 45.09%。
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塔机无论是质量还是价格,都非常具有优势。近年来中联重科塔机海外市场销售实现高速增长,海外市场毛利率高于国内,公司正在向欧美高端市场突破,计划推动海外市场实现翻倍增长。
塔机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2024 年底,在上海举行的 2024 全球工程机械 50 强峰会上,发布了 "2024 全球塔式起重机制造商 10 强 " 排行榜。" 中联重科以 2024 年总计销售额 11.04 亿美元居榜单首位。" 公司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不过,中国塔式起重机崛起的背后,是行业告别房地产高速扩张阶段,逐渐进入调整期。
数据显示,我国塔式起重机塔机销量从 2020 年的 5 万台;下滑至 2024 年销量 0.7 万台。面对这一市场变化,不少企业正积极转向国际市场,并加大产品升级力度。
近年来中联重科塔机海外销售额高速增长,塔机海外市场毛利率高于国内,公司正在向欧美高端市场突破,并计划推动海外市场实现翻倍增长。
除开拓国际市场外,塔机企业也逐渐加大了科研创新的力度。
据介绍,1956 年,中联重科的前身——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塔机—— QTZ160。目前中联重科现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塔机制造生产商,创新研发出不少明星产品,例如全球最大塔机 R23800-730,全球最高风电塔机 LW2800A-200NA、全球首台超万吨米级塔式起重机 W12000-450、全球最大吨位内爬式动臂塔机 LH3350 等。
" 最新的雅下水电项目,中联重科已持续跟进数年时间,前期已成立重大项目专项工作组,在西藏当地设立了相关机构。塔式起重机也会在该项目使用。我们甚至可以根据项目的个性化要求,进行创新,生产适用于高海拔、低温、低气压等施工工况的产品。" 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安全成塔机行业关注重点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塔机产业从 " 跟跑 " 到 " 领跑 "。不过,最近几年下游使用侧事故频发,也引发了行业广泛关注。
有行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介绍,塔机事故的主要类型包括:倾翻事故、断臂 / 折臂事故、脱钩 / 断钩事故、钢丝绳断绳事故、碰撞事故以及管理和检测缺陷等。
据介绍,塔机事故中有超过一半是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发生的。如销轴固定失效,安装人员未按规范安装固定销轴,顶升作业违规等,同时还有大量是违规进行 " 十不吊 " 作业导致的。如果再细看这些事故,会发现很多是由于无证人员参与作业、安拆装不规范等管理漏洞造成。
事实上,我国在相关领域已经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如《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及《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等,并且对塔机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作出了明确要求。例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及检验检测机构等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据介绍,中国塔机行业规模突飞猛进,安全标准、安全技术升级也势在必行。这方面一是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安全意识、加强监管,加强行业自律,安全教育不能流于表面;二是生产企业有针对性的研发,以此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在制造阶段,中联重科采用优质可溯源材料,对关键焊缝、重要焊缝进行相控阵探伤检测,并通过六大试验平台验证产品可靠性。三是加强培训。中联重科每年都会组织下游施工企业的负责人、操作员进行安全培训。
" 安全是塔机行业的生命线。" 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械公司相关负责人强调,塔机安全并非一家企业、一个环节所能保证。它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制造、安装、使用、检测及报废的全生命周期,需要全链条的所有参与者各司其职、协同努力,才能共同筑牢安全防线。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