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近日就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 5629 号建议作出答复,系统回应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装与使用规范问题。截至 2025 年 5 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达 1440 万台,车桩比优化至 2.57:1,基本满足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需求。
在规划建设层面,国家能源局 2024 年初印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规划编制指南》,指导各地结合电动汽车发展趋势,适度超前布局充电网络。通过优化建设规模、网络结构及技术模式,推动形成高效覆盖的充电服务体系。配套电网建设同步加强,电网企业落实 " 三零 "" 三省 " 服务举措,简化报装流程,提升 " 获得电力 " 服务水平。住房城乡建设部将 "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缺口数 " 纳入城市体检基础指标,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和完整社区建设,加速居住区充电设施建设。
技术升级方面,支持企业研发高效安全智能充电设备,推广无线充电等新技术,并建成国家充电设施监测服务平台,实现全量公共充电设施接入,提升运行监测能力。
图片来源:国家能源局
设施管理环节,2016 年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已明确物业服务企业责任,要求其配合提供图纸资料、协助现场勘查施工。2023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提出以城市为单位制定居住区建设管理指南,优化支持政策,建立街道、居委会基层管理机制,形成 " 一站式 " 协调与投诉处理体系。目前,国家能源局正会同相关部门推动地方建立权责清晰的工作机制,确保政策落地。
法律保护领域,最高人民法院积极践行 " 绿色原则 ",通过典型案例指导和条线业务培训,明确物业服务企业应为充电设施安装提供便利,并指导地方法院细化物业配合义务及规则适用。针对群体性纠纷,采用 " 示范判决 + 调解 " 模式实现批量化解,部分地区还与司法、住建部门建立常态化调处机制,2023 年以来物业服务纠纷案件数量持续下降。下一步,最高法将发布涉充电桩纠纷典型案例,强化司法裁判的规范引领作用,切实保障业主合法权益。
多部门协同发力下,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阶段。通过科学规划、精细管理、司法保障三重维度,既解决当前安装使用痛点,又为未来技术迭代预留空间。随着智能化平台建设、新技术推广及法律纠纷化解机制的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生态将更趋完善,为绿色低碳运输方式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