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31 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 2025 年 7 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 PMI ) 为 49.3%,比上月下降 0.4 个百分点。
制造业 PMI 是 PMI 体系中的核心指标,涵盖生产、订单、库存等环节,通过加权计算得出。PMI 具有及时性强的特点,通常在每月第一个工作日发布,是监测经济变化的先行指标,其走势也可以被视为预测宏观经济趋势的晴雨表。
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 PMI 为 50.3%,比上月下降 0.9 个百分点;中型企业 PMI 为 49.5%,比上月上升 0.9 个百分点;小型企业 PMI 为 46.4%,比上月下降 0.9 个百分点。
从 13 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购进价格指数、出厂价格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上升,指数升幅在 0.1 至 3.1 个百分点之间;进口指数持平;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采购量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下降,指数降幅在 0.3 至 0.8 个百分点之间。尽管短期经济出现波动,但长期来看经济稳定运行仍有较好基础,国内需求稳定释放,企业生态下降态势依然可控。
方正富邦基金经理区德成认为,7 月份 PMI 指数在荣枯线下小幅下降,表明中国经济景气度仍处于修复过程中,但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对于债市来说,一些潜在的利多因素的存在,使得基本面对债市影响整体中性偏多,债市长多的逻辑并没有发生改变,当前谈论债市反转依然为时过早,预计债市或维持震荡偏强格局。
风险提示:投研观点不代表公司立场,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基金实际持仓或未来投向保证。观点具有时效性。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