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财经网 昨天
德康农牧育种:践行种业振兴行动——以科技为犁,深耕生猪种业的“金色田野”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在四川地区进行田野调查时 , 我们偶然认识到一位从事养猪的农民。这位养殖户刚卖掉一批猪 , 正好处于进猪前在家休息的时段 , 我们也就有了这次访谈机会。

这位养殖户远望着自己那片灰白相间的现代化猪舍 , 仍在为最近一批结算的代养费感到高兴 ," 头均代养费达到了 280 元 , 一年可以稳稳出栏两批猪 ", 他说道 ," 这样算下来的收益也比过去大幅提高。" 当我们问到收益提升的原因时 , 他提到了现在的合作方德康 ," 提供的仔猪个子壮、长得快、健康好、省饲料 , 养起来也轻松。" 而五年前在另一家公司合作时 , 这位养殖户经常为猪群腹泻等健康问题所困扰。他说 ," 那时候夜夜守栏 , 一拉稀就得整批淘汰。" 他还回忆道 ," 空栏最长一次等了两个多月。" 而转机发生在 2019 年转投德康后。他点开手机微信里的技术员 , 对我们说道 :" 养殖上有任何问题 , 很快就有回复。" 现在 , 这位养猪人成了德康的 " 义务宣讲员 ", 他的表弟、邻居都被他拉来合作。他说 " 大树底下好乘凉 , 德康这棵大树根扎得深 , 我们啥也不用愁。"

同一方水土 , 同一群养猪人 , 为何换了 " 种子 ", 就能从提心吊胆到 " 旱涝保收 "? 答案究竟在哪里 ?

在四川自贡的现代化种猪场里 , 一群身着工作服的育种工程师正俯身观察刚出生的仔猪 , 指尖轻触耳标上的电子芯片——这里记录着每头种猪的 " 基因密码 "。他们是德康农牧育种团队的一员 , 每天重复着 " 数据采集 - 分析 - 选留 " 的循环 , 在偏执的技术追求下 , 用最脚踏实地的方式守护着生猪种业的 " 根 "。德康农牧董事长王德根早已认识到当行业陷入产能过剩、环保压力与农户增收困局的泥潭时 , 企业需要做农民做不了的事——用科技重塑种业 , 让中国猪农端稳 " 金饭碗 "。

一、以初心立标杆 : 助力中国生猪育种突围

所有胜利首先是价值观的胜利 , 德康的育种之路 , 始于对行业痛点的深刻洞察和公司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董事长王德根在深入了解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后发现 :

• 从粮食安全这一社会层面 , 中国每年需要进口 1 亿吨大豆 , 其中大部分都是饲用 , 而生猪养殖是主要消耗源 , 其效率进步直接关乎到国家的粮食安全。目前中国生猪行业每年 7 亿头的生猪出栏量 , 需要维持 4000 万能繁母猪存栏 , 若母猪性能达到丹麦水平 , 则可减少至少 1000 万头 , 另外在育肥环节 , 对比国际水平至少有 0.3 的料比下降空间 , 合计可减少约 3500 万吨饲料量的消耗 , 这将为社会粮食生产、产业发展节约大量耕地 ( 丹麦 120 公斤 , 料比 2.35 至 2.4, 我国行业数据平均水平按 2.65-2.7 计算 ) ;

• 从农户收益、企业收益的产业层面 , 农户辛辛苦苦养一头猪 , 利润常被种猪性能差、饲料转化率低、疫病风险高等问题 " 吃掉 ", 中国生猪行业主体收益相对于丹麦等高效率国家的职业农民每头有 600 元的提升空间 , 产业效率的提升将带领中国养猪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通道 , 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

社会以及产业主体都迫切需要中国生猪育种的进步。而传统育种依赖经验 ," 伯乐相猪 " 的模式难以快速提升中国生猪育种水平。2013 年 , 德康以 " 不难不做 " 的价值观引领 , 毅然投入育种赛道 , 以 " 技术驱动 + 服务生态 " 破局 , 目标是为中国生猪产业打造生猪种业 " 中国芯 ", 贡献德康力量。

十余年深耕 , 德康已成为国内育种领域的 " 第一梯队 "。其种猪生产性能连续十年提升 :

• 其中德康杜洛克、长白和大白种猪 100kg 日龄均降低 10 天以上 , 大白总产仔数提升 2 头 , 集团核心育种群在 93 个国家核心场评比中主要经济指标多次排名第一 ( 年度和月度 ) ;

• 集团自主研发的 ELY 配套系综合性能优异 , 市场效益好 , 竞争力强 , 相比当前市场主流配套系 DLY 提前 10 天以上出栏 , 料比下降 0.1 以上 , 单头肉猪可增收超 100 元 , 该配套系通过公司精液生产供给体系实现养殖户和合作伙伴养猪生产良种化提升 , 可使每头母猪年增效 2000 元以上。

这些数据的背后 , 是公司完善的研发体系提供的硬核支撑——

• " 猪禽种业全国重点实验室 " 作为全国仅有的 3 家畜禽育种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 , 承担着中国畜禽行业重要的育种研发与创新应用工作 , 而德康是 " 猪禽种业全国重点实验室 " 的两个创新基地之一 , 实验室主任舒鼎铭亦担任德康农牧首席科学家。

• 同时德康也拥有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 - 养殖技术研发中心、国家畜禽种业阵型企业、国家星火计划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农业农村部西南生猪育种与扩繁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与称号 , 为公司生猪育种、养殖、健康和营养的研究和成果转化利用创造了稳定而优势的条件。

强大的研发实力支撑德康的育种冠军之路 :

2022 年 -2024 年国家核心场月度报告中德康核心群主体品种 16 次生长性能排名第一 ( 3 年间共 36 次生长性能排名 ) 。

2022 年参与《全国生猪联合育种体系构建与推广应用》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 ;

2023 年德康集团作为主体单位完成的《外种猪本土化高效选育技术体系创新与应用》荣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2024 年德康大白种猪在中国种猪大赛 ( 湖北赛区 ) 获综合指数第一名。

为什么一个后起之秀迅速在近年进入国内育种领域的 " 第一梯队 "?

二、木桶效应下的全链优势 : 育种不是 " 单点突破 ", 而是 " 系统作战 "

德康人常说 :" 育种不是‘一招鲜’ , 而是‘组合拳’ "。在德康内部 , 育种核心竞争力被定义为 " 优质资源持续提升的能力 ", 而这需要健康、营养、养殖技术等全流程环节的协同——这是德康对 " 木桶理论 " 的深刻实践。

其一 , 优质种源是 " 底盘 "。 2013 年 , 德康从加拿大 FAST 公司引进 868 头原种猪 , 开启自主育种之路 ;2020 年 , 又斥资引进 500 头 TOPIGS 终端父本和母系母本原种猪 , 目前德康种猪生产繁育体系可支撑年出栏超 3000 万头生猪的产业体系。这些种猪不仅抗逆性强、肉质优 , 更具备 " 可塑性 " ——能根据中国养殖环境与消费需求定向改良 , 奠定基因优势的根基。

其二 , 育种技术是 " 加速器 "。 从传统的 BLUP 育种到全基因组选择 , 德康始终站在技术前沿。2015 年上线自主育种指数 ,2019 年将全基因组技术应用于核心种群 ,2020 年实现全品种覆盖。如今 , 德康农牧已构建起适合德康生猪养殖种群的育种指数 , 这一育种指数经过长期持续的迭代进步 , 从引种初期进口种群的本地适应性驯化、延用进口指标 , 到生长、繁殖性能的优化 , 发展到目前基于每项指标的实际市场需求和边际效益进行平衡育种 , 包含肉质、料比等更多维度的综合生产应用 , 德康已形成了一套高质量、高标准、符合中国生猪养殖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德康育种参数 , 驱动育种效率的跃升。

其三 , 数据积累是 " 护城河 "。 育种的核心是 " 数据说话 "。自 2013 年商业化育种体系建立以来 , 德康坚持 " 每头种猪必测 ": 截至目前 , 核心育种场种猪生长性能测定量突破 30 万条 , 繁殖数据达 16 万条 ; 以及下游百万级纯种和二杂母猪繁殖性能数据和超 3000 万商品猪群体生长、屠宰性能数据——这些数据不仅支撑着当前的选育 , 更为组建中国生猪种业的 " 基因银行 " 助力 , 构筑公司长期竞争力的壁垒。

其四 , 全产业链配套是 " 动态校准器 "。 育种的价值导向在于服务产业链 , 从养殖端反馈 " 种猪是否好养 "、屠宰端反馈 " 肉质是否达标 ", 到市场端反馈 " 消费需求是否匹配 ", 通过各环节数据的实时互通与协同验证 , 动态校准育种方向 , 确保每一代种猪既契合生产端的实际需求 , 又响应消费端的市场变化。这套 " 全链协同、动态校准 " 的机制 , 让德康的育种既 " 站得稳 " ( 底盘扎实 ) , 又 " 跑得快 " ( 技术领先 ) , 更 " 走得准 " ( 方向不偏 ) 。

三、从 " 经验 " 到 " 偏执 ": 育种人的 " 笨功夫 " 与 " 死磕精神 "

高质量的数据收集是育种行业的重难点 , 因生猪养殖长期的周期性波动 , 种猪企业为应对现实生产经营 , 常导致部分试验猪未到测定阶段就已售出 , 没有测定数据将达不到实质的育种成效。如何高效准确的选留优质种猪用于自身持续发展 , 是全行业共性问题 , 特别是公司拥有分散在全国的种猪场 , 让当地的种猪场能严格执行育种动作 , 需要总部与区域公司的通力合作。德康规定 , 核心场所有种猪必须经性能测定后 , 才能流向其他公司或内部下游猪场 , 这是育种的基本底线 , 也是选育工作的基础。也因此德康能进行准确大规模的数据收集 , 从百里挑一到万里挑一选留优秀种猪。

德康育种的起点 , 是一群 " 死磕数据 " 的人。从 2013 年的首个核心育种场投产至今 , 育种员每天蹲守猪舍 , 测量仔猪初生重、记录母猪产仔数等数据。如今 , 测定流程虽已智能化 , 但 " 死磕 " 的基因未变 : 一头猪的生长性能测定需 1-2 分钟 , 近三年每年团队重复这个动作 5 万次以上 , 累计超 10 万分钟 ; 繁殖性能测定更需跟踪母猪配种、妊娠、分娩全程 , 高大上的研发工作也需要平淡而漫长的育种生产基本动作支撑 , 营养、防疫任一环节都不可成为环境因素的扰动项。

这种 " 笨功夫 " 源于对技术的敬畏。在 2013 年公司发展初期建立第一个核心场—四川自贡尖山种场时 , 德康就保持着 " 宁愿多花钱、不愿技术出错 " 的想法 , 对核心种猪场投资不设限 , 完全按照美国种场建设标准进行 , 全部用现浇混凝土而不用预制板 , 避免转接处的生物安全风险 , 漏粪板单块重量超过 1 吨 , 需要用吊车组装 , 因此每平米造价超 3000 元 , 相比当时的行业造价高三倍。公司研发负责人常说 " 猪不会说谎 , 数据不会说谎 ", 市场会给出最真实的定价 , 公司全产业链的构造 , 让育种可获得来自公司种猪场、养殖农户、屠宰场的即时反馈 , 形成校正机制 ," 宁可少养 100 头 , 也不留 1 头‘隐患种’ ", 这种坚持 , 让德康的种猪在市场上形成了 " 高产、稳产、抗逆性强 " 的口碑。

四、" 人才是最金贵的 ": 用 " 家文化 " 守护育种火种

育种是 " 慢功夫 ", 在优秀卓越的技术引领人和坚定的研发战略之外 , 更需要稳定的人才梯队 , 实现育种体系持续的进化迭代和前瞻性。

董事长王德根对于技术团队的建设和技术体系的搭建 , 资源的投入总是放在优先级别。打造了稳健强大德康的技术团队和创新性强的技术体系。此外 , 德康对人才的重视 , 体现在细节里 : 核心育种场的技术骨干住套间公寓 , 食堂由专业营养师定制菜单 ( 考虑到猪场封闭管理 , 餐食每日不重样 ) ; 奖金实行 " 逆周期发放 " ——行业低谷期 , 一线育种员的绩效奖金并未降低、相对市场反而提高 , 公司让员工感受到和大家共担风雨。

更关键的是 " 给平台、给空间 "。研发团队 60.8% 以上拥有硕士以上学历 , 其中不乏海外归国博士 , 同时公司的研发平台不仅承担国家重大项目 , 更与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度合作 ( 如生猪与黄鸡育种 ) , 让科研与产业需求高效有机结合。优秀的平台与公司发展 , 公司团队稳定性远超行业水平——近 5 年核心育种人员流失率不到 3%," 在这里 , 你的每一份努力都能看到成果 " 是研发人的共同心声。

五、防非战疫中的 " 生死坚守 ": 育种人的 " 责任担当 "

在德康一直有两条红线是不能违反的 , 一是生物安全 , 另一个便是育种规程 , 他们都是同等级的 " 生命线 "。2018 年非洲猪瘟暴发后 , 德康的育种团队经历了最严峻的考验。生物安全成为 " 生命线 ", 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整个种群覆灭 ; 现场育种操作的规范性标准化 , 育种数据的真实性 , 种猪选种留种的基本原则不能打折扣 , 是育种延续提升的关键 , 影响整个养猪生产体系的效率。德康所有员工在进猪场前 7 天严禁食用外部猪肉 , 一旦发现有此行为 , 将严惩——公开通报、记过、罚款 ......" 这不是小题大做 , 是生死问题 !"

无论是育种的生产还是研发 , 公司的育种团队都视为生产一线 , 而总部的研发团队更是超过 1/2 的时间都扑在现场。德康 15 家下属公司通过国家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评审 , 数量居行业第一 ;10 家生猪疫病净化场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 上市公司第一 ) 。

六、从 " 跟跑 " 到 " 领跑 ": 技术路线的 " 中国方案 "

全球种猪育种有两条主流路径 : 欧洲模式 ( 高强度选育单一性状 , 如丹麦的高 PSY ) 与欧美合成系模式 ( 多品种融合 , 适应多元市场 ) 。德康没有照搬 , 而是走出了一条 " 中国特色 " 之路——既对标国际先进 ( 如引进加系、托佩克种猪 ) , 又结合中国养殖环境 ( 散户多、区域消费差异大 ) 定向改良。

" 中国消费者爱吃‘肥而不腻’的猪肉 , 北方需要耐寒品种 , 南方需要抗热应激、更偏好瘦肉率高、体型好的肉猪 , 而西南地区更偏爱脂肪丰富的肥猪。为此 , 德康一方面持续选育高繁殖力 ( 窝仔数 ) 、低料肉比、屠宰性能优秀的种猪 , 另一方面通过杂交合成整合抗逆性、肉质等性状 , 培育 " 中国定制 " 品种。如今 , 德康 ELY 三元猪具备长速快 , 效率高的特点 , 配套系的种猪和猪精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 , 更是西南地区市场需求大体型肥猪的优秀素材。

七、数字赋能 : 从 " 经验育种 " 到 " 数据育种 " 的跨越

在德康的 " 智能育种中心 ", 数据库里跳动着 30 万条生长数据、16 万条繁殖数据——这些数据来自全国 11 个核心育种场。集团投入大量研发资金进行新技术的研发应用 , 包括基因组早期选择、更精准的早期选种选配 , 以及基于遗传评估模型的优化 ," 过去选种靠人眼 , 现在靠算法 ; 过去看表型 , 现在看基因。" 通过全基因组育种技术 , 德康已将德康综合育种效率提升 10% 以上。

数据积累还在加速 : 德康每年基因组测定量新增约 20000 头 , 性能测定量新增约 6 万条 , 全国前列。未来种猪需求会像 " 点菜单 " ——输入养殖规模、区域气候 , 系统就能推荐最适合的种猪组合。

八、生态共荣 : 让 1700 万猪农共享 " 种业红利 "

德康的终极目标 , 是 " 服务平台 + 生态战略 " ——通过技术输出、模式创新 , 带动天下猪农共同成长。在广东云浮 ," 政银企村共建养殖园 " 模式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典型案例 : 政府提供政策支持 , 银行提供低息贷款 , 德康输出种猪、技术与管理 , 村集体以土地入股 , 农户专业养殖。数据显示 , 加入该模式的养户 , 养殖效率提升 400-600 元 / 头 , 年增收超 4 万元。

种业强 , 则产业强 ; 产业强 , 则农民富。未来 , 德康将继续深耕育种 , 让生产者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 " 发动机 ", 让每一粒粮食都因高效养殖而被珍惜——这 , 就是德康育种人的初心与使命。 ( cis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丹麦 四川 腹泻 自贡 芯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