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方 农 村 报 昨天
帅炸!五千“兵支书”把广东乡村带成“模范连队”丨八一建军节特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清晨的金黄的早稻田里,无人机正沿着北斗导航划定的路线高效作业。站在田埂上指挥的钟志强,曾在军地里度过了十年戎马生涯,如今作为村支书他正将曾经的撂荒地变成 " 吨粮田 "。

在茂名高州市元坝村,党总支书记吴勇光探索出一条 " 党支部 + 龙头企业 + 专业合作社 + 农户 " 的产业发展路径。这位 2025 年 " 广东最美退役军人 " 获得者,在村内建立了由 174 名党员组成的战斗堡垒,带领 12 条自然村 2600 名村民共同致富。

在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瑞岭村,村党委书记、退役军人姚标民穿梭在盆景园中,这个由他带领转型的特色产业,年交易额已超 3 亿元,让昔日后进村蝶变入列全省首批典型村。

…… ……

8 月 1 日,在建军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广东各地的乡村正见证着另一场 " 战斗 " 的成果——五千余名脱下军装的退役军人,在广东省 "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以下简称:" 百千万工程 ")的广阔天地中,成为带领乡亲们致富的 " 兵支书 "。

退役返乡," 新战场 " 当头雁

在早稻丰收的八月,钟志强也迎来了智慧农场的丰收季。2021 年,他带领村民打造的全国首个 " 商用无人水稻农场 ",基于北斗导航实现耕、种、管、收全流程无人化。

扎根佛山市高明区吉田村的 " 兵支书 " 钟志强。

" 以前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看着屏幕管农田。" 钟志强介绍,无人农场管控平台实时更新数据,村民变身 " 新农人 " 操控设备。成果显著:早稻每亩增产 200 多斤,成本下降 300 元,富硒大米品质提升,售价更高。更可喜的是,智慧农业吸引了年轻人回流,学习无人机技术,投身家乡振兴。

" 百千万工程 " 实施三年来,广东大地掀起乡村振兴热潮。在这股浪潮中,一批政治过硬、作风优良、执行力强的退役军人响应号召,毅然返乡,将部队锤炼的忠诚与担当,倾注于家乡建设。

" 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吴勇光按照这一思路,专门成立了元坝村电商产业党支部,通过直播、抖音等方式提前将村里的 2393 棵荔枝树 2025 年采摘权卖出,使元坝村荔枝价格比一般销售价提高一倍以上。在他的带领下,全村还注册了 8 个商标,打造了 " 根子贡荔 "" 根子有荔 "" 蒸姑娘 "3 个品牌,设计了 7 款冷链包装箱。

带领元坝村成立电商产业党支部的 " 兵支书 " 吴勇光。

瑞岭村的盆景园里,一盆盆错落有致、形态各异的盆景,在日光的照耀下更显生机勃勃。姚标民细心地检查每一株盆景的生长状况,不时与身边的村民交流养护心得。" 阵地变了,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变。刚上任的时候,我经常带村里的干部到每家每户去走访,不断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还修了 20 公里的机耕路。" 姚标民告诉记者。

在姚标民的带领下,短短几年时间里,瑞岭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盆景种植面积超万亩,年产量 300 万盆。如今,瑞岭村已经获得全国 " 一村一品 " 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带领瑞岭村民走上盆景产业发展道路的 " 兵支书 " 姚标民。

像钟志强、吴勇光、姚标民这样的退役军人返乡当 " 头雁 ",全省已有 5000 多名。他们活跃在村(社区)" 两委 " 岗位上,覆盖近四分之一的行政村,成为基层治理和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本色传承,急难险重显担当

除了带领村民发展产业实现致富增收," 兵支书 " 在广东的农村、基层社区,还以身作则,坚持党员先进思想意识,想方设法解决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凝聚力和公信力不强等问题。在党和人民有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 军人就是要服从纪律,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 现任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廖厝村党支部书记廖奕桐于 2020 年受金石镇党委邀请返乡。当时的廖厝村是一个软弱涣散村,村 " 两委 " 班子缺乏战斗力和凝聚力,无疑是一个 " 烫手山芋 "。" 那个时候村里基础设施很薄弱,环境也很差。到处是垃圾。村民和干部之间互相不信任,干不成事。"

令廖厝村焕然一新的 " 兵支书 " 廖奕桐。

回到家乡的廖奕桐首先是狠抓班子建设,从村内培养选拔了 4 名优秀退役军人和 1 名女大学生组建村 " 两委 " 班子,弘扬担当实干精神,整治作风顽疾。同时,廖奕桐带领 " 两委 " 干部用实际行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逐步完善 " 四议两公开 "" 村规民约 " 等制度,坚持重大决策让村民作主,重大事项向村民公开,确保各项工作在制度的轨道上运行。

廖奕桐把军人敢当急先锋、敢啃 " 硬骨头 " 的优良作风带到了廖厝村的每个角落。廖厝村一改往日的软弱涣散,通过一系列建设,有力改善了当地的人居环境,推进了民生工程建设,找到了一条适合廖厝村的产业发展路径。2024 年以来,廖奕桐带领廖厝村紧紧把握 " 百千万工程 " 典型村培育契机,全面落实 " 清理、拆除、配套、增绿 " 措施,逐步打造红花绿草的美丽画卷。

在清远连州东陂镇西塘村,2020 年换届前,西塘村党委班子内耗较为严重,干部之间矛盾纠纷较多,不够团结。新一届换届选举后,90 后 " 兵书记 " 黄远亮以 " 十个思考 " 为抓手,积极发挥 " 头雁 " 作用,全力抓队伍建设,通过班子成员间谈心谈话、书记上党课、" 党建导师 " 下村指导等方式,推心置腹、沟通思想,坦诚交换对困难问题的看法,深入探讨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解决了村里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如今,西塘村被评为 " 百千万工程 " 首批典型村。

入户了解村民生活急难愁盼问题的 " 兵书记 " 黄远亮。

此外,在今年 7 月,清远阳山县村干部、退役军人陈清泉,在村内走访时遇到中暑晕厥的五保户,果断破窗将其救出;阳江阳春市合水镇高塘村 " 两委 " 干部、退役军人崔思团在洪水中勇救落水群众,婉拒酬谢称救人是 " 党员和军人的本分 "……

这些退役军人在新的战场上,不仅传承了军人的本色,更在急难险重面前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退役军人的责任与担当,成了践行 " 百千万工程 " 的积极分子。

" 能人治村 ",乡风文明日日新

今年夏天,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的孩子们过暑假有了新去处。来自广州工商学院的大学生成了孩子们的临时辅导员,他们将在村里的妇女儿童之家开展丰富多彩的暑期活动。这场持续 5 年的公益托管班,已成为该村涵养文明乡风的生动注脚。

作为全省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质行动试点,下屯村在 2021 年村级换届选举中,创新 " 能人治村 " 模式,吸纳退伍军人、社会组织负责人进入 " 两委 " 班子,构建起 " 行政村党总支—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联系户 " 的三级组织体系。阮悦辉就是被吸纳进下屯村 " 两委 " 班子的退伍军人。

他充分发挥军旅生涯养成的纪律性和组织能力,通过 " 党员清洁日 "" 红色调解室 " 等创新实践,组织党员参与环境整治,成功化解矛盾纠纷 300 余件。同时开展 " 三美家庭 "" 美丽庭院 " 评选,让村里形成人人讲文明、户户争先进的良好风尚。

村里事事争先做榜样的阮悦辉。

" 文明创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阮悦辉介绍,2024 年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达 60 余万元,较 2021 年增长 80%。如今,腰包鼓起来的乡亲们,参与文明创建的热情愈发高涨。

在廉江市良垌镇," 美丽庭院 " 纷纷成为退役军人们发光发热的新战场。今年的 " 八一 " 当天,良垌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站组织退役军人将化身 " 宣讲员 ",走村入户发放倡议书。

退役军人、良垌镇良田村党支部书记陈小忠的庭院绿意盎然:" 戎装虽退,军魂不变。‘美丽庭院’是美丽乡村的关键基础。" 而同样是退役军人的象路村村民肖子亚则开心表示," 八一 " 当天将作为 " 宣讲员 " 挨家挨户动员村民参与庭院美化,让曾经的抵触者转变为积极参与。

金秋八月,吉田村的无人农场稻浪翻涌,收获在望;元坝村的荔枝林里,村民正伺弄荔枝树等待下一季的丰收;瑞岭村的盆景园中,村民们忙碌着修剪、打包,苍翠的枝干诉说着艺术与产业的融合。

在 " 百千万工程 " 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节点,广东的 " 兵支书 " 们退役不褪色,以智慧与担当为犁,在乡村振兴的新战场上,带领乡亲们耕耘着似稻穗沉甸、如盆景长青的幸福未来。他们的故事再一次说明,在 " 百千万工程 " 磅礴实践中,退役军人依然可以是最可靠的排头兵。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无人机 广东 退役军人 北斗导航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