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能源网 08-01
云南叫停磷酸铁锂储能电站:混合储能的大机会来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作者 |  蒋波

编辑 |  韩成功

华夏能源网(公众号 hxny3060)获悉,近日,云南省能源局官网 " 互动交流 " 一栏披露了一则来信回复。来信提出问题:" 是否继续推进关于磷酸铁锂储能电站的开发投资建设 "。

云南省能源局回复称,截至 2025 年 6 月底,全省投产并网新型储能 498.7 万千瓦,技术路线全部为磷酸铁锂……技术路线较为单一。为考虑集中共享新型储能多元化,短时与长时结合发展,下一步集中共享储能项目鼓励以全钒液流、压缩空气储能等长时储能为主

目前不仅是云南,全国各地的新型储能装机都以磷酸铁锂为主。今年 2 月,"136 号文 " 叫停强制配储后,储能电站开发备受冲击,但此后独立储能的快速发展又为锂电储能创造了新机遇。

云南省能源局的一纸公告,释放出政策方向调整的强烈信号,锂电储能电站开发开始 " 踩刹车 ",全钒液流、压缩空气储能等长时储能、混合储能正迎来难得的发展期。

铁锂储能受冲击

储能装机看电化学,电化学技术看铁锂。

数据显示,2021 年底,中国已投运的储能项目中,抽水蓄能装机占 86.3%,电化学储能装机占 12.5%,抽水蓄能是储能电站的主流。但到了 2024 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 73.76GW/168GWh,超过抽水蓄能成为主力。而在新型储能项目中,超九成是电化学储能。

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有多种,主要包括磷酸铁锂、钛酸锂、三元锂、锂硫、钠离子、液流等。据 EVTank 数据,2024 年各种储能应用中,磷酸铁锂电池占比高达 92.5%。可以说,储能电站已经全面铁锂化。

磷酸铁锂能够倍受青睐,主要在于其符合了储能技术的发展趋势——高安全性、长循环寿命、低成本、高能量密度。

从成本上说,钛酸锂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成本都很高,而磷酸铁锂电芯的成本已经下探到了 0.3 元 /Wh 上下,优势尽显。同时,在能量密度上,磷酸铁锂电池仅次于钛酸锂、三元锂;在循环寿命上,磷酸铁锂电池仅次于液流电池。

磷酸铁锂电芯(来源:宁德时代)

另外,从产业规模上来说,钛酸锂、钠离子、液流等技术的产能都很小,难以支撑起大规模储能电站投建的需求。

今年以来,储能行业波折不断。对行业影响最大的,是 2 月 9 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 "136 号文 ",其中明确叫停了各地的强制配储政策。

强制配储政策是国内储能市场前两年快速发展的最重要驱动力,在 2024 年新能源配储装机规模占储能总装机的 40% 左右。"136 号文 " 叫停强制配储,磷酸铁锂储能产品的市场需求受到的打击最大。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叫停强制配储,但包括共享储能在内的独立储能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数据显示,2024 年,国内独立储能新增装机占比首次过半。2025 年,独立储能投建迎来进一步爆发。据 CESA 储能应用分会不完全统计,2025 年 1-5 月,国内独立 / 共享储能共有 90 个并网项目,数量同比增长 95%,容量同比增长 107%。

在强制配储被叫停后,独立储能的爆发,为铁锂储能打开了新的一扇门。然而,如今云南省的一则公告,又为铁锂储能浇了一盆冷水。如果云南省的做法被其他省份广泛学习,铁锂储能的发展空间将被大幅压缩。

混合储能成趋势

云南省能源局的回复指出," 考虑集中共享新型储能多元化,鼓励以全钒液流、压缩空气储能等长时储能为主。" 这点明了储能未来发展的潜力方向。

近年来,随着风光等新能源装机量的高速增长,尤其是风光大基地项目的推进,对储能时长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4 年,4 小时及以上新型储能电站项目逐步增加,装机占比 15.4%,较 2023 年底提高约 3 个百分点;2 小时至 4 小时项目装机占比 71.2%,不足 2 小时项目装机占比 13.4%。

单就时长来说,抽水蓄能最具优势,但由于其受限于地理条件,且建设周期长,所以很难大规模应用。

在新型储能中,磷酸铁锂技术通过做大电芯容量,或通过在系统集成上优化设计,时长也能做到 8 小时甚至以上,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成本会大幅增高。

在时长方面最具优势的,还是钒液流电池和空气压缩储能技术。

全钒液流技术由于采用了能量储存与功率输出分离的设计,使得其可以在储能容量和功率上进行独立调整,具有长时存储电量的 " 基因 ";而空气压缩储能则是将电能存储在巨大的地下洞穴或储气罐内,也非常适合做长时储能。

全钒液流电池核心部件

——电堆(来源:毅富能源)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随着行业对长时储能需求的增长,全钒液流电池和空气储能开始高速发展。2024 年新增并网的 GWh 级项目高达 12 个,其中除了 10 个主流的锂电项目,还有两个空气压缩储能项目;2024 年,液流电池储能装机量达 1.81GWh,而 2023 年仅为 270MWh,增长了 570%。

长时储能电站建设,不仅要考虑技术路线本身,更要综合考虑当地经济、能源供需特性、电力系统运行需求等多重因素。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新能源项目难以用单一的储能技术来满足。因此,混合储能项目正倍受关注。

混合储能项目就是利用不同的储能技术,通过技术间的优势互补来优化储能项目的整体功能。据不完全统计,2024 年,混合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已经达到 3.39GW/9.386GWh,各地涉及混合储能的示范 / 纳规 / 入库的储能方案已近 20 种,最常见为 " 磷酸铁锂 +" 形式。

其中," 磷酸铁锂 + 全钒液流电池 " 方案不仅数量最多,而且规模也最大。" 磷酸铁锂 + 飞轮储能 + 全钒液流电池 "、" 磷酸铁锂 + 空气压缩储能 " 等也比较常见。储能多元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混合储能面临 " 四道槛 "

虽然混合储能目前备受行业关注,但是其发展仍面临着很多阻碍。华夏能源网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 " 四道槛 ":

一是不同储能技术之间的协作难题。

今年 3 月,在某储能行业活动上,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原副司长刘亚芳在演讲中表示," 复合储能 " 的说法要优于 " 混合储能 "。对此,她解释称," 混合 " 意味着简单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 " 复合 " 则强调不同储能技术之间的匹配与协同,通过互相补充来实现功能的优化。

刘亚芳的这种说法,准确反映了混合储能所面临的困境。

虽然电化学储能、空气压缩储能、飞轮储能都属于新型储能,但各自的材料构成、工作原理各不相同,即便是同属电化学储能的锂电池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设备也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要想让不同的储能技术 " 混合 ",其运行方式、控制策略将颇为复杂,管理、调度起来相当困难。如何实现不同类型的储能设备之间完美地协作,是混合储能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是,混合储能中各类储能技术性能、寿命折损差异较大

锂离子电池的寿命大约 8-10 年,液流电池的寿命至少在 20 年以上,而空气压缩储能的寿命会更久。如何准确评估混合储能系统的运行时间和内部状态,保持整体性能的稳定一致,是影响混合储能大规模应用的一大难点。

格力打造的

国内首个钛酸锂与磷酸铁锂混合储能项目

也因此,混合储能不是简单地将各种储能设备简单地拼凑,要想实现 1+1>2 的效果,还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撑和科学验证。

三是,盈利空间受限。目前,混合储能项目基本还处于示范阶段,主要应用场景为电源侧和电网侧,起到新能源消纳、辅助服务以及削峰填谷等作用,盈利点也主要来自辅助服务中的调频。

四是,由于混合储能的市场地位不明确虽然国家在政策中明确提出要给予支持,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无章可循,这严重影响了混合储能的快速发展。

综上,混合储能还处在 " 萌芽期 ",距离产业爆发尚远,还需要全行业精心培育,需要政策环境的呵护。

END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磷酸铁锂 能源局 云南 锂电池 国家能源局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