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花花小萌主
编辑:鸟哥笔记编辑部
当消费者还沉浸在外卖平台的补贴大战,沉浸在各大平台的 "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 活动,殊不知 "0 元购 "、"1 分购 " 等外卖商品正在退场。2025 年 8 月 1 日,外卖行业迎来了转折点,美团、淘宝闪购及饿了么还有京东外卖纷纷发文,坚决抵制恶性竞争,不以显著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和服务,严重扭曲价格信号,扰乱市场竞争秩序造成浪费。
消息公布后,当天美团(3690.HK)股价盘中涨近 3%,阿里巴巴(9988.HK)股价盘中涨超 3%,京东集团(9618.HK)股价盘中涨超 1%。这意味着这场由监管部门推动、平台自发响应的变革,将结束 " 烧钱换规模 " 的野蛮生长阶段。
图片来源:官方公众号截图
各大平台的发文都说了些什么?
据悉,在 8 月 1 日当天,美团、淘宝闪购、饿了么及京东先后发布了声明,抵制补贴、低价等带来的恶性竞争。
根据官方平台显示,8 月 1 日早上 10:08 分,美团发表题为《繁荣行业生态,抵制无序竞争》推文,文章呼吁行业共同构建良好生态,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同时,美团做出五大承诺。
一是不扭曲价格信号,说白了就是杜绝低于成本的 " 白薅 ";二是不夸大宣传,补贴信息会向商家和消费者公示的明明白白,也免得商家和消费者互相 " 提防 ";三是商家抱怨的 " 被迫强制性 " 参加活动不存在了,可以自主定价;四是不会杀熟,平等对待每一个商家和消费者;五是希望大家都能获益,多方共赢。
京东黑板报在同日 11:39 分也发文了,题为《践行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 共建外卖行业健康生态》。声明意思大同小异,无非是对内卷式补贴促销行为的进一步规范,不以冲单量体现市场地位、制造市场泡沫。和美团一样,给予商家绝对的参与自由,同时提升服务质量等。
淘宝闪购及饿了么也在同天发文,题为《持续提升服务推动良性竞争激发消费烟火气》。声明也指出,尊重并保障商家参与活动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定价权,保障商家实收与盈利空间,不做大规模 "0 元购 " 等非理性促销活动。围绕商家参与、商品品质、骑手权益等核心议题,建立 " 倾听 - 征询 - 优化 - 反馈 " 体系,多场恳谈会正在各地陆续开展。
图片来源:网络
为什么都发文抵制恶性竞争?
同一天集体发文,固然是监管部门的介入在起作用,但各大外卖平台起始也苦 " 低价内卷 " 久矣。有人说,这场外卖补贴大战的恶性竞争,是一场多方共输的零和博弈。
首先,对平台而言,战略迷失,经济泡沫。自 2025 年初,京东外卖以 " 百亿补贴 " 入局外卖赛道,美团外卖、淘宝闪购及饿了么都先后跟进,掀起外卖补贴大战。尤其是 7 月外卖大额红包的入场,外卖单量不断冲高的同时,却是平台股价的持续疲软。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仅 7 月 3 日红包大战当天,三家又是集体下挫阿里跌 2.93%,美团跌 2.54%,京东跌 2.11%。7 月 4 日早盘,三家再度跳水,阿里跌 2.66%,美团跌 4.14%,京东跌 1.93%。而此前 4 月,京东美团市值合计已蒸发超千亿港元。
商人逐利是本性,资本市场的冷遇,直接戳穿了 " 以补贴换增长 " 的经济泡沫,当消费者沉迷于低价刺激,当商家利润被一压再压,当骑手权益因单量激增受损,平台商业利益生态就被破坏了。
美团核心本地商业 CEO 王莆中表示,美团参战是为了自保和生存," 我们不想卷,我觉得这样卷没意义。" 可见,平台明知短期繁荣与长期泡沫的真相,却王莆中所说的那样," 只有胜利者才能说打仗没意义。如果我们不打,会被视为失败者,连转型 AI 的机会也将丧失。"
整个外卖行业,都是增长焦虑下、市场占有率下的战略迷失。
图片来源:网络
其次,对商家而言,利润危机、自主失控。在外卖补贴大战中,商家苦不堪言,陷入 " 不参与则无流量,参与则破价亏损 " 的两难境地。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研显示,外卖补贴成本 70%-75% 由线下商家承担,比如满 25 减 20 的优惠中,平台仅补贴 5 元,商家需自行承担 15 元。单笔订单平均利润率普遍下降 10%-30%。
有商家直言不讳," 补贴大部分来自商家投入,已严重扰乱正常经营秩序。" 不仅仅是中小商家,品牌连锁商家也是如此。赔本赚吆喝,让商家的利润被挤压,生存空间被压缩。
而更可怕的是,消费者一旦养成 " 不补贴不消费 " 的习惯,活动一停订单量直接腰斩。
图片来源:小红书
然后,对于骑手而言,算法压迫、权益缺失。很多人以为,订单量多,骑手就赚的多,对骑手而言,是好事。但事实是,补贴大战导致订单量暴增,骑手工作强度达到极限。面对 "30 分钟送达 " 的极致效率,骑手为赶单超速、逆行、超时工作。一位日收入突破千元的骑手坦言:" 连续工作 14 小时在电动车座上昏昏欲睡,这钱挣得心里不踏实 "。
有数据显示,2025 年二季度骑手日均配送单量达 47 单,较政策调整前增加 12 单,日均工作时长从 10.2 小时增至 11.8 小时,因 " 赶时间 " 导致的交通事故率同比上升 12%。
最后,对于消费者而言,信任缺失、体验倒退。表面上看,消费者是补贴大战最大的受益者。但当部分商家为控制成本降低餐品质量,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就打破了,这也是为什么补贴大战中,咖啡奶茶成为核心竞争的原因。消费者看中性价比,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大大损害了即时的体验,这在无形中也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图片来源:小红书拼图
外卖平台恶性竞争,为何屡禁不止?
美团京东饿了么不是不知道恶性竞争的危害,但是什么迫使他们 "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
1、资本驱动的增长焦虑
外卖行业十年发展以来,《2025-2030 年中国外卖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2023 年我国外卖市场规模已达到 15254 亿元,同比增长 36.7%。预计未来几年内,中国外卖市场将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到 2027 年有望达到 19567 亿元。
随之而来的,外卖大战带来丰沃流量,淘宝、京东、美团日活均双位数增长。日均活跃用户规模上,淘宝达 4.17 亿,同比增 7.3% 美团 1.80 亿,同比大增 33.2%;京东 1.71 亿,同比增 18.2%。重合用户规模方面,三者重合用户数 3.88 亿,同比增 22.8%。
某投资机构分析师指出," 资本市场需要看到持续的增长故事。" 于是,平台明知道内卷不可持续,也不得不继续烧钱。
图片来源:QuestMobile
2、监管滞后的市场失灵
尽管《反垄断法》《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明确禁止 " 低于成本价销售 " 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但在执行层面存在诸多困难。平台补贴通常以 " 营销推广 " 名义进行,一时难以界定,监管的滞后性," 纵容 " 了恶性竞争的蔓延。
7 月 18 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相关平台企业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
7 月 23 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评论《两度约谈为何仍止不住外卖 " 价格战 "》,文章指出," 同质化的低价格竞争让平台企业与相关外卖商家陷入利润困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增速同比下降 3.6 个百分点。"
7 月 25 日,《人民日报》刊发评论文章称," 价格战没有赢家 "" 容易让整个行业陷入花钱买吆喝、有量无价的困境 "。
而彼时,外卖补贴大战,已经到了高潮。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当平台忙着烧钱,技术创新必然停滞,外卖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本应在于配送效率、商家服务、用户体验等技术和服务创新,而不是 " 低价 - 低质 - 更低价 " 的死亡螺旋。
集体抵制给行业带来了什么意义?
各大平台在声明中均强调 " 构建多方共赢生态 ",这标志着行业从 " 零和博弈 " 转向 " 合作共生 "。美团提出 " 消费者、商家、骑手、平台四方共赢 ",饿了么倡导 " 与商家、协会等各界共同维护线下经营秩序 ",京东外卖则明确 " 用产品、价格、服务赢得用户口碑 "。
此次的同步声明,标志着监管驱动下的行业自律。美团承诺不以显著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和服务;饿了么提出 " 建立专项严查和治理机制,对违规补贴行为设立兜底赔付 "。京东强调 " 搭建简单透明的补贴机制,依法向商家和消费者公示营销活动信息 "。可见,外卖行业正从 " 监管被动应对 " 转向 " 平台主动自律 "。
也是商家生态的修复与重建。声明中都提到了 " 保障商家自主定价权 "" 不通过选择性补贴伤害中小商户 ",有利于商家拿回主动权,并重构利润框架,将重心放在商品质量与服务上。还是消费者权益的理性回归,摆脱低价低质,获得真实优惠,以 " 展示价即到手价 " 建立信任,提升消费体验。当然,这也是骑手权益的制度保障。不再盲目追求速度与单量,让骑手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为消费者提供需要的服务。
图片来源:网络
结语
2025 年 8 月 1 日的外卖平台集体声明,不仅是一次对恶性竞争的否定,更是一场行业生态重塑。面对多方共输的局面,外卖行业急需一个拐点,来共同抵制,监管约谈就是这个拐点。外卖平台的发文,意味着行业终于直面资本增长的需求陷阱,开始积极走出 " 内卷 " 泥潭,摆脱 " 低价导向 "。
希望外卖平台如在声明中所说的那样,把更多资源用到做好服务体验、改善商户经营、保障骑手权益上,实现多方共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