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08-05
OpenAI高管密集造势暗藏风险:如果GPT-5搞砸,或终结科技巨头的“无限游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OpenAI 正以一场密集的造势行动,将下一代旗舰模型 GPT-5 推向舆论焦点。近两日,该公司高管接连释放信号,引发外界对这款模型近期即将发布的强烈猜测。

然而,在这场预热背后,GPT-5 的真实进展充满争议。据媒体报道,截至今年 6 月,OpenAI 尚未形成可发布的 "GPT-5" 完整版本,其技术突破幅度远不及 GPT-3 到 GPT-4 的代际跨越。

摩根大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OpenAI 的 " 护城河 " 正变得越来越脆弱。该行警告称,尽管 OpenAI 在 3 月最新一轮融资中估值已达 3000 亿美元,但其商业模式面临的风险正在扩大。

若 GPT-5 不及预期,不仅 OpenAI 的危机将加剧,更可能触发 AI 资本泡沫破裂,冲击整个行业 " 无限游戏 " 格局此前被 AI 投资推高的科技巨头的股价可能首当其冲,引发抛售潮。

GPT-5 要来了?高管密集造势,暗示 " 重要一周 "

最近两日,OpenAI 的高管频繁通过社交媒体释放信号,暗示 GPT-5 或将到来。

8 月 5 日凌晨,OpenAI 工程师 Steven Heidel 发文称,本周 " 将会是令人兴奋的一周!"

前一天,ChatGPT 应用主管尼克 · 特利(Nick Turley)高调宣布,ChatGPT 的周活跃用户数预计将在本周突破 7 亿,这个数字在过去一年里增长了四倍。上一次 OpenAI 越过关键用户节点是在今年 3 月,当时周活跃用户数突破了 5 亿。

特利在这篇公开帖子中也提到,"Big week ahead"(重要的一周即将到来),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备受期待的 GPT-5 即将亮相的猜测。

图片来源:X 平台

此前,据多家媒体爆料,OpenAI 已完成 GPT-5 核心架构与能力的开发,预计最早将在今年 8 月正式上线,并同步开放 API 接口和轻量级模型版本供开发者接入。

8 月 3 日,OpenAI 首席执行官山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还在 X 平台上放出了所谓的 GPT-5 对话记录,提前剧透了该模型的使用体验。在对话记录中,奥尔特曼让 GPT-5 推荐几部最引人深思的 AI 主题电视剧,GPT-5 随即给出了一个片单。

图片来源:X 平台

不过,这份看似流畅的回答很快引发争议。有眼尖的网友发现其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是 GPT-5 大量使用破折号,这是被用户诟病的 "AI 味儿 " 的典型表现;二是 GPT-5 并没有进行有效推理,推荐的第二部剧偏离用户要求。

研发困局曝光,知情者称 6 月时 GPT-5 仍未成型

当 OpenAI 高管们在社交媒体上 " 吊胃口 " 时,有媒体援引参与 OpenAI 研发的知情人士称,截至今年 6 月,OpenAI 还没有开发出一款能够被称之为 "GPT-5" 的模型。

知情人士透露,GPT-5 在编程和数学任务方面相较现有模型有所提升,生成的代码更注重用户体验和美观性,在支持 AI 智能体执行复杂任务时也更加高效,所需的人工干预更少。

但也有知情人士认为,GPT-5 的进步幅度远不及从 GPT-3 到 GPT-4 的代际跨越。

事实上,GPT-5 的研发困境早在 2024 年底已现端倪。彼时,OpenAI 正在开发一款内部代号为 "Orion" 的模型,原计划作为 GPT-5 发布,目标是大幅超越 2024 年 5 月发布的 GPT-4o。

然而,由于性能未达预期,Orion 最终被降级为 GPT-4.5,于今年 2 月仓促发布。值得注意的是,该模型的 API 服务在 7 月便宣告下线,成为了 OpenAI 史上最短命的模型之一。

GPT-5 技术困局的根源之一,在于预训练阶段遭遇的结构性难题。大模型通过处理网络及各类来源数据学习概念关联,但研究人员发现,高质量网页数据的供给已出现枯竭迹象。同时,团队过往针对小规模模型的调优方法,在模型变大后失效,导致性能优化陷入停滞。

OpenAI 的另一大挑战,来自推理模型的实际应用落差。尽管大模型在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在处理复杂的、需要多步骤推理的任务时,依然存在不小的挑战。

报道指出,OpenAI 曾在去年 12 月公布了一项内部测试的结果,发现当 AI 获得更多处理时间和计算能力时,其任务表现会更好。这一发现让 OpenAI 内部一度陷入狂喜,认为 GPT-5 将实现 " 代际飞跃 "。

但这一希望最终落空。据两位参与开发的人士透露,当研究人员把这个新模型转化为聊天版本时,其性能大幅下降,与 o1 相比没有明显进步,最初公布的性能提升几乎消失了,通过 API 接口供企业使用的版本也存在同样问题。

其中一位开发人士认为,这是因为这些推理模型理解概念的方式与人类语言有差异。另一位则认为,OpenAI 在模型对话能力训练方面投入不足,也导致沟通效果不佳。

若 GPT-5 搞砸,会带来什么?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目前,OpenAI 的估值屡创新高,最新一轮融资成功筹集了 83 亿美元,最新估值达 3000 亿美元。另外,OpenAI 年化经常性收入已从 6 月份的 100 亿美元跃升至 130 亿美元,并有望在年底前突破 200 亿美元。

但光鲜数据的背后,脆弱的商业模式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正让 OpenAI 看似坚固的 " 护城河 " 遭遇前所未有的考验。

近期,摩根大通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尽管 OpenAI 估值惊人,其商业模式面临的风险正在扩大。

该行指出,OpenAI 的早期优势在于其极高的消费者使用率和品牌实力,但其多元化程度并不高,约 75% 的收入来自消费者订阅。相比之下,Anthropic 的收入主要来自企业客户。

尽管 OpenAI 正在加码企业市场,但摩根大通在报告中直言,这一领域 " 头部玩家竞争白热化 ",其能否成功仍是未知数。

不仅如此,持续高企的研发投入也让 OpenAI 面临着盈利难的问题。OpenAI 财务文件显示,预计 OpenAI 要到 2029 年才能实现净盈利。

在这样的背景下,GPT-5 的发布对 OpenAI 显得尤为关键。而 OpenAI 的走向,又与整个 AI 行业的资本逻辑深度绑定。

目前,AI 基础设施的主要资金来源是科技巨头的内部现金流。这些万亿级巨头正通过加码 AI 推高股价,玩着一场 " 无限游戏 "。

据媒体报道,2025 年第二季度,Meta、Alphabet、微软等美国七大科技巨头的资本支出总计高达 1025 亿美元

专注于宏观经济分析的金融机构 Renaissance Macro Research 的经济研究主管尼尔 · 杜塔(Neil Dutta)指出," 过去两个季度,AI 相关资本支出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所有消费者支出。"

但这场盛宴暗藏危机。AI 基础设施的巨额投资正推动科技巨头从 " 轻资产 " 模式向 " 重资产 " 模式转型。这导致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尽管这些公司的营收在增长,但其自由现金流却在大幅下降。

例如,根据 FactSet 提供的数据,在 2025 年第二季度,Alphabet、亚马逊、Meta 和微软四大科技公司的合并净营收较两年前增长了 73%,但自由现金流却下降了 30%。如果这种投资无法带来预期的回报,恐将对这些科技巨头的财务状况造成巨大压力,并引发市场对 AI 泡沫的担忧。

有分析认为,AI 基础设施扩张所潜藏的金融与结构性风险,堪比 2000 年互联网泡沫和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

若 GPT-5 发布不及预期,未能带来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市场情绪恐将迅速逆转。这些此前被 AI 投资推高的万亿巨头股价可能首当其冲,引发抛售潮。届时,整个 AI" 无限游戏 " 的牌局或将面临终结,而 OpenAI,正是决定牌局走向的最关键一张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每日经济新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科技巨头 首席执行官 摩根大通 尼克 工程师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