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兽 昨天
酒店摆摊的B面:夫妻店受影响,超市熟食区告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灵兽,作者:十里,题图来自:AI 生成

一、酒店摆摊儿

高端餐饮圈里,曾有一条心照不宣的规则:维持身段,与大众市场保持恰当的距离。但现在,这条规则正被一场自上而下的 " 地摊运动 " 彻底打破。

那些曾经让人觉得不穿件像样的衣服都不好意思踏入的星级酒店,如今正集体放下架子,干起了最接地气的营生。

在大城市,这种变化尤为直观。在某一线城市的北苑大酒店,5 毛钱一个的馒头以其极致的性价比吸引着周边居民;而在世纪华天大酒店,酒店甚至直接开辟了 " 美食街 ",由星级大厨们现场制作并售卖卤味。

这幅景象,意味着高端餐饮正从提供 " 仪式感 " 的殿堂,走向解决 " 一餐饭 " 的街头。

这场运动并非孤例,而是以一种惊人相似的模式在全国范围内铺开。

在成都,索菲斯锦苑宾馆的菜单上是 10 元一份的大厨炒面;在杭州,望湖宾馆 8 元一块的东坡肉成了市民餐桌上的新宠;在郑州,永和伯爵国际酒店卖起了 10 元 3 个的鸭脖和 15 元一份的爆炒花甲。

这些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逻辑:它们都是最能被大众接受的 " 硬通货 ",单价不高,品质却有酒店的招牌做背书。这种身份上的巨大反差,迅速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现金流。

"3 分钟抢购一空 "、" 日入过万 " 的销售数据不绝于耳,有的酒店甚至一天就能靠摆摊获得三万元的流水。

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消费心理:消费者本质上是在用买快餐的钱,为 " 五星大厨 " 这四个字所代表的食品安全和品质保证买单。这份由品牌信用构筑的 " 质价比 ",是街边普通小店难以企及的。

这股浪潮的涟漪,很快就从金字塔尖扩散开来。它不仅限于五星级酒店,那些人均消费一两百元的中高端餐厅也迅速跟进。他们在晚餐高峰前,在门口支个摊子,卖点小吃、盒饭,每天多赚几千块钱现金流,这笔钱或许不足以扭转乾坤,但在眼下却是至关重要的 " 活命钱 "。

甚至连那些过去专做大场面、承办婚宴寿宴的传统大酒楼也坐不住了。

像湖北的 " 艳阳天 "、广东的 " 广州酒家 ",这些老字号都开始放下架子,做起了人均二三十元的快餐生意。它们都在学习一项全新的技能:如何放下过去做 " 大席面 " 的低频、高客单价思维,转而去做小份、低价、高复购率的生意。

" 逛酒店像逛菜市场 " ——这句网络上的玩笑话,精准地概括了正在发生的一切。高端餐饮业长期以来用高价和环境精心构筑的 " 品牌护城河 " 正在失效。

这不仅仅是经营策略的短期调整,而是整个高端餐饮业在市场生存压力下,一次集体性的身份重塑和商业模式的根本切换。

二、生存危机

高端餐饮最近的 " 下凡 ",不仅仅是形象上的转变,更是过去经营方式的一次调整。

这场看似突然的变化,其实是因为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无论是行业内部的生存困境,还是消费市场的趋势,都让高端餐饮不得不做出选择。

首先,是行业本身的压力越来越大。

从数据上看,6 月份,餐饮收入 4708 亿元,增长 0.9%。其中,1~6 月份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同比增长 3.6%,6 月份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下降 0.4%。

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增速明显落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种结构性差异在酒店摆摊现象中得到残酷印证。

而高端酒店原本是餐饮行业中最 " 抗风险 " 的一类,现在也顶不住了。而最直接的原因是主业收入大幅减少。高端酒店主要靠商务会议和大型宴请,比如婚宴、寿宴等。但这两块业务都在缩水。

麦肯锡的数据说,近三年中国企业的差旅预算平均少了 15%~20%。民政部的结婚登记也在持续减少。主业不行了,酒店的场地、员工、厨房设备只能闲着。

与此同时,酒店的资产价值也在缩水。2020 年到 2024 年,国内五星级酒店数量从 850 家降到了 736 家,四年减少了 114 家。2024 年,有 163 家高端酒店集中拍卖,结果 95% 都没人接盘。可见,曾经被看作 " 优质资产 " 的高端酒店,现在也不再抢手了。

政策压力也一波接一波。2025 年 5 月,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出台,被称为 " 史上最严禁酒令 ",对公款消费和高端商务宴请市场的打击非常直接。虽然这不是唯一原因,但的确让不少高端餐饮雪上加霜。

在这样的环境下,摆摊成了一种无奈但现实的选择。

不少餐饮老板称:" 酒店有很多厨师、场地和供应链资源闲着,与其让他们每天都烧钱,不如摆摊卖菜,把这些资源换成现金流,起码能撑一阵子,缓一口气。"

其实,酒店 " 下凡 " 不只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市场的变化也给了机会。

现在的消费者对 " 高端 " 这件事越来越理智了。以前大家愿意为品牌溢价、营销包装买单,但这两年,很多 " 高价神话 " 都破灭了。比如,钟薛高雪糕一度 66 元一支,后来被骂 " 雪糕刺客 " 后大面积滞销;阳光玫瑰葡萄曾经炒到 300 元一斤,现在回落到个位数。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变得更务实。

蜜雪冰城靠极致性价比火到了国外,胖东来靠服务和真诚成传统商超调改样本。消费者用实际行动告诉市场,靠堆砌概念、讲故事、涨价,已经行不通了。大家买单的,是靠谱的品质和合理的价格。

五星级酒店摆摊变得受欢迎,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高端酒店的品牌,本身就是对食材安全、品质和厨师手艺的保证。现在,这份 " 保障 " 被用在几十元的菜品上,无形中增强了吸引力。

" 摆摊 " 不仅仅让高端餐饮解决了闲置资源的问题,也可以接触到新客户。过去,只有婚宴或商务宴请才能吃到的菜,现在普通人也能在家门口尝到。酒店不再只是 " 高高在上 ",而是变得更接地气。对品牌来说,这不仅缓解了经营压力,也让形象变得更亲民。

当然,高端餐饮这样做也有不少新难题。比如,怎么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保证食材和服务?怎么用亲民的价格还维持住原有的品牌信誉?这些都需要慢慢摸索。

三、谁被攻陷?

五星级酒店带着自己的优势资源进入平价市场,这已经不只是灵活经营,而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 " 降维打击 "。

在杭州拱墅区经营卤味店近十年的李晨,最近明显感到生意变差。他说:" 我的流水,这个月直接掉了三分之一。" 让他头疼的原因,是附近一家四星级酒店开始在下午四点摆摊,卖的正是卤鸭、酱肉、熏鱼这些他最核心的品类。

李晨算了笔账:" 酒店酱鸭卖 38 元,分量比我还多,我小店一个月房租水电就要一万多,根本压不下成本,怎么跟人家比?"

他补充道,自己酱鸭的毛利最多三成,而酒店用闲置厨师和批量采购,哪怕价格低一点,毛利可能还高一些。" 更要命的是,人家有‘星级酒店大厨’的招牌,我十几年的手艺,在这面前都不值钱了。"

如果说对街边小店是硬碰硬的竞争,那么对传统商超来说,酒店摆摊更像是一场精准的偷袭。

上海一家连锁精品超市的运营经理王涛向 " 灵兽 " 表示:" 我们熟食区的客流和销售额下滑很明显。" 通过后台数据分析,他发现,工作日下班高峰期的销售额,自从附近几家酒店开始摆摊后,下降了近 12%。" 这个时段原本是白领买晚餐和第二天早餐的高峰,现在不少人被酒店摊位吸引走了。"

具体而言,酒店摊位对超市的影响正在各个层面显现。

最直接的冲击来自菜品种类的高度重合。酒店摊位推出的红烧蹄髈、脆皮乳鸽、现烤蛋挞等,和超市熟食区、烘焙区的招牌产品几乎完全一致,抢走了不少超市的原有客源。

与此同时,酒店还对超市的预制菜业务形成了正面压力。近年来,商超一直在主推预制菜货架,但据艾媒咨询数据,消费者对预制菜最大的顾虑仍是口感和食品安全。

而酒店摊位上现做现卖的 " 准预制菜 " ——买了就能吃,或者回家简单加热——恰好解决了这些问题。星级大厨现场制作,本身就是一份食品安全的承诺,让消费者不再担心工业化生产和添加剂,这对超市冷冻菜包形成了难以抗衡的优势。

更深层次的影响则体现在社区消费路径的改变。过去,社区流量主要集中在超市、便利店和菜市场,如今,酒店和大型酒楼以 " 邻里食堂 " 的新身份,成为居民生活的新聚点。凭借品牌和性价比,它们逐渐成为许多家庭的 " 第二食堂 ",居民的消费习惯随之发生转移。

王涛向 " 灵兽 " 表示:" 消费者也许只是去酒店买个热菜,但这种习惯一旦养成,进我们超市的次数就会减少,受到影响的不只是熟食区,生鲜、日用品等其他品类也会受到波及。"

酒店的 " 降维打击 " 远不只是生意的此消彼长。它更像一块石头投入池塘,激起更广泛的连锁反应。

一位商业地产分析师指出:" 这不仅仅是几家小店倒闭的问题,其实是整个线下商业生态的一次压力测试。" 他进一步分析,街边小店倒闭增多,会导致社区铺面空置率上升,商业地产租金下滑,依赖租金收入的房东资产缩水。如果房东还有贷款,违约风险甚至可能传导到金融系统。

酒店业本来是第三产业的 " 晴雨表 "。如今,连头部酒店都下场争夺最基础的餐饮生意,说明整体消费市场正在发生变化。当高端酒店不得不加入街头摊位的竞争,原本的市场秩序正在被打破和重塑。

热闹的酒店摆地摊背后,是一场存量搏杀。这不仅仅是餐饮行业的挑战,也是对整个线下零售和服务业韧性的严峻考验。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成都 广州酒家 食品安全 ai 一线城市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