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娱 昨天
ZARA因模特太瘦被禁广告,让刘亦菲蒋欣被嘲的“病态瘦”到底对不对?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时尚界风靡已久的 " 病态瘦 " 审美终于被审判了。

根据报道,ZARA 因为广告模特被以 " 瘦的不健康 " 为由,被英国相关部门强制下架了两张广告照片。

该事件的起因是管理部门收到投诉,投诉者称该照片中的模特过于瘦弱,存在引导 " 不健康审美 "。

而经过调查,该部门发现,这两张照片在拍摄中使用了灯光、色彩编辑、造型设计、模特姿势等刻意强调了模特的瘦弱感。

事后,ZARA 删除照片,修改了相关内容,并提供了证明模特健康的证明。

在时尚界,强调瘦,奉行以瘦为美,已经是惯例了。

但现在,这种惯例开始受到了质疑。

今年 7 月,英国玛莎百货的一则牛仔裤广告也因为 " 模特不健康的消瘦 " 被禁播。

事实上,这样的广告和模特已经在时尚界独领风骚的近百年。

时尚界因为娱乐圈直接与消费者挂钩,站在了行业鄙视链顶端,因此这种 " 病态瘦 " 的审美影响早已从模特、走秀辐射到了娱乐圈的明星艺人,最后影响到了每一个普通人。

即使与时尚毫不搭边的普通人,在评价明星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的用胖瘦去衡量美丑。

胖确实不好,早在 1940 年,美国的保险公司就对投保人的体重划下了肥胖的警戒线。

1946 年比基尼泳装诞生,这成为 " 以瘦为美 " 的撬动点之一。

1948 年,有科学研究证明了过度肥胖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有直接关系。

但当时的审美,强调的是健康与美丽兼顾。

直到 1960 年,比基尼经过好莱坞明星在荧幕上的传播,从被大多数人拒绝到被大多数人接受,从而也引发了第一次大规模的身材焦虑。

衣服覆盖面积的减少,让人们对身材的关注度增多,市场进入减肥的黄金时代。

在市场的推动和人们第一次直面自己身材的焦虑下,瘦为美正式成为主流。

从 1960 年开始,以往的老模特被抛弃,进入 " 新模特 " 时代," 瘦如平板 " 成为筛选模特的重要标准。

由那时开始,模特就一路朝着 " 更瘦、更瘦、更瘦 " 的道路狂奔了下去。

瘦到皮包骨的超模凯特莫斯曾是时尚界各大设计师最爱的缪斯。

瘦成了时尚界的潜规则,没有人会直接说你不够瘦,但衣服码数越来越小,出现在荧幕上女性美的代表越来越瘦,设计师和各大品牌选择的模特越来越瘦。

不瘦,就穿不进那些窄窄的衣服走上 T 台,甚至根本不会有设计师邀请。

不瘦,就不会有品牌代言,不会有商业价值,不会被市场认可。

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模特的 BMI 基本都在 16,即使如此,她们还是要更瘦才能维持住业内的地位。

国际名模刘雯出道时就不胖。

但现在已经瘦到皮包骨了,还要用妆容尽力去凸显更瘦。

以敬业出名的刘雯,能这么多年,孜孜不倦的一路瘦下去,只能说明,时尚圈的规则就是如此。

从时尚圈的风也吹到了娱乐圈。

抛开刘亦菲的演技,她的身材每次出现在银幕上必被诟病,演电视被指五大三粗,出席颁奖典礼被说虎背熊腰。

刘亦菲不瘦,但她的身材也远远谈不上胖的夸张,在没有引发其他疾病的情况下,并没有太跳出基本上审美的范畴。

但在公众舆论里,这已经是胖了。

即使她的粉丝,也只能说:" 谁说仙女不能胖 " 而不是说 " 她不胖 "。

同样的还有蒋欣,高个子大骨架,演技够用,作为演员也塑造了经典角色,但最终,还是被一个 " 胖 " 字打退,开始减肥。

小花李兰迪上位,访谈居然用了不少时间谈自己青春期无法减肥的痛苦。

诸如此类,甚至还有小 S 惊天动地的口号:" 要么瘦要么死 "。

明星效应的加持下,普通人根本没有抵挡这样审美观的冲击。

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青少年更容易走上极端。

2023 年,女孩小玲为了减肥,得了厌食症,50 多天未进食,到医院的时候,身高 165 体重只有 24.8 公斤。

医生抬她的时候,甚至惊讶:" 好轻,感觉像一床被子。"

她减肥的初衷是她喜欢的男孩的意中人比她瘦。

于是,她偷偷开始减肥,而她最开始的体重也只有 104 斤。

但开始减肥后,她则陷入了减肥的怪圈,开始与人攀比谁更瘦。

这恰好就是以瘦为美最直接的影响,更瘦的人更美。

" 她成绩比我好,但我更瘦。"

" 她长得好,但我更瘦。"

瘦成了唯一甚至最终的标准,她原本只想减到 50 斤,但到了 50 斤,却已经控制不住自己了。

她得了厌食症。

家人带她去医院看病,她有一点力气就逃跑、就跳车。

最终,她离开了。

她说想活,但就是不能接受吃东西。

小玲的事并不是孤例。

近些年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因为减肥而引发疾病得案例涌现了出来。

这使得更多的注意力聚焦到了这件事上来。

这些案例不仅在中国发生,也在世界各个角落发生,也正是这些事情,才让各国开始重新审视从时尚圈刮起的这股 " 瘦为美 " 的风。

从 2015 年开始,时尚界开始修正了一些标准。

以法国为首的国家开始禁止 BMI<18 的模特登台,我国的《模特行业标准》(2019)要求 BMI≥18.5,推动超模平均 BMI 升至 18-19.5 的健康临界区间。

但标准是标准,设计师和市场的观念甚至普通人的观念并没有一夜之间全部掉头。

针对 ZARA 的模特,有网友指出,这么瘦就是不健康,不好看。

但也有网友称,自己就是喜欢瘦,这种就是歧视瘦子,同时还提出如果要禁瘦子,那大码模特也应被禁止。

所谓的大码模特顾名思义就是与标准模特瘦模特相比码数更大的模特。

维密的模特一直是线条的代名词。

但 2019 年,维密签了第一位大码模特。

是什么促使维密转变了观念呢?

是连续几年下滑的销量,设计师的审美最终还是看市场买单。

高高在上的时尚圈一度曾是引领甚至调教市场的存在,但在市场不买账的时候,他们没有继续昂起高傲的头,而是选择了拥抱市场。

多年来营销单一性感,将大部分正常女性排除在外的尺寸和样式开始变得多元化,让更多的女性能够体验。

当然,大码并不是唯一的多元化审美。

维密的困境也不仅仅是审美单一,公司的经营、资金链的断裂,资本之间的角力、市场的变化、经济的周期都对造成维密的困境起了不小的作用。

但至少,启用大码模特,承认并拥抱多元化审美,确实给了谷底的维密绝境重生的机会和话题。

而这种多元化审美拯救的不仅仅是市场,还有相关的人、行业、乃至一个时代的观念。

从古至今,美的标准始终在变化,从环肥燕瘦到雍正的清雅乾隆的艳丽,都有其时代特征,这是客观规律。

只是,无论是哪种审美,都应该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能让人真正感受到生命之美和人生辽阔的。

任何需要以健康为代价而去换取的所谓 " 美 ",应该都是不值得提倡的。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zara 明星 肥胖 娱乐圈 美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