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达摩财经
收获 8 亿美元首付款却仍然缺钱,百利天恒抛出 39 亿定增方案。
8 月 7 日,百利天恒(688506.SH)发布公告称,公司的定增申请已获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百利天恒此次定增计划募集资金不超过 39 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
上市刚刚两年多的百利天恒,是科创板中一颗冉冉升起的 " 新星 "。2023 年 12 月,公司与 BMS(百时美施贵宝)间的一项双抗 ADC 项目合作协议,一度刷新了国内创新药出海交易金额纪录。公司飞涨的市值,也让实控人朱义坐上了 " 科创板首富 " 的宝座。
虽然身负光环,但作为一家创新药企,百利天恒也面临着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等一系列现实难题。
公告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百利天恒共拥有 14 款处于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并在全球开展 70 余项临床试验。
为了支撑上述研发工作,百利天恒近年来持续大手笔投入研发。2022 年至 2024 年,公司在创新药领域的研发投入分别为 3.22 亿元、6.93 亿元、13.92 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 107.94%,且目前仍保持增长态势。
由于创新药产品均处于研发阶段,上述投入尚未能形成稳定收入,目前百利天恒的营收主要靠化药、中成药业务支撑。2022 年至 2024 年间,百利天恒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7.03 亿元、5.62 亿元、58.23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82 亿元、-7.80 亿元、37.08 亿元。其中 2024 年的高业绩源于年初收到的 8 亿美元首付款。
不过,即使考虑到这笔大额一次性收入,百利天恒仍旧 " 缺钱 "。据公司测算,2024 年底,公司的货币资金余额为 32.20 亿元,大额存单余额 25.33 亿元。但考虑到金融负债、未来几年的经营活动资金需求、资本性支出以及安全现金储备,公司仍有约 48.19 亿元的整体资金缺口。
此次百利天恒通过定增募资约 39 亿元,加上超 10 亿元的银行授信,正可以满足上述资金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申报 A 股定增之前,百利天恒还两次向港交所递表。但随着 A 股定增工作的推进,公司赴港二次上市的计划已经暂缓。
百利天恒实控人朱义此前在接受采访时称," 之所以暂缓港股上市,是因为今年 2、3 月份前后港股的窗口不好,流动性很差。大家信心不足,对未来预期看不清楚。那就回到 A 股,我们是科创板生物医药板块头部企业,A 股市场蛮欢迎的 "。
捧出 " 科创板首富 "
百利天恒的前身百利药业成立于 1996 年,在成立之初,公司主营化药、中成药业务,此后又进军仿制药领域。到了 2010 年,公司创始人朱义决定入局创新药行业,如今的百利天恒就此诞生。
2023 年 1 月 6 日,百利天恒以 24.70 元 / 股的发行价在科创板上市,此后,公司股价持续上涨,至今年 8 月 8 日收盘,百利天恒的股价达到 295.45 元 / 股,较发行价上涨 10.96 倍;总市值为 1185 亿元,涨超 1080 亿元。
百利天恒市值屡创新高,公司实控人朱义的个人财富随之水涨船高。目前,朱义个人持有百利天恒 74.35% 的股份,以 8 月 8 日时的收盘价计算,朱义持股的对应市值约为 881 亿元,稳居 " 科创板首富 "。
不过,对于这个头衔,朱义有自己的看法。在此前的一次采访中,朱义表示,我其实不喜欢这个头衔,给我带来挺大困扰。从资本市场看是一封表扬信,其实就是纸上富贵,表扬表扬就行了。我们与许多创新药企及其掌门人不同,我们更像是 " 野孩子 "。我们的研发才开始落地,所以公司未来能走到哪一步,市值能达到哪一步,取决于公司能做到哪一步。
除实控人之外,百利天恒股价上涨,也吸引了一大批机构前来投资押注。同花顺 iFind 数据显示,2023 年底,共有 150 家机构重仓百利天恒,合计持股 2606.99 万股,占总股本的 6.50%。至 2024 年底,重仓百利天恒的机构数量增至 407 家,持股数量也增至 7778.54 万股,占总股本比例达到 19.40%。
目前,已有多家机构进入百利天恒前十大股东之列。2024 年底,除两家上市前便入股的机构奥博资本、德福投资外,华夏基金、易方达、广发基金、中欧基金、富国基金等多家知名公募均是百利天恒的前十大股东。
百利天恒的 "MNC" 野心
从 100 亿市值成长到如今的千亿市值后,百利天恒还有更大的 " 野心 "。
作为一家创新药企,百利天恒在创新药研发上积累颇多。以公司最知名的双抗 ADC 药物 BL-B01D1 为例,这款药物是全球首创(First-in-class)、新概念且唯一进入三期临床的 EGFR × HER3 双抗 ADC,其临床试验已覆盖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泌尿系统肿瘤、妇科肿瘤和头颈部肿瘤等多种肿瘤适应症。在百利天恒看来,这款药物有成为泛肿瘤治疗基石药物的潜力。
正是凭借这款药物,百利天恒在 2023 年底与 BMS 达成了总额 84 亿美元、首付 8 亿美元的管线授权合作,这也是目前全球 ADC 领域单个资产总交易额最大的交易。
除该药品外,百利天恒还拥有 7 款已进入临床阶段的创新 ADC 药物、4 款已进入临床阶段的创新 GNC 药物以及 2 款已进入临床阶段的创新双抗药物。
凭借上述积累,朱义想要将百利天恒打造成一家在肿瘤用药领域具有全球领先优势的 MNC(跨国药企)。之所以将 MNC 作为公司未来的发展目标,也是为了在创新药行业争夺话语权。
朱义表示,从创新生物药生态的角度来看,MNC 是食物链顶端。中国没有 MNC,我们要把早期的产品,I 期 II 期的数据卖给海外巨头,他们是买家,面对一桌子的 Fast-follow,他们想买就买不想买就不买,价格给高给低几乎没有话语权,所以没有 MNC 就没有话语权。
想要成为一家 MNC 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在朱义看来,百利天恒若想成为一家入门级 MNC,需要的资金约为 10 亿美元。近两年,百利天恒大概率会从 BMS 处获得 5 亿美元款项,加上此次定增获得的 39 亿元,基本能满足 10 亿美元的资金需求。
此外,百利天恒还计划在明年开启商业化,加上可能达成的其他授权交易以及赴港上市的募资,公司未来有足够的资金向 MNC 迈进。
当然,想成为 MNC,仅靠资金还不够。国际知名 MNC 公司往往拥有较多的管线,强调多元化发展。而目前百利天恒虽然已经布局了较多的创新药管线,但除 BL-B01D1 外,其余管线或是面临竞争压力,或是研发进度相对滞后。若百利天恒想要成长为一家 MNC,未来或需在管线布局、产品梯队建设等方面下更多功夫。
• END •
爆料投稿|邮箱:damofinance@163.com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