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江湖 08-09
阿里妈妈、巨量引擎、腾讯广告,谁是当代“AI印钞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智能营销行业,AI 是显学。

一份行业数据显示,AI 营销行业市场规模从 2020 年的 209 亿元增至 2024 年的 530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26.2%。

智能营销行业里头部的三家,阿里妈妈、巨量引擎、腾讯广告,都在不遗余力地搞 AI。

阿里妈妈升级大模型能力,实现全流程全链路 AI 决策。

巨量引擎接过抖音 " 全域兴趣电商 " 大旗,定调 " 全域兴趣场景 "。

腾讯广告凭借众多的商业产品矩阵,整合产品线,把 AI 能力融入智能化投放工具。

广告三巨头都在发力 AI,但侧重也略有不同:巨量引擎重在场景内容,腾讯重在资源整合,阿里妈妈重在经营。

内容、资源、经营,都是品牌生意增长的核心要素,于品牌、商家而言,眼下后续国补资金陆续到位,三、四季度的增长难题该怎么解?投放策略该怎么定?

这个问题,值得深究。

从 " 显学 " 到 " 赢学 ",AI 营销这手棋该怎么下?

用 AI 解决生意增长的问题,市场主流有两种思路:

1. 做增量。

增量就是把蛋糕做大,或者找到新的蛋糕。

2. 做存量。

做存量,就是提升蛋糕的营养,把每一克蛋糕的价值最大化。

擅长做增量的譬如字节。

字节强在挖掘红利的能力,从短视频到直播,再到短剧、小游戏,字节总能在流量源头搞出点增量。天眼查 APP 显示,今天最火的短剧平台,100% 的控股股东是抖音。

因此,巨量引擎,不断用 AI 挖掘字节的内容生态,背靠抖音平台,去短剧、小游戏里找红利。

你看最近一段时间,巨量引擎的也在围绕 AI、短剧做文章。

找增量的路子是被验证过的,而且还在反复被验证,最早发现增量的品牌是有红利能吃的。而对于广告主来说,有红利,营销投放才能提升 ROI。

因此,做增量的投放,是在做大红利 ROI。

过去一段时间,自巨量引擎投放有效果,原因之一可能在于吃到了流量红利。至于你的产品、品牌能不能打,经营能力是不是真的强,其实是个未知。

但红利这个事儿,是个 " 玄学 "。

直播短视频如日中天,谁能想到短剧会火?当红果超过了爱奇艺,变现就成了新的难题。

既然做大蛋糕不容易,把手艺做精也是个不错方向。

腾讯广告就是这个思路。

以微信、QQ、腾讯视频、新闻为核心阵地、背靠视频号、直播、小程序,加上小店,腾讯广告已经形成自己的营销生态闭环。

只要基于社交的内容分发阵地够多,做营销,谁都不能忽视腾讯的存在感。

最近腾讯广告上线 3.0 系统,推出 2025「超新星」计划,目的就是在现有生态里挖掘增量。存量规模越大,找增量就越不容易,

腾讯广告 3.0 系统加强 AI 能力,其实就是希望做精手艺,然后找到新红利。

字节是 APP 工厂,总是能挖掘出内容红利,腾讯是社交教父,有了 AI 加持,也能在存量规模里找到增量。

阿里不同,在挖掘结构性增量的同时,阿里也擅长做存量。

阿里妈妈最近的动作很有深意。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阿里妈妈推出了「万相营造」,把 AI 能力深度嵌入到生意经营增长中。

与其他大模型不同,阿里妈妈的大模型的能力,在于把 AI 的世界知识和推理能力与电商知识融合起来。

当前的电商行业也只有阿里妈妈,能够把 LMA 大模型深入融合到生意增长的场景细节里。

有了 AI 能力加持,才能对用户需求作出更精准的预判。

举个例子,最近我一直想入坑骑行圈,于是在淘宝买了一辆自行车,之后再逛淘宝,发现平台不仅会精准推送骑行服、运动水壶等周边产品,还会前瞻性的推荐,蛋白粉、鸡胸肉等发现用户新品类需求。

对于商家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可能意味着,投放不必再焦虑 " 红利 ",经营本身就是增量,未来的投放,不仅要做大 " 红利 ROI",更要做大 " 经营 ROI"。

对品牌商家而言,真正有价值的投放,不只是简单粗暴的投流增长,也应该是细水长流的经营增长。这也是,深入挖掘淘天的经营生态,用 AIGC 提升经营能力真正的意义所在。

实际上,不管是深挖结构性红利,还是把手艺做精,都不是一劳永逸的解法。毕竟,今天的市场,增量不是主旋律。投流转化,也不只是做好 " 最后一公里 "。

从潮玩到骑行,从潮玩消费,到直播带货,各种红利经历个遍,到头来发现,生意长青关键还是在于长效经营。

AI 营销不是单一投流,而是复合经营增长

QuestMobile 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移动互联网全网月活用户规模仅仅增长了 2.5%,人均单日使用频次只增长了 2.6%。

啥意思呢?

市场的注意力增量是很有限的。

你看,短剧火了,但长视频蔫了,小游戏火了,网游蔫儿了。市场总是此消彼长,用户总时长大盘没有增长,只是注意力迁移了。

也因此,在供给过剩的时代里,所谓结构性红利,其实是短周期里的 " 小确幸 ",可复制性差。

比如,你做一个网红香薰,不出一个月,市面上马上就会有大批的类似产品出现,都是复用的一套工业流水线。大家都是一个师傅教的,破不了招。

然后呢,只能相互追加预算,最后品类越来越卷,最后谁都挣不到钱。

所以,投放增长的同时,品牌、商家也该认真思考一个问题:这波预算投下去之后下一波红利还能吃得到吗?

这是为什么做品牌、做电商生意的朋友都在吐槽:买量增长越来越难。

其中原因就在于,传统买量增长的方式失效了。

买量增长成为历史的当下,AI 营销,越来越成了 " 香饽饽 "。

留意一下同行,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有了专门的 "AI 营销预算 "。有智库的统计数据显示,如今三成广告主在使用 AI 生成图文,二成广告主通过 AI 生成视频,AI 广告创意的使用度达到了 25%。

这些数据表明,AI 时代的营销,不仅仅在于单一的投流买量,而是要复合经营增长。

一方面,用 AI 全域投流,起效快,能爆单。

结构性红利不常有,一有红利各路玩家蜂拥而上,增长的保质期短。比如,直播有增长,都去做直播,短剧有增长,一股脑都去做短剧。

所以,关键还是拼效率。

以阿里妈妈为例,去年 8 月阿里妈妈推出的效果广告投放平台 " 万相台无界版 " 和品牌广告投放平台 " 阿里妈妈百灵 ",进一步整合流量场。

通过 AI 算法,品牌商家可以从人群、货品等更精细化的维度来制定投放策略。销量更高。

简单地说,有了 AI,不用再人工盯盘,基于数据决策,投放更有效率,也就更容易爆单。

另一方面,长期投流,要能给经营赋能,最好能降本。

真正好的营销不该是增加经营成本,而是减少经营成本。

很多老板都有这么一个误区,觉得做的投放越多,经营的成本就越重。根本原因在于方法不对。

某个单品数据还不错,于是就以为看到了所谓 " 红利 ",然后就大力投入,大水漫灌,最后成本失控,反而不挣钱了。

实际上,AI 时代的投放,更需要经营思维,费效比更好的长效 " 全域投放 " 其实也更需兼顾 " 全域经营 "。

今天的营销平台,核心目的不是" 卖注意力 ",而是卖 " 经营力 "

AI 工具已经足够丰富,已经深入投放、经营的每个环节。平台有技术、有资源、有能力教给品牌商家更多的 " 方法论 "。

同时,今天的各行各业的生意增长,也早就过了流量阶段,到了经营阶段。

为什么现在都流行做全域营销?面对不同场景的,要设置预算、关键词设置、出价、人群定向,从内容平台,到电商平台,都有各种各样的 " 投流 " 方法。

其实就是营销、经营越来越一体化。

经营增长,其实很不容易。

我身边见过太多案例,一开始投流有增长,然后不断加大投入,最后成本失控。

每个行业都有太多显性、隐性知识,难以被复制。拿电商来说,从素材制作到获客,从留存转化到形成复购,每个环节的细节,都必须精准无误。

有了 AI,成本问题,就有了可能性。

这里面的关键还是怎么把 AI 工具用起来,在 AI 的辅助决策下,把每一分预算都用到刀刃上。

从电视时代到电商时代,从网红带货,到 AI 营销,从历史来看,每一次人货场的变革,都会带来新的增长。

如今,AI 营销变革车轮滚滚,谁又能勇立下个时代的潮头?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腾讯 巨量引擎 阿里妈妈 抖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