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8 月 10 日讯(研究员 梁又匀 李佳怡)7 月正式进入暑期,各地旅游度假、文娱活动消费明显增长。
统计局数据显示,7 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由上月下降转为上涨 0.4%,同比持平。飞机票、旅游、宾馆住宿和交通工具租赁费价格环比涨幅均高于季节性水平。暑期电影消费增长也带动了不少需求,例如 IP 文创周边、联名餐饮等。
此外,国内第三批 690 亿元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已下达完毕,继续带动各类家电更新需求,同时促进智能家电升级迭代,覆盖更多地区。预计第四批以旧换新补贴将在 10 月继续释放。
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显示,2025 年 7 月国内消费领域披露投融资时间共 51 起,同比、环比变化不大;据已披露的投融资金额显示,7 月消费领域累计融资金额为 17.6 亿元,同比增长 20.63%。
消费投融资延续平淡表现,数据同比、环比情况波动较小,同时缺乏上亿元或其他热门融资话题。此外,较为热闹的港股 IPO 也在 6 月新一轮递表排队后热度有所下降。
7 月消费投融资具体情况
消费类智能硬件项目融资依旧保持领先,但一级市场聚焦的重点有所变化。服务型机器人、智能玩具获投较少,智能家电、可穿戴设备、配件等占据主流。
餐饮零售、物流配送获投较为稳定,但单次融资规模均不高。较为意外的是,7 月电商零售行业获投项目有所回升。酒水饮料、本地生活领域获投较少,而宠物消费、旅游服务赛道每月均有数起融资表现稳定。
具体而言,智能家居领域 7 月总计有 12 个项目获投,依旧 " 断层领先 " 其他赛道。其中,智能家电方向共有 3 家公司获投,包括智能安防品牌 " 致瓴 "、扫地机器人研发商 " 感进机器人 "、智能洗碗机制造商 " 轻美电器 "。此外,部分较为小众的创新家电产品,例如无人洗头机研发商 " 仪美天 "、家用沉浸式音频产品供应商 " 瑞利声学 ",也获得了多家资本的联合投资。
物流配送领域获投项目也越来越有科技含量。7 月物流领域 4 家获投公司中,智能仓储机器人研发公司 " 魔仓机器人 "、自主装卸机器人及视觉算法平台提供商 " 赛那德 "、大型无人货运飞机研发商 " 白鲸航线 " 均为高科技企业。
7 月餐饮零售投融资重点更倾向于标准化和健康消费。预制菜方向,河豚特色全产业链运营商 " 肆月河豚 " 获京亚资本独家投资 3000 万元,速冻食品加工商 " 天鹰聚能食品 " 也收获一笔来自杭州富阳区国资的股权融资。
健康消费、绿色食品领域同样受一级市场关注,7 月共有 3 家获投,包括医学营养食品研发商 " 天壮营养 "、水培无添加芽苗菜生产 " 禾顺农业 "、玉米健康饮品研发商 " 纯粒 "。
电商零售领域 7 月少见收获多笔上亿元融资,获投的 " 卫多多 "、" 万物集 " 均为 B2B 工业品销售平台。除此之外,鲜花销售平台 " 花伍科技 "、电子产品零售商 " 深圳超夷微电子 " 作为垂类电商获投。
随着民间投资机构的投资重点转向 AI、机器人、创新药等新兴方向,国内不少地方政府国资活跃在扶持本地消费相关领域优势企业的投融资一线。7 月河南济源山立珠宝首饰供应链(济源市)有限公司获得地方国资增资。据 2024 年该公司经营据报道,其此前业务以原料出口为主,升级精加工、出口业务后,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年产销额已突破亿元大关。
7 月融资轮次显示,一级市场对于消费领域投融资出手更为谨慎。天使轮、Pre-A 轮、A 轮占近七成,虽然 B 轮、F 轮投资数量有所上升,但股权投资、战略投资等收并购项目明显减少。
广东省、长三角的消费领域创投气氛依旧领先全国,两大地区获投项目数量占全国比例近七成。其中,广东消费融资项目占比超 1/4,获投公司以服务型机器人、智能家居等技术制造领域为主。北京 7 月消费投融资并无核心主题,传统的餐饮、电商,新兴智能家居、无人物流配送等方向均有项目获投。
值得关注的重要项目
7 月共发生 7 起亿元级融资,覆盖消费电子、旅游、智慧物流等多个领域。获投企业包括沉浸式声音解决方案提供商 " 瑞利声学 "、消费级 AR 智能眼镜研发生产商 " 影目科技 "、智能洗碗机制造商 " 轻美电器 "、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公司 " 汉阳科技 "、专为退休人士提供旅游平台 " 共比邻 "、B2B 电子商务网站 " 卫多多 " 及智能循环包装技术和服务提供商 " 箱箱共用 "。
1、影目科技完成 1.5 亿元 B+ 融资
影目科技成立于 2020 年,核心业务是研发消费级 AR 眼镜。
7 月 11 日,影目科技宣布完成超 1.5 亿元 B+ 轮融资。据悉,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下一代产品研发、AI 核心能力建设、供应链纵深及线下场景拓展,进一步夯实在 AI+AR 终端赛道中的技术优势与生态布局。
此外,影目科技预计将在 2025 年下半年发布一款全新战略级智能眼镜产品,延续 " 轻量化 +AI 融合 " 方向。
2、汉阳科技再获亿元级融资
汉阳科技成立于 2015 年,是一家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公司,专注庭院智能机器人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
7 月 14 日,汉阳科技获得 "B+ 轮 " 融资,涉及融资金额超亿人民币,投资机构为国科投资、中金资本、九阳创投。据悉,融资资金将用于技术研发投入、加快产品优化迭代,提升供应链和量产交付水平。
3、共比邻获 "A 轮 " 融资,金额过亿人民币
共比邻成立于 2021 年,是一个专为退休人士提供聚会、旅游、演出服务的平台,提供打通线上和线下的 O2O 服务,以解决线下旅行社服务能力不足、线上 OTA 平台预订复杂且信息难以分辨等问题。
其创始人康嘉是饿了么的联合创始人,曾在阿里集团任职," 共比邻 " 为其离开阿里集团后重新出发的项目。
7 月 7 日,共比邻对外宣布,已完成 A 轮融资,由香港概念资本领投,融资金额过亿元。
4、" 箱箱共用 " 完成超亿元人民币 F 轮融资
箱箱共用成立于 2013 年,是一家智能循环包装技术和服务提供商。目前,箱箱共用已为 40 余个细分行业打造出高度适配各行业需求的循环包装解决方案,与中粮集团、博世、西门子、海尔、万华化学、海天味业等数百家行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达成深度合作。
7 月 21 日,箱箱共用宣布完成 1.3 亿元人民币 F 轮融资。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提升箱箱共用中国全产业链能力、扩建智能制造基地,并加速 L4L 全球本地化战略实施,以巩固该公司在智能循环包装领域的地位。
消费企业港股热度减缓,安井食品实现 "A+H" 上市
7 月港股 IPO 市场遇冷,仅有 5 家消费类企业更新了上市动态。具体来看,3 家企业新递交了招股书,另有 1 家招股书失效,而成功登陆港交所的企业仅有 1 家。
相较港股,7 月 A 股 IPO 市场同样沉寂,未录得任何消费类企业递表。自 2023 年政策收紧以来,消费类企业在 A 股上市较少。尽管今年政策环境有所回暖,但当前审核资源主要利好于科技、高端制造等领域,消费板块复苏依然缓慢。
1 月 17 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八马茶业,其 IPO 进程于 7 月 17 日因招股书满 6 个月未更新而失效,被按下 " 暂停键 "。此前,该公司已三次冲击 A 股上市未果。根据港交所规则,八马茶业可在未来 3 个月内更新财务数据并补充最新资料后重新提交申请,以延续审核流程。
对于此次失效,八马茶业方面回应称属资本市场常见情况。当被问及是否会更新资料重新冲刺上市时,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基于合规要求,其他问题请以公开披露的招股书内容为准。"
与八马茶业不同,乐摩物联在首次申请失效后迅速行动,7 月 25 日二次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并更新了财务数据。
然而其最新招股书揭示,其二次 IPO 之路仍挑战显著。2022 至 2024 年,乐摩物联营收从 3.3 亿元猛增至 7.98 亿元,同期净利润由 648 万元跃升至 8581 万元,但 2024 年增速出现放缓,同比仅微增 1.7%。
需要关注的是,2025 年第一季度乐摩物联出现 " 增收不增利 ",营收同比增长 18.37% 至 2.21 亿元,净利润却同比下降 11.53% 至 2333.8 万元,盈利端持续承压。
7 月 4 日,安井食品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 "A+H" 双上市企业,为 7 月略显冷清的港股消费 IPO 市场增添一抹亮色。公司此次全球发售近 4000 万股 H 股,最终定价为每股 60 港元。
数据显示,安井食品在 2011 年至 2024 年,营收从 12.24 亿元增至 151.3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21.3%;归母净利润从 0.71 亿元增至 14.85 亿元,复合增长率达 26.3%。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安井食品同样显然陷入营收瓶颈,公司 2025 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滑 4.1% 至 36 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10.01% 至 3.95 亿元,显示其同样面临增长瓶颈与盈利挑战。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