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调查》记者近日接到不少农民朋友的反映,他们在网上遭遇了一批假冒的农技专家。坑农害农的骗局正在发生!
假农技专家 " 粉墨登场 "
坑农骗局正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上演
记者以 " 农业 " 作为关键词在各大短视频平台进行搜索,随即弹出不少所谓 " 农业主播 "" 助农专家 " 的短视频。这些网络主播看起来非常专业,正在 " 热心地 " 为农民解决各类农业种植遇到的问题。
进入这些主播账号的主页,几乎每人的简介中都写着 " 农业大学 "" 从事农业行业十年,甚至几十年 "" 免费提供农业指导 "" 助力三农 " 的内容。
除了这些实践型的农业主播,还有身着白大褂坐在研究院的 " 专家型 " 农业主播,在短视频平台上为大家讲解农业知识。
一位账号名为 " 史老师说农业 " 的 " 专家 " 主播,拥有 12.9 万粉丝,每个视频史老师都身穿印有 " 农业研究所 " 字样的白大褂,站在农药架子前,戴着眼镜,针对一个个农业知识侃侃而谈。
这位史老师在讲解了农业知识后,都会推荐各种农资产品,他推荐的产品还有不少 " 农业达人 " 一起推荐。
可这些所谓的 " 网红农资 " 却遭到了农民朋友的吐槽,根本没有宣传中那样好用。
所谓 " 种地小妙招 "都是胡诌
假专家的黑手正瞄准农民钱兜
在这些 " 农业专家达人 " 的短视频作品中,不仅有虚假宣传违规销售肥料、农药的内容,还有很多是分享农技 " 小妙招 " 的。
食盐、白醋、味精、啤酒 ...... 这些常见的调料和饮品经过 " 达人专家 " 们简单配比就成了能除草、杀虫、增产的 " 小妙招 "。
但记者仔细翻看了一些关于 " 小妙招 " 的视频,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尽管这些 " 专家达人 " 的身份不同,分享的 " 小妙招 " 配方也不同,但视频的整体文案和拍摄风格却高度雷同。
他们都会用大段篇幅渲染 " 不用就亏了 "" 农资店绝不会告诉你 " 之类的话术,最后 " 专家达人 " 会直接推翻之前分享的 " 小妙招 ",用一个更为真诚负责的语态,转而推荐自己的农资产品进行销售。
" 祥禾农业创始人 " 网红史老师身份揭秘
既是所谓 " 农资专家 " 也是学员上万的播音导师
记者在各大短视频平台陆续搜索到上百个 " 农业专家达人 " 的账号,发现他们虽然身份五花八门,但是其中相当一部分账号的头像和名称上都标注着 " 祥禾农业 " 四个字,十分醒目。
这些 " 专家达人 " 橱窗中推荐的产品,大多挂在一家名为 " 祥禾农资总店 " 的店铺中。
根据 " 祥禾农资总店 " 登记的地址,记者来到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教场村。刚到村口,记者就看到临街的一家店铺门口,条幅上面赫然印着 " 农多乐农资销售店 " 几个大字。
但当记者走近,却发现这家农资店大门紧锁,透过窗户往里看,屋内布满灰尘,杂物随意堆放,丝毫没有一家农资店的样子。
旁边超市老板告诉记者,这里就没有人来过,只是挂了个牌。
通过记者的调查发现,同样以 " 祥禾农业 " 为头像标识,并且虚假宣传销售 " 科沃华花生膨大粒粒饱 " 的抖音账号 " 史老师说农业 ",出镜者竟然和另一个名为 " 河南维欧主持培训 " 的账号出镜者是同一个人。
在这个账号里," 说农业的史老师 " 摇身一变 " 帽子哥 ",成为一名专业主持培训老师,点进账号主页,可以看到简介明确写着 " 帽子哥 25 年主持口才教学经验、弟子 700+ 学员上万 "。
记者来到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河南维欧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这里记者见到了视频中的史老师。史老师表示,祥禾农业是以签约、孵化农业达人,从而达到销售农资目的的农业电商团队,而自己就是祥禾农业团队的创始人之一。
据这位史老师介绍,通过团队的运营,每个账号的变现能力都很高。
当记者询问农业研究所与祥禾农业的关系时,史老师表示,一切都是假的,都是表演。
史老师坦言,不仅 " 史老师说农业 " 这一个农业专家账号,祥禾农业的 1000 多个账号,实际出镜、运营的工作人员都没有任何农业教育背景,甚至大多数人完全不懂农业知识。
造人设、博流量、演剧本、狂带货
坑农骗局正上演
史老师得意地告诉记者,最近两个月祥禾农业还精心打造了一批助农大学生的新人设账号,叫做 " 祥禾助农团 ",视频反响很好。
点进这群 " 助农团 " 的视频主页,发现粉丝数量少则几千,多则将近十万。简介处都统一打上了 " 农大学校毕业,助力三农,让种植户增收增产,专注农作物技术研学 " 四行字。
记者通过史老师的介绍,来到了位于河南濮阳的一处民宅,这里就是祥禾农业的电商团队基地。
在这里记者见到了祥禾农业电商团队的负责人,谈到祥禾农业旗下的 " 专家达人 " 们,负责人同样坦言,无论是研究院专家还是农大学生,这些身份都是虚假的。是否了解农业知识不重要,带货挣钱才是唯一目的。
假身份、真套路,原来这些活跃在镜头前的 " 农业专家达人 ",真的是凭空捏造出来的," 假专家 " 们大多从未涉足过农业,甚至对农业知识一窍不通,却能靠着量身打造的人设在屏幕前侃侃而谈。
这位祥禾农业电商团队负责人直白地向记者讲,哪天 " 农资 " 的钱不好赚了,用同样的套路卖别的货也一样能来钱,没准儿哪天自己的团队就更名为 " 祥禾袜子 " 了 ……
来源:央视财经
编辑:古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