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08-11
首次!中山医院和华山医院联合举办“专利赶集”,医生带来百余项高价值专利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首次携手,共同举办 2025 年第 29 期 " 专利赶集 "。秉持 " 让专利转化的上下游直接对话 " 的理念,医学专家和医药企业借助 " 专利赶集 " 相聚一堂,共同打通从实验室到病床的 " 最后一公里 "。

筛选两院近期产生的百余项高价值专利

此次中山医院与华山医院联合举办的 " 专利赶集 ",精心筛选两院近期产生的百余项高价值专利,涵盖先进医疗器械、创新药物靶点、人工智能诊断工具及新型治疗方案等多个前沿领域。通过集中展示、现场介绍、一对一深度洽谈等环节,为院内科研人员的智慧结晶与产业界的资本、市场洞察及工程化能力搭建起 " 对话的桥梁 "。

 

近年,科技创新及临床转化越来越受到医院关注。

中山医院院长周俭此前多次提到,作为全国首个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单位,医院始终注重培养 " 医生发明家 " 与 " 医生科学家 ",鼓励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积极开展发明创造。

2025 年 6 月,在上海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会中,华山医院院长毛颖谈到,未来产业集聚区的创新,就是让科学家、临床医生和技术人员能够在一起交流、协作和治疗。

中山医院科研处副处长程蕾蕾教授现场表示," 专利赶集 " 活动的精髓在于 " 集 " 与 " 赶 " —— " 集 " 是汇聚医院顶尖的创新成果与产业界的迫切需求;" 赶 " 则强调高效、敏捷的对接节奏,显著压缩评估与转化周期。这种模式高度契合国家关于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强化创新策源功能的战略导向,也是两家医院积极履行高水平医院使命,将创新成果惠及广大患者的切实行动。

" 专利赶集 " 的盛况非一日之功。早在四五年前,中山医院便启动系统性 " 土壤改良 " 工程。通过每月 1 至 2 次的 " 专利沙龙 ",邀知识产权专家与企业研发人员,系统讲授专利基础、软著申请、PCT 国际布局等知识,并辅以答疑。此阶段目标明确:扫除认知盲区,点燃医务人员创新意识之火。

而后为破解医务工作者 " 时间碎片化 " 难题,活动组织极具弹性,线下沙龙同步开启线上会议室,更将历次讲座 PPT 与视频资源悉数开源,发布于《中国临床医学》官网 " 继续教育 - 专利沙龙 " 专栏,供医务人员随时按需学习。当创新氛围日渐浓厚," 专利赶集 " 这一更高效、开放的形态应运而生,并最终突破单一医院范畴,迎来本次沪上两大医院的强强联合。这标志着该模式已从院内培育的成功实践,升级为区域协同创新平台。

点燃医者转化热情,提升专利转化速度

华山医院科研处副处长刘威说,此次 " 双山 " 联合优势学科互补,没有攀比竞争,只有携手共进,期待未来活动形式能更丰富,例如展示医院立项的早期项目,并希望企业能更早介入创新过程,通过多轮深入沟通提升成果转化效率。

参与本次 " 专利赶集 " 的华润国邦(上海)医药有限公司代表称,专利仅是创新的起点,核心目标在于加速开发真正惠及患者的产品,希望能促成更多跨院医生的协作,让类似临床需求汇聚,共同推动产品上市。

 

专利发明人,也就是来自中山医院和华山医院的医生们则从临床需求出发,点赞 " 专利赶集 " 形式新颖、有效," 医生拥有大量源自临床实践的创意,但往往缺乏技术转化能力,活动让医生直接与具备丰富技术细节和生产经验的企业对接,提升了专利转化的可能性。"

" 赶集 " 现场还有律师参与。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徐俊律师表示,在 " 企业 - 医院 - 医者 " 的专利转化链路中,他们扮演着 " 润滑剂 " 的角色。从精准遴选具有高转化潜力的项目,到深度对接医院与企业的具体需求、做好穿针引线的工作,再到前瞻性地提供法律咨询、解决转化过程中潜在的法律障碍,这样 " 前中后端 " 全流程的服务有效促成双方合作意向达成," 并欣喜于见证专利转化从启动到最终成功的过程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专利 中山 医生 沙龙 复旦大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