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消费金融行业内多家家机构再度对 " 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 " 进行业务升级,收紧 23 岁以下助贷客户,对接 " 学信网 " 成刚需,目前行业惯用的 " 非学生承诺函 " 已不再是万能解药。
为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多家机构表示最新的两个工作重点是:
一是加强学生客群的身份识别 KYC。在客户申请时强制填写的 " 非学生承诺函 " 效力被质疑,还未对接的 " 学信网 " 的机构,正在快马加鞭对接中,力求做到 100% 全覆盖;
二是作为管理方,金融机构需要管理合作助贷机构对学生客群的营销行为。
一位业内人士总结说," 做不到 23 岁以下客户的 100% 身份识别,学生贷款、校园贷款一笔都不要放款;" 非学生承诺函 " 不能保证业务合规,学信网对接是一定要接的,没有学信网的数据核查,相应业务先停下 "。
01 非法 " 校园贷 " 预警
2025 年 6 月,"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 发布的 2025 年第 2 号预警《警惕非法 " 校园贷 " 陷阱》提到,非法 " 校园贷 " 卷土重来,严重损害了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一些不法网贷平台以门槛低、办理快、额度高、利率低为噱头,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盲目借贷,使学生陷入债务困境、面临高利贷风险,部分学生因无力偿还债务而遭受非法催收,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
目前行业内大多数助贷平台都没有接入 " 学信网 ",仅仅凭借 " 非学生承诺函 " 就在对 23 周岁以下客户进行撮合放贷。尤其某某科技等机构,还在面向该群体发力展业。
据行业人士反馈,有关部门抽检时,是数百笔低龄客户逐一核查授信和用信时候是否合规,每一笔都需要追溯当时的风控逻辑,学生身份是否识别。借款时,让客户默认或者强制填写的 " 非学生承诺函 " 并不能成为免责证明。
02 对接 " 学信网 " 势在必行
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做到逐一客户身份识别,最便捷和准确的数据源就是学信网。
学信网是教育部学历查询网站、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指定网站、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和调剂指定网站,是行业内最权威和准确的数据。
有关部门提示非法 " 校园贷 " 陷阱,再次规范 " 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 ",对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是利好。
当前还在对 23 周岁以下的客群进行展业的机构,主要是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由于很难落实大学生第二还款来源,仅靠 " 非学生承诺函 " 又很难排除所有学生群体,所以对接 " 学信网 " 进行在校学生 / 学籍核查势在必行。
目前学信网在对接金融机构方面一再收紧。当然,行业还有另一个最简单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直接限定客户的准入年龄为 24 岁或者 26 岁以上,即从年龄上最大可能地框定客户在大学毕业后;如果年龄上放宽的话,同时需要增加工作单位、社保、个税等三方数据源的信息校验;也可以通过公积金缴存情况、征信报告的 " 就业状况 "" 工作情况—工作单位、单位地址 "、客户填写职业和地址等信息等进行核验;并同步增加疑似客户的人工核查等。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某些助贷平台和资金方,需要停止对学生群体的精准营销;与此同时也需要对存量学生客户进行关户和清退。这一类客群虽然是优质新客,有较长的成长周期,但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开展,这项业务才能赢得市场,赢得口碑。否则如果牵连上 " 校园贷 " 这一类敏感话题,必将把企业拖向泥潭。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