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08-12
XREAL推AR眼镜新品 欲从“百镜大战”中突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经济观察报记者 钱玉娟

海淀区中航广场 15 层,是中国 AR(增强现实)眼镜创新企业 XREAL 在北京的办公区。走进其中," 沙丘 "" 拉普达 "" 油屋 " ……这些来自电影、动漫或游戏里的名字,出现在会议室的门上。

7 月 30 日," 绿洲 " 会议室里坐满了人,来自科技巨头 Google 的技术专家团队飞抵北京,与 XREAL 的工程师们围坐一桌。

这并非两家公司技术大牛首次面对面交流。在过去半年,XREAL 联合创始人兼 AI 和算法负责人吴克艰会顶着时差,与 Google 的软件、硬件等工程部门展开远程讨论、资源拉通。他也亲自带队到 Google 总部,让两个团队能进行深层次、高密度的沟通,以便更好地联合开发 AR 眼镜 ProjectAura。

美东时间 5 月 21 日,Google 在一年一度的 I/O 开发者大会上官宣了 ProjectAura ——全球首个搭载 An-droidXR(指扩展现实,是 AR、VR、MR 等沉浸式技术的统称)系统的 AR 终端,它将会在明年一季度面市发售。

AndroidXR 是 Google 为 XR 设备在 AI 大模型时代打造的系统平台,Google 先是为了对标苹果 VisionPro 头显,宣布与三星电子合作开发首款搭载上述系统的头戴设备,后又在轻量化 AR 终端设备 ProjectAura 的合作选择上牵手了 XREAL。

成为 Google 在全球 AR 领域首家且唯一合作的中国企业,XREAL 创始人兼 CEO 徐驰形容团队仿佛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可以参与到全球第一线的分工中去。

实际上,XREAL 作为 AR 眼镜的链主企业,在全球智能眼镜市场久负盛名:在闯入消费级 AR 眼镜赛道的 8 年时间里,XREAL 深度参与 AR 眼镜的研发、设计和制造,即便经历过 VR、元宇宙爆发给行业带来的两次浮沉,仍连续三年稳居全球 AR 市场第一,产品累计销量突破 60 万台。

另有天猫平台数据显示,AI 智能设备在 7 月份的成交同比增长 118%,在年轻人的潮流三件套中,排在首位的是 AI 眼镜:该品类的新品发布数量同比双位数增长,整体成交较去年 12 月暴涨 8 倍,在实现翻倍增长的众多品牌中,XREAL 位于首位。

自去年以来,国内智能眼镜行业近乎集体转向 AI 眼镜赛道,徐驰不希望 XREAL 被笼统地划定为 AI 眼镜厂商。他强调,团队始终专注于 AR 眼镜类目下的技术研发创新,眼下不会盲目跟风去做 AI 眼镜。

走一条 " 弯路 " 做 AR 眼镜

在刚刚结束的 2025 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5)上,XREAL 展出了搭载自研 X1 芯片的 AR 眼镜新品 OnePro。XREAL 产品总监刘宗楷介绍,在智能眼镜行业未来将普遍采用分体式架构的趋势下,X1 芯片解决了眼镜与计算单元间的算力分配、延迟控制及带宽优化等问题,实现了 3 毫秒的超低延迟,让 AR 眼镜的适配性提升;同时 OnePro 还首次实现了 57 ° 视场角,让可视面积相较上一代产品提升了超过 63%,虚拟画面从一张屏幕转变为一张 " 环绕式空间画布 ",进一步拉升沉浸体验感。

徐驰介绍,XREAL 每款旗舰产品中,有 65% 的零部件是其自身参与深度自研或定制的," 芯片、光机都是我们自己的 "。他特别引以为豪的是,那些对产品体验有巨大贡献的零部件创新均为团队自研。

像今年被规模化搭载至 OnePro 中的 X1 芯片,是在去年流片成功的一款 12 纳米空间计算芯片,XREAL 为此投入超亿元。" 算法是 XREAL 的优势,但算法的尽头是什么?芯片化。" 徐驰认为,未来,眼镜端对芯片的要求一定是最苛刻的。一款智能眼镜对芯片的功耗、性能甚至剪裁上的要求,可以用极致来概括,做多了错,做少了又不行,而最了解这个芯片的一定是 XREAL 这样的终端厂商。

这也是 XREAL 选择成为目前中国智能眼镜行业里唯一自建自研芯片企业的原因,不仅如此,它还是唯一自建光学零部件工厂的企业,并在今年推出了全新的光机。

作为一家创业公司,徐驰不满于在供应链里 " 攒一攒 ",而是要斥巨资、花大力气去做原始创新。

徐驰曾在美国留学并在博士毕业后进入硅谷工作,他曾在 AR 公司 MagicLeap 工作过一年,正是这一经历启蒙他迈入 AR 行业。

美国公司做硬件节奏慢,徐驰选择回国创业,他想把国外从 0 到 1 的能力带回国,与国内从 1 到 N 的能力结合。

在徐驰的号召下,既有像吴克艰这样精于软件算法的大牛一起创业,创始团队还吸纳了不少在光学、芯片、设计等领域的专业人才。

XREAL 创立后,用徐驰的话说,团队选择了一个 " 笨方式 ",走了一条弯路去开发产品。不仅深入底层模块的算法能力进行打磨、创新,还 " 咬着牙 " 做芯片、光机等硬件模块的自研,希望能做出一款轻量化、分体式的百万级 AR 眼镜爆款单品。

牵手 Google 的理想照进现实

在做 AR 眼镜之初,XREAL 规划了两条产品路径:一是短期聚焦消费级市场,打造一款百万级爆款产品;二是以做代替手机的产品为长期目标,内部将其称为空间计算,这需要一个完整的生态及交互规则。

三年前,徐驰意识到,XREAL 在产业内沉淀的能力已经能开发空间大屏、AR 眼镜等非平台属性的智能硬件产品,但它始终不具备生态号召力,当然,这也是中国乃至全球大多数同业都不具备的能力。

彼时,全球真正展开生态建设的玩家只有两个:苹果和 Google。因为 Google 拥有开源的 Android 生态,XRE-AL 要想在全球 AR 眼镜领域实现更大的发展,最好的合作伙伴是 Google。

在今年 5 月 Google 公布与 XRE-AL 联合开发 ProjectAura 的消息前,双方早于 2024 年初便开始接洽沟通。

吴克艰透露,去年上半年,XREAL 向 Google 展示的一台原型机获得了 GoogleCEO 桑达尔的认可,双方洽谈数月,至 2024 年 12 月正式确认合作关系。

徐驰透露,整个 AndroidXR 系统有超 2000 人在推进,YouTube、Chrome 以及所有的 Google 软件会给 XR 做适配,Google 的大模型 Gemini 也会为 AR 眼镜的操作系统做植入。

Google 对 XR 的重视程度,可从 5 月 21 日的 I/O 开发者大会上的主题演讲中窥见一二,75% 的时间在讲 AI,在剩下 25% 的时间里,Google 既没有讲 Android 生态也没有讲手机,而是将重点落在了 XR 上。

距此一天后,美国 AI 巨头 OpenAI 宣布斥资近 65 亿美元收购 AI 硬件初创公司 ioProducts。

徐驰从硅谷大厂的动作中捕捉到一个信号,AI 能带来新的交互变革,而 XR 行业有望借助这种交互创新实现性能的提升。

"Google 自己也在反思,他们高估了多年前自身对供应链的掌控能力。" 徐驰称,GoogleGlass 开发时,技术和 AI 都不成熟,而今环境变化,Google 不再亲自下场,而是和合作伙伴一起去做 XR。

Google 在头盔(VST)方向上选择和三星合作,而在 AR 的轻量化设备(OST)方向上,选择了 XREAL。

徐驰强调,XREAL 与 Google 合作开发 AR 眼镜,并不是代工生产,而是开发出更适配 AndroidXR 开放生态以及相关规则定义下,带有 XREAL 品牌 Logo 的 AR 眼镜," 软件、硬件要一同联合研发 "。

和 Google 合作前,XREAL 团队曾拜访国内外数家大型 AI 公司,发现在多模态方面,Google 的投入及领先程度都居于前列,例如,Gemini 基于 YouTube 的语料进行多模态训练,除了进行视频生成,还实现了空间化的理解。

徐驰希望借由 Google 提供的多模态 AI 能力,实现底层驱动,从而在 AR 眼镜产品中慢慢渗透 AI 能力,而在 AR 眼镜的轻量化产品形态上,XREAL 在芯片、光机等核心模块的自研创新上做好了准备。

" 百镜大战 " 是种虚假繁荣

"AR 眼镜行业发展,需要开发者生态和用户基数,一旦两者螺旋上升,行业也会很快向上走。" 徐驰称,当前还没有一款百万量级的爆款 AR 眼镜产品诞生,恰恰说明了行业仍处于上半场,XREAL 的目标是打造出一款具有爆款潜质的 AR 眼镜。

2024 年,Meta 和 Ray-Ban(雷朋)联合推出的 Ray-BanMetaAI 眼镜突破百万量级,不仅刷新了全球智能眼镜行业的出货纪录,也在产业内激起了一股创新热潮,原本被分流为音频、拍照或 AR 几个方向的智能眼镜行业,几乎集体转向 AI 眼镜赛道。

徐驰则向行业泼了一盆冷水。不少厂商争相复制 Ray-BanMeta,甚至渲染出 " 百镜大战 " 的热闹氛围,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虚假繁荣,今天中国 AI 眼镜的体验和产业链成熟度还远远不够。

7 月末,徐驰开箱了友商的一款旗舰产品,发现除了右眼显示的正中央有一个黑点外,手握这款智能眼镜的镜腿,轻轻晃动就会听到咯吱咯吱响。

徐驰把开箱视频发到朋友圈吐槽:" 大家还是少些 SKU,多打磨打磨产品吧。"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 7 月,中国现存经营、存续状态的智能眼镜相关企业多达 400 家,其中半数已成立 5 — 10 年,多数企业选择背靠供应链整合,快速入局行业的路径。

基于链主企业的经验,徐驰分析当下 AI 眼镜的创新热潮," 是跟随 Ray-BanMeta 的眼镜,复制一个中国版 "。他指出,目前行业的供应链成熟度有待完善,真正底层的技术并不理想,产业上下游厂商需要摒弃赚快钱的思路,耐心打磨技术和产品,在底层核心技术及产品的关键模块上发力。"(AI 眼镜)是面向下一个时代的个人智能设备、随身的 AI 入口。" 小米创始人雷军在小米首款 AI 眼镜发布当天的发言,徐驰表示认可,在他看来,近两三年里最大的变革是 AI,伴随技术演进和 AI 能力的提升,交互和终端正在变化,眼镜成为手机之后一个值得期待的超级 AI 助手,甚至过去一直困扰智能眼镜行业的 3D 空间交互效率低等问题,也有望被 AI 解决。

消费电子一般只有进入下半场,才会在营销、渠道拓展以及品牌差异化方面展开竞逐,徐驰已经在智能眼镜行业深耕了 9 年,他仍觉得产业处于上半场:需要在核心零部件和用户体验上拼创新,以慢慢建立起供应链,拉动产业发展的状态。

比如,一款可拍照的 AI 眼镜,在轻巧体积的约束下,电池多在两三百毫安,一旦摄像头点亮,AI 等功能体验在线,这款眼镜的真实待机时长不足 1 小时。" 连接、续航、拍照等产品体验,不是厂商画一个饼就可以。" 徐驰说。

对于中国出现 " 百镜大战 " 这种虚假繁荣,徐驰认为,这与二级市场对 AI 概念浅显的追逐有关。

中泰证券的研报称,AI 眼镜赛道在 2024 年底可对标 10 年前的智能手表产业,当下 AI 眼镜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行业技术尚未成熟,生态碎片化严重,多数产品仍受困于佩戴舒适性、续航能力与 AI 交互体验不足等问题。

一个值得期待的事是,ProjectAura 未来可以获得 Gemini 的 AI 原生能力,这也为 XREAL 打开了 "AR+AI" 的想象空间。只是回到国内市场,XREAL 对国产 AI 模型的合作仍处于观望状态。

徐驰形容没有融合 AR 技术的 AI 眼镜 " 像一个睿智的盲人 ",目前一些轻量化的 AI 眼镜虽然可以做一些简单的信息提示,却无法承载 AR、VR 重显示的沉浸感和画面感。

他有一个可想象的未来:" 人们如果不戴 AR 眼镜,就无法看清那个虚实混合的世界。" 这也让他笃定,当下 XREAL 需要拼尽全力去把 AR 眼镜做好。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google ai 智能眼镜 ar眼镜 ar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