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业内普遍认为,要让机器人真正走出实验室,需要算力、成本可控的硬件与合成数据训练体系协同。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在近日举办的 2025 年世界机器人大会(WRC)上,英伟达、宇树科技、银河通用三大行业领军者罕见同框,围绕物理 AI、仿真技术与机器人产业化路径展开深度对话。
英伟达 Omniverse 与仿真模拟技术副总裁 Rev Lebaredian 提出,过去 40 年 IT 产业虽创造 5 万亿美元规模,但仅覆盖可数字化的 " 信息空间 "。交通、制造、医疗等物理世界领域占全球经济总量超 100 万亿美元,人工智能的突破正推动计算机能力向这一领域渗透。他强调,机器人作为物理智能的载体,将成为连接两个世界的核心桥梁。
中国在这场变革中具备独特优势:全球近半 AI 研究人员聚集于此,同时拥有无可匹敌的电子制造能力和庞大的工业应用场景。英伟达为此构建三类计算机体系:嵌入机器人本体的 Jetson Thor 芯片提供边缘算力,DGX/HGX 系统组成的 AI 工厂完成模型训练,Isaac Sim 仿真平台则通过物理定律生成数据,测试速度可达现实时间的数倍。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突破性进展。新一代人形机器人售价降至 3.9 万元,支持外观定制且现货可供,预计 2025 年底前完成量产,相比去年 9.9 万元版本大幅下降,标志着消费级人形机器人正式进入 " 万元时代 "。
技术层面,新机型采用英伟达全栈机器人技术,通过 Isaac Sim 平台优化运动控制算法,并借助 Isaac Lab 实现策略快速迭代。宇树同步推进 A2 机器狗研发,目标在 1 – 2 年内实现无预适配环境下的自然交互。
银河通用创始人王鹤从底层逻辑揭示机器人革命的核心要素:机器人本体、具身智能模型与合成数据构成铁三角。其团队与英伟达合作开发的 G1 Premium 人形机器人,作为首批搭载 Jetson Thor 芯片的产品,已在工业码垛、拆垛及物料箱搬运场景中展现出流畅作业能力。
下一代双足机器人将采用纯双足设计,基于 OpenWBT_Isaac 平台实现仿真与现实环境的无缝衔接,可训练推车、拾取等复杂任务。王鹤透露,合成数据在其训练体系中占比高达 99%,通过英伟达 Isaac Sim 生成的物理合规数据,有效解决了真实数据稀缺问题。
市场预测方面,王鹤提出 " 每三年产值乘 10" 的增长模型:当前头部企业年销 1000 台,三年后将达 1 万台,六年后突破 10 万台。若以单价数十万元计算,届时市场规模将超千亿元,超越工业机械臂总产值。
业内普遍认为,要让机器人真正走出实验室,需要算力、成本可控的硬件与合成数据训练体系协同。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艾瑞网立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