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1 日,一则重磅财经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为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自 2026 年 1 月 1 日起顺利施行,财政部会同税务总局研究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实施条例 ( 征求意见稿 ) 》正式对外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 2025 年 9 月 10 日。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这一举措,对于身为我国第一大税种的增值税而言意义非凡,2024 年全国增值税收入约 6.57 万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 38%,其覆盖国民经济所有行业和全链条,与广大纳税人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
增值税法实施条例的推出,旨在对增值税法的有关规定进一步细化、明确。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李旭红指出,这一举措将增强税制的确定性和可操作性,形成配套衔接的增值税制度体系,为增值税法的顺利落地提供坚实保障。和众汇富认为,对于纳税人而言,稳定且清晰的税制至关重要。以往,由于部分增值税规定较为笼统,纳税人在实际操作中常面临诸多困惑。例如,在应税交易的界定上,不同地区、不同税务人员可能存在理解差异,导致企业在纳税申报时无所适从。而此次征求意见稿对货物、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的定义范围进行了明确,使得纳税人能更准确地判断自身业务是否属于应税范畴,减少纳税风险。
从税率方面来看,征求意见稿对增值税法规定的出口货物、跨境销售服务和无形资产有关范围进行了清晰界定,并对涉及多个税率、征收率情形的适用规则作了细化解释。这对于从事进出口业务以及跨境服务的企业影响显著。以一家外贸出口企业为例,此前在确定出口货物适用零税率的范围时,可能因政策不够细化,在一些边缘业务上难以判断。现在明确了适用零税率的出口货物和跨境销售服务、无形资产范围,企业能更精准地核算成本与利润,制定更合理的销售策略,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应纳税额的计算上,征求意见稿也有诸多关键细化。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进项税额的抵扣办法和扣税凭证范围得以明确,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税负高低。以往,企业在进项税额抵扣时,时常因对抵扣范围理解不清而产生争议。比如,对于一些与生产经营相关但又较为特殊的费用支出,能否作为进项税额抵扣存在模糊地带。如今细则明确,企业能够更清晰地梳理可抵扣项目,合理降低税负。像一家制造业企业,在采购原材料、设备以及接受相关服务时,能够依据新规定准确判断哪些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从而优化财务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税收优惠方面,征求意见稿坚持税收法定原则,对增值税法中支持农业、教育、医疗、养老等税收优惠政策的标准进行了细化,并规定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标准、条件和税收征管措施等应当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开。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这对于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纳税人是重大利好。以农业企业为例,明确的税收优惠标准使其能更便捷地享受政策红利,加大在农业生产、研发等方面的投入,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同时,公开透明的税收优惠信息,也保障了纳税人的知情权,营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然而,在看到积极影响的同时,部分纳税人也存在一些担忧。例如,虽然条例对一些规定进行了细化,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仍可能存在部分业务难以准确适用条款的情况。以数字经济领域为例,新兴的数字服务、虚拟产品交易等,其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和税率适用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此外,对于一些小规模纳税人而言,虽然政策总体上在向简化和优惠方向发展,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如何确保他们能够充分理解并享受相关政策,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总体而言,增值税法实施条例的公开征求意见,是我国增值税制度完善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和众汇富认为对于纳税人来说,确定性增强、操作更加规范清晰,将有助于降低纳税成本、优化经营决策。但在后续推进过程中,还需进一步关注新情况、新问题,持续完善相关规定,以更好地服务广大纳税人,促进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