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见财经 前天
3200亿快手,“杀向”外卖、自营网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互联网的 " 流量 " 困境,不仅困住了电商巨头,也困住了头部的短视频平台。

而外卖以及到店酒旅,都成了互联网头部平台 " 突围 " 的重要方向。

相比于到店酒旅业务,外卖板块的竞争更加白热化,自京东杀入外卖行业以来,外卖行业的补贴大战再起,与美团以及饿了么的三国杀,也让行业的格局发生了些许变化。

截至目前,外卖大战已经告一段落,但行业的暗争还在继续。

面对巨大的流量入口,外卖板块已经成了头部电商以及短视频平台的必争之地。

有消息称,快手也已经下场。

跟美团闪购、淘宝闪购一样,快手也开始上线了独立的外卖入口。

实际上,早在今年年初,快手就上线了 " 外卖 " 业务,不过快手的打法和之前字节的做法一样,都是绑定外卖平台。

例如,此前抖音选择了和饿了么合作。

根据当时的合作设计,饿了么将基于抖音开放平台,以小程序为载体,与抖音一起通过丰富的产品场景和技术能力,助力数百万商家为数亿抖音日活用户提供从内容种草、在线点单到即时配送的本地生活服务。

但是,这一合作最终没能取得预想的效果。

2024 年,抖音外卖几经调整,先被划入抖音电商和 " 小时达 " 协同作战,后又于 2024 年 8 月重新归入本地生活板块,频繁调整的同时更是进一步收缩,如今仅面向部分品牌连锁商家,APP 内也无明显入口。

而快手的入局,同抖音的做法基本类似。据悉,快手外卖中的商品主要来自美团,用户购买的实际上是团购券,需要在美团 APP 内兑换使用。除此以外,快手的部分商家也可以参与,但需要提供自配或者第三方配送。

侃见财经认为,有抖音的案例在前,快手想要突围并不容易,但是值得尝试。在资本市场方面,快手今年表现则相对较好,根据统计显示,年内快手涨幅超过了 81%,最新市值突破 3200 亿港元。

作为头部短视频平台,此前其主要的竞争对手只有抖音。

当腾讯旗下微信视频号上线之后,快手的竞争压力则更加突出,根据最新财报显示,平均日活用户和平均月活用户分别达到 4.08 亿及 7.12 亿,同比增长 3.6% 和 2.1%。相比于视频号,其日活则达到了 6.2 亿,依托于微信的流量入口,视频号的社交属性则更强,但在电商板块的能力则逊于快手。

当下,不管是抖音还是快手,其实面临的困境基本相同,即用户增长的天花板。因此,两家的商业化一直都是重中之重。

进入 2025 年之后,已经盈利的快手,业绩出现了放缓的趋势。其一季度营收增速同比为 10.9%,逊于去年同期,但环比有所上升。

其营业利润率为 12.99%,较去年同期的 13.38% 有所下滑。归母净利润为 39.78 亿元,较去年同期的 41.19 亿元有所下滑。

快手董事长程一笑曾强调,电商业务是快手未来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也是快手整个商业生态的中心。

但从财报角度来看,快手电商板块的增速则一直在放缓。

根据财报显示,2021 年至 2024 年,快手电商 GMV 分别为 6800 亿元、9012 亿元、1.18 万亿元、1.39 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78%、33%、31%、17%。

反观抖音,其 2024 年 GMV 达到约 3.43 万亿元,同比增长 35%,市场份额提升至行业第三。

字节跳动 CEO 梁汝波曾在全员会上表示,抖音电商 2025 年要继续增加用户覆盖、扩大直播电商规模以及提升搜索产生的 GMV。言下之意,抖音将继续寻找新的流量入口,同时继续扩大电商的规模。

对于抖音以及快手,其入局外卖与美团、饿了么有着明显的差异,他们都是要通过外卖 " 寻找 " 流量,将外卖视为 " 获客业务 ",旨在借助高频的餐饮外卖流量,为主站高客单、高毛利业务导流。

因此,侃见财经认为本次快手入局外卖业务,本质上也不是要真的参与外卖大战,而是寻找新的流量入口,从而提升 GMV 的增速。当然从目前的角度来看,快手的这一项做法,不仅能够赋能美团,也能从美团处获得一定的流量,实为一场双赢的尝试,但是否最终能够获得想要的结果,还需要市场进一步验证。

业绩的压力,会转化为新的动力。

为了顺利实现突围,除了外卖业务,快手还在信贷金融领域开始发力。

公开消息显示,在宣布逐步开放信用支付产品后,快手开始试水自营网贷业务,借钱自营平台 " 省心借 " 已在部分快手 App 客户端上线。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该产品还处于内测阶段。

尽管快手比较 " 低调 ",还是在行业内引起不小的轰动。相关资料显示,快手是 2020 年通过收购的方式拿下了小贷、保险经纪等金融牌照,这也就意味着快手将在消费信贷领域展开 " 突围 " 了。

当然,对于该板块的业务,快手并不陌生,其此前均以助贷角色展开业务,这也意味着快手亲自下场,成为一家互联网贷款公司。

当然,该板块业务对于任何一家头部互联网企业而言,都是一块肥肉。阿里、腾讯、小米、京东、美团、字节这些头部互联网企业都有布局,因此快手的入局就显得顺理成章。

需要说明的是,2024 年快手通过收购广州欢聚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 100% 股权,才拿下了小贷牌照。因此,从业务发展的角度而言,快手的潜力还是比较大的。

除了上述领域的突围,快手还押注了 AI 领域。

今年 4 月,快手成立了可灵 AI 事业部,专注推进可灵、可图等大模型业务,下设产品、运营和技术部,部门的负责人则直接向程一笑汇报。

快手内部称,可灵是个 " 非常复杂、重资源投入、多边协作的项目 "。

而技术出身的程一笑,则重点加码 AI 业务,并且将可灵升级为一级部门。

从快手的多面突围,外界很容易看到快手的困境,但也能看到快手的努力。作为未来可能出现的第二增长曲线,程一笑在 AI 领域的加码值得肯定。

从资本市场的反馈来看,市场已经充分地认可了快手的战略,从年初至今,快手涨幅超过了 81%,市值也再度突破到了 3200 亿港元关口。

瑞银最新发布研报称,快手旗下视频生成模型可灵 AI 潜力巨大,其瞄准的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可达 110 亿美元至 230 亿美元,有望成为快手第二增长曲线。

瑞银还表示,行业渠道调研进一步印证了可灵 AI 的竞争力,近期,瑞银对视频生成 行业进行了渠道调研,包括与顶尖的民营视频 AI 模型运营商进行交流。在同行评价中,可灵 AI 在定价、视频生成连续性、时长及成本控制方面表现突出。

对于中长期竞争格局,业内专家认为视频生成式 AI 不会形成 " 赢家通吃 " 的局面。不同玩家定位各有侧重:谷歌等互联网巨头倾向于将其作为云服务或广告业务的配套工具,而可灵 AI 则聚焦创作者与媒体制作市场,差异化路径清晰。

基于对可灵 AI 价值的重新评估,瑞银将估值方法从 DCF 切换为 SOTP,将快手目标价从 83.40 港元上调至 95.37 港元。

侃见财经认为,随着行业的高增长结束,外卖以及网贷只能作为辅助,而真正的核心一定是以 AI 为主的新方向,如果快手能够突围,那么在一个竞争时代,快手将继续占有一席之地。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快手 饿了么 美团 抖音 短视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