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位 08-14
10亿国民App丝滑升级AI应用!高德携手通义重构的底层架构曝光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10 亿用户 App 转向 AI 原生应用,大船如何掉头?

高德最近打了个样,用 AI 重构底层技术栈,建立主 - 从 Agent 架构,将千问大模型与空间智能结合,展现出了新范式的强大威力,给用户带去了极大便利。

一条最快的通勤路线,一份详细的全家旅游攻略……过去需要一系列操作,全网到处搜索需求,现在动动嘴,一句话就搞定了。出行和生活,有 AI Agent 加持以后,原来可以这么简单。

这也意味着高德地图从出行工具转变为了智能体,重塑了人机交互方式,猜得懂人心,办得了实事。应用不再是被动等待,而是主动出击,全程自主拆解用户需求,智能体自主决策和执行任务。

出行场景下首个 AI 原生应用就此诞生,用户超 10 亿的高德率先全面 AI 化,给行业转型提供了新的参考范式。

输入一句话,秒办一堆事

自从高德更新智能体后,已经离不开主智能体小高老师了,打开 App 就是唠,空间智能直接调,方便懂我会办事。

比如说日常市区通勤,开车不一定是最快方式,坐地铁可能更快。以前如果想知道哪种方式更好,需要填好地点,然后选择开车记下通勤时间,接着再选公共交通,对比两条路线哪条花的时间更短,最后自己决定是开车还是坐地铁。

一通操作又慢又繁琐。现在只需要一句话就搞定了,直接就跟小高老师说:

现在我要去故宫,开车和地铁哪个更快。

小高老师就会主动对比路线的时间差别,然后给到咱们最快的路线,不需要自己手动输入地点和切换了。

不仅如此,小高老师在给结果的同时还会提供预见性服务。比如说早上 6 点起来赶飞机,告诉他要去首都机场,小高老师就会根据历史数据,结合实时路况,提醒你 7 点 20 开始可能会拥堵,提前做好准备。

除了个人城区出行好用,如果全家想出趟远门,也可以找小高老师帮忙,仍然只需要一句话:

我要带爸妈和老婆孩子去苏州,请给我制定一个旅行计划。

小高老师立即安排,交通助手、景点达人和美食达人等多个智能体协作,很快检索了多条路线和多个景点。

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计划,3 天逛完 14 个景点。

总得来看,空间智能加持的小高老师,既看得懂大千世界,也看得透复杂人心,在出行场景下首次实现自动拆解多步骤用户意图,还能自动调用各种工具。交互方式也从触控变成了语音对话。

方方面面都区别于传统 App,高德怎么做到的?

出行场景首个主 - 从 Agent 架构曝光

App 能听得懂话、办得成事的秘诀在于高德用 AI 重构了整体架构,应用融入千问大模型,在出行场景首创了主 - 从 Agent 架构。

新架构主要分为Agent 层、模型层和工具层三层,高德分享了背后清晰的运行逻辑。

以前面提到的" 开车和坐地铁去故宫 "问题为例,用户输入的这句话就是一条查询,首先会进入 Agent 层给到主 Agent 小高老师。

小高老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路由,他会先调用模型层的意图理解模型(源自千问大模型),对用户这句话进行初步的意图分析并拆分为 3 个子任务,同时重写查询,然后将子任务下发给对应的从 Agent。

从 Agent 再对分配的子任务做最终意图理解,比如 " 规划到故宫的路线和用时 " 这个子任务,就对应导航出行从 Agent

导航出行从 Agent 接到两个子任务后,分别提取出关键参数,如 "{" 当前位置 ":" 家 "," 终点 ":" 故宫 "," 交通工具 ":" 开车 "}",然后调用模型层的工具匹配模型,从工具层中找出匹配的工具。这里匹配到的工具是出行路线规划工具,传参到工具层并调用即可。

工具层负责执行具体的子任务,目前主要面向出行、本地生活和跨场景三大类需求,接受参数执行任务后,将 " 到故宫的地铁线路和用时 " 结果返回给从 Agent。

因为还需要比对驾车子任务的结果,所以这两个子任务的返回情况会传给服务总结 Agent,该从 Agent 汇总处理后将结果交给主 Agent,主 Agent 最终将结果呈现给用户。

在整个运行过程中,还有两个关键模块起到了支柱作用:

生态数据和通信协议

高德通过自有生态沉淀了海量的多样化需求,包括时空信息、餐饮评价、文娱信息等,这些数据原本独立,如今打通整合后,成为高德能提供跨场景服务的基础,也持续优化了模型。

然后是通信协议,高德在架构中没有设置专门的交互模块,而是基于 MCP 和 ATA 协议定义了各个模块间的标准化接口,还支持第三方服务接入。

高德利用二十年物理世界数据沉淀,用 AI 重构底层技术,融入通义大模型,打造了出行场景下首个 Agent 协同系统、AI 原生应用

这让高德地图不再是简单的出行 App,还是懂你的生活好搭子。

转型 AI 原生应用的参考答案

高德底层架构的变化,可以从三个层面看待。

技术上,主 - 从 Agent 架构采用分治思想,突破了单点 AI 模型的限制。主 Agent 高效分配资源,提升了架构的灵活性。

同时多智能体协作分工,将超长多步骤任务拆解成多个子任务,子 Agent 可以更垂直更专业地处理子任务,给出更准确的结果。汇总后给到用户前,主 Agent 还能再检查一遍结果,确保对齐用户需求,提升了用户体验。

应用上,新架构让高德从单纯的工具转变为智能体,率先重塑软件开发和用户体验。开发者不需要再设置大量的功能按钮,用户不用再四处找入口,只需要动动口,从 " 功能响应 " 跃迁至 " 意图驱动 ",结束了按钮与逻辑功能绑定的时代,引领地图服务进入自主决策时代

App 不再是被动响应用户请求,而是主动去匹配用户需求,打通了过去割裂的场景,让高德不仅限于出行场景,还是我们日常吃喝玩乐的好搭子。

最后,从行业视角来看,高德为行业转型提供了可复用的技术范式

大模型重塑一切的当下,将 AI 作为模块集成的应用多,敢于用 AI 重构底层的玩家少,尤其是高德这样用户数超 10 亿的国民级应用。

10 亿用户,意味着覆盖场景广,并发流量高,开发难度大。高德推出的全新架构,扛得住 10 亿用户访问,能满足 10 亿用户的各种需求,其他体量的应用自然可以参考着来。

高德在技术架构上,给行业从传统应用转向 AI 原生应用打了个样,提供了参考答案。

另外,这也是一种信心。

AI 时代确实在带来技术重塑,但有场景有用户的产品一旦行动起来,确实如虎添翼。

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小心心」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    —

点亮星标

科技前沿进展每日见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高德地图 高德 旅游攻略 故宫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