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思网 17小时前
余伟文谈商业地产信贷:预期信用损失非坏帐,港银拨备充足且资本充裕可御风险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睿思网讯:8 月 13 日晚,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在《汇思》撰文指出,第二季末的银行特定分类贷款比率为 1.97%,与 3 月底的 1.98% 相约;比率仍然有上升压力,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来自商业房地产信贷。

余伟文指出,近年全球商业房地产(包括店铺、写字楼)因电子商贸和居家工作的兴起而受压,香港也不例外。办公室落成量上升也令香港商用物业的价格和租金在 2025 年上半年持续调整。过去数年的高利率环境更加重了商业房地产发展商及投资者的偿债负担,引起市场关注。有评论关心银行能否有效管理相关风险敞口以至金融稳定风险。

他称,目前商业房地产的价格和租金因为利率水平及市场供求情况等因素而受压,贷款抵押品价值下降,借款人难免担心银行要求即时还款。局方和银行业界多次强调,银行在检视信贷额度时,依然会综合考虑借款人的信贷需求、整体财务状况及还款能力等一篮子因素,不会单纯因为物业抵押品价值变化而调整额度。银行早前亦明确表明它们不会只因租金收入下跌而要求即时还款。这份务实与灵活的考量,体现了银行愿意与企业「同舟共济」,与社会共渡难关的取态与决心。

他又称,如果是借款人自己因为财务状况一时不稳定,而违反贷款协议的条款,银行会先与借款人协商,只会在别无他法的情况下,才会采取适当的信贷行动,保障银行稳健经营和存户的利益。

余伟文表示,金管局一直密切监察香港银行业整体稳健发展,当局认为商业房地产贷款的信贷风险可控。香港银行对本地地产发展及投资贷款的风险敞口,大部分是面向财务状况相对良好的大型本地企业。至于本地中小型地产发展商及投资者的风险敞口,包括一些财政状况较弱或资产负债比率较高的发展商及投资者,银行早年已经采取了信贷风险缓冲措施,有关贷款大部分均有抵押品。此外,银行没有对任何单一借贷人过度集中。

另外,近日有报道关注商业房地产贷款的风险,并著眼于银行在会计上计算的「预期信用损失」。余伟文认为,这计算方法只是利用模型设计作会计用途的一个表述,「预期信用损失」的贷款不代表是坏账,因此不能作为全面评估银行资产质素的依据。

他又认为,有些评论单单着眼于银行特定分类贷款比率是比较片面。受到宏观经济调整及利率水平等因素影响,香港近几年进入信贷下行周期,银行业的特定分类贷款比率自然有所上升。虽然特定分类贷款比率由 2021 年底的 0.89% 慢慢重返约 2% 的长期平均水平,但仍远低于亚洲金融风暴后 1999 年的 7.43%。

余伟文指出,根据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以及财务实力的 3 项重要指标可见,香港银行体系资本充裕、拨备充足和有良好的财务实力以应对市场波动。在宏观经济环境仍存在挑战下,近年银行体系面对的信贷风险增加,但银行的盈利模式并不受影响。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余伟文 房地产 香港 利率 会计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