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 昨天
投资者质疑"过家家" 豫光金铅4亿元“补血”定增计划隔夜终止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财联社 8 月 15 日讯(记者 梁祥才 王平安)豫光金铅(600531.SH)董事会 8 月 13 日刚刚通过的面向控股股东的 4 亿元定增计划闪电终止,引发投资者 " 过家家 " 质疑,但公司方面并没有明确表示该计划终止的具体原因。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上述定增计划的发行价低于公告发布当日 8 月 13 日的收盘价 24% 左右。

4 亿元 " 补血 " 定增方案隔夜生变

14 日晚间,豫光金铅公告,公司于今日召开第九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终止 2025 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并签署相关终止协议的议案》,同意公司终止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并与豫光集团签署《终止协议》。

对于终止原因,公司在公告中仅表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为更好地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经审慎研究,公司决定终止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

这一隔日就推翻决定的行为遭到投资者讥讽," 这是过家家吗?"" 这么儿戏吗 "" 玩呢?" 有投资者在股吧如此表示。

这次 " 补血 " 确实有必要性,公司在 8 月 13 日晚间发布的拟定增相关公告中提到,随着公司未来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张,战略发展进程中资产规模同步扩大。为匹配快速增长的营运资金需求,公司主要通过银行短期借款等债务融资工具补充流动性,融资成本较高。

截至今年 3 月 31 日,公司合并报表口径的资产负债率为 71.08%,公司认为,高资产负债率一方面增加了公司的偿债压力,另一方面也制约了资金规划灵活性。本次采用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方式,控股股东以现金全额认购,发行效率和确定性更高,提升市场信心,维护中小股东利益。

现金流恶化或是豫光金铅本次拟定增的直接原因之一,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 -9.33 亿元。这与公司同期同比增长 35.38% 的净利润形成反差,且同期账面货币资金达 14.44 亿元。对此,公司表示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所致。

公司原计划本次定增募集资金不超过 4 亿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定增发行价折让 24% 触发要约收购

需要指出的是,截至 6 月 30 日,豫光集团持有公司 322799737 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 29.61%,如果本次定增通过,豫光集团持股比例将超过 30%,也将触发要约收购义务。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六十三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投资者可以免于发出要约:……(三)经上市公司股东会非关联股东批准,投资者取得上市公司向其发行的新股,导致其在该公司拥有权益的股份超过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 30%,投资者承诺 3 年内不转让本次向其发行的新股,且公司股东会同意投资者免于发出要约 "。

本次计划中,豫光集团已承诺通过定增获得的股票 36 个月内不转让,因此,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提请股东会批准认购对象免于发出收购要约的议案》,并提请股东会批准。

但公司在 8 月 13 日晚间同时发布公告表示,由于公司 2025 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宜尚需取得国资主管部门的批复,公司暂不召开临时股东会,董事会在取得国资主管部门相关批复后,将另行发布召开股东会的通知。

豫光金铅股东结构方面,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持股超过 1% 的股东分别为,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 29.61%、济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 6.89%、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 2.56%、中国黄金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 1.36%。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定增的发行价格为 6.74 元 / 股,较当日公告时 8.84 元 / 股的收盘价折去 24% 左右。

公司在 8 月 13 日公告的定增方案论证分析报告中提到,公司将召开审议本次发行方案的股东会,除关联股东回避表决外,公司股东将对本次发行方案按照同股同权的方式进行公平表决。股东会就本次发行及相关议案作出决议,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中小投资者表决情况应当单独计票。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在一年前的 2024 年 8 月,公司刚发行 7.1 亿元可转债,其中拟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由初始的 4.38 亿元削减为 2.12 亿元。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定增 上市公司 融资 董事会 控股股东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